綠林種子

主營:綠化苗木 花卉種子 草坪種子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全部供應
  • 常年供應美國籽粒莧
    常年供應美國籽粒莧

    美國籽粒莧 編輯   美國籽粒莧是飼料與蔬菜兼用型作物。該草適應性廣,再生能力強,利用周期快,適口性較好,粗蛋白含量高,可替代玉米等部分精料,用于豬、奶牛、蛋雞、淡水魚及兔的飼喂,因此深受廣大畜禽飼養(yǎng)戶喜愛。 1植物學特性 美國籽粒莧屬莧科莧屬的1年生草本植物,須根,主要根群分布在30厘米土層中。莖直立,光滑,具溝穗,葉互生,具細長柄,葉片長,呈橢圓形;ㄐ,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由多數(shù)穗狀花序組成,苞片和小苞片鉆形,綠色,背部中肋突出,花被片膜質(zhì),綠色。胞果卵形,蓋裂,種子細小,圓形,黃白色,有光澤。該草屬喜溫植物,種子在10。12 O℃發(fā)芽較快,幼苗耐寒力較弱,O℃時受凍害,成株霜凍后枯死。耐旱耐堿性強,喜光性強,生育期要求充足光照。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較好,結(jié)構不良的重粘土不宜種植。 2栽培技術 美國籽粒莧適應性廣,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種,利用時間較長,周期較快,產(chǎn)量較高,一般畝產(chǎn)可達3 000~6 000千克(一熟割3次)。從播種到可收割利用,或留茬收割后到再次收割利用,所需時間大約為25-30天,一熟收3次的總天數(shù)約80-90天。 2.1栽培 一般以4月下旬到9月中旬為播種適期。因籽粒莧種子細小,播前必須精細整地,為使種子分布均勻,可與砂土、腐熟有機肥、過磷酸鈣等拌種,播后覆土1~2厘米。一般以條播、點播為主,出苗后要刪密補缺,點播的每穴定苗1株,每畝(667平方米)種子用量為50~100克。 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重施再生肥;士捎秘i糞、雞糞等,追肥在苗高為10厘米時畝施尿素7~8千克,收割后的再生肥要重施,畝施尿素10-15千克。注意生長前期及留茬收割后要拔除雜草,以利生長。 一般一熟可收割利用3次,以收割利用2次為好,并于第1次收割后,在其行間能播第2熟,提高土地利用率。留茬高度為30厘米左右,留2~3個葉芽為標準。 2.2留種 從播種到種子成熟約需100天左右,春播夏收或夏播秋收,每畝可產(chǎn)種子75—100千克。留種田密度以每畝8 000株為好,不宜超過1萬株。抽穗期易遭板角椿象蟲危害,發(fā)生時可用敵百蟲等農(nóng)藥防治1。2次。當穗子顏色開始大部分變黃,有9成熟時,即可收獲。穗子收下后,不必曬燥脫粒,可邊收邊在水泥地上用木棒敲打脫粒,經(jīng)過篩揚等工藝,可脫粒干凈,再曬干即可貯藏。 3飼用價值 籽粒莧營養(yǎng)豐富,其較大特點是粗蛋白含量高達18.97%,比玉米粗蛋白含量多95%,是常用飼料。(如甘薯、甘薯藤、葫蘿卜、南瓜、包心菜、水浮蓮、水葫蘆)的10.5—16.0倍。其中葉片的粗蛋白含量較高,為21%一28%,是食用或飼料用的主要部分。另外,籽粒莧的粗脂肪含量為6.77%,粗纖維6.61%,灰分4.90%,可作為各種畜禽及魚類的飼料。 自1982年以來我們陸續(xù)從美、墨、日、非洲及歐洲等地引進籽粒莧200多個品種,經(jīng)多年試種篩選,美國與墨西哥的紅莧5個品種及千穗谷2個品種在我國十分適合種植。其代號分別為紅莧K112、R104、D88-1、K472、M7,千穗谷1024與綠穗莧1004。這7個品種陸續(xù)通過國家飼草審定委員會審定后已在全國推廣。在國外,籽粒莧主要以其籽粒作食品,而我國則多以其繁茂的枝葉作青飼料。籽粒莧具有生物量高、蛋白質(zhì)含量高、抗逆性強及播種量低4大優(yōu)點,將其作為青飼料來源之一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推廣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例如出苗不夠好,產(chǎn)量不夠高,有的過早結(jié)實,枝葉不發(fā)達,畜禽時而拒食,消化不良或拉稀,老秸稈難以干燥和粉碎等。因此,人們不禁要問籽粒莧較佳的種植技術與飼用途徑是什么?下面提出幾點關鍵技術及要注意的問題。   1 關于籽粒莧產(chǎn)量不夠高的問題   籽粒莧作青飼料一般鮮重7.5萬~15.0萬kg/hm2,K112、K472產(chǎn)量更高,在22.5萬kg以上,但有的地方反映不出苗或生長低矮、產(chǎn)量不高問題。只要技術與管理上改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1.1 種子不發(fā)芽或出苗不齊。這是用陳舊種子播種的緣故。由于陳舊種子一般人看不出來,購種時必須注意選擇可靠單位提供的新鮮的種子,并先做發(fā)芽率試驗,否則不出苗會損失慘重。有的供種單位竟從農(nóng)民手中收購陳舊種子再高價賣出去,造成嚴重后果;有的拿我們的牧草審定證書換上其他種子名稱在市場上售種,是一種侵權行為,應當嚴格依據(jù)種子法進行處罰。   1.2 播種量過大。密度過大使枝葉擠壓、施展不開、葉片黃化。播種量一般750~1500g/hm2(每畝1~2兩),同時出苗后注意間苗,如間苗不及時會使植株過于擁擠而發(fā)育不良,定株時株距應當在10~15cm左右。   1.3 播種后半個月不出苗。這是由于土壤墑情差,較好在灌水后或雨后播種。在北方應在雨季來臨時播種,例如北京宜在5月中旬播種。   1.4 長期干旱及貧瘠引起的生長不良。如有條件適當灌1~2次水(尤其在苗期)并施以化肥。   1.5 矮小時就開花結(jié)實,停止生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土壤肥力太差,使其生長不良而過早完成生育期;二是秋天播種受短日照影響而生長低矮,因其本身為短日照植物,對短日照十分敏感,不過不同的品種反應不完全一樣,較重要的是適當施肥,而且不要在秋季播種。   1.6 爛根與倒伏。這是未及時挖溝培土與排水之故,根部在潮濕土壤中易感染根腐病使根莖部軟化,一旦遇風就會倒伏。遇到病株應及時拔掉,并埋到地邊。   1.7 野生莧入侵引起栽培莧野生化問題,F(xiàn)各地反應種子質(zhì)量下降、野生化,或是沒有發(fā)芽能力等,皆是由于種莧時缺乏鋤除雜草的管理,使野生莧花粉傳至栽培莧的花中,促使品種變異退化。要經(jīng)常拔除野生莧,否則整塊莧田會淪為雜草。   2 關于喂飼效果不明顯的問題   莧莖葉中含較高粗蛋白,粗蛋白產(chǎn)出量(干重),一般農(nóng)田大約在2250~5600kg/hm2左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蛋白質(zhì)飼料而加以推薦。但喂飼效果不明顯主要是飼喂技術方面的問題。   2.1 畜禽拒食是配方改變太大及沒有逐漸訓喂所致   當畜禽習慣的某種配方飼料,一下子改變時,常以適口性差來表現(xiàn),實質(zhì)上是缺乏逐漸訓喂的結(jié)果。例如有的地方反映奶牛不食,但經(jīng)過先以20%莧青飼料納入原配方中就肯采食,然后再逐漸加大比重;又如以莧鮮莖葉與野草各半喂兔時適口性就大為增加,可使采食量增大而顯著提高肉兔生長速度,每只平均凈增重比單純采食野草的兔的體重要高109.89g;再如喂鵝需在其1~10周齡的70d內(nèi)莧莖葉按40%添加在配合飼料中,以后逐漸增至70%,第10~13周齡催肥期間,莧青料則又由80%逐漸降至40%為宜,可節(jié)省配合飼料6.9元/只。   2.2 喂帶有露水的莧青飼料易拉稀   一般莧青料在清晨割回后需掠2~4h,使露水晾干后喂飼。由于莧青體本身含水量在80%以上,再加上濕露必然引起拉稀,特別是對兔而言。   2.3 莧青飼料配比的比重太大使某種不利物質(zhì)積累   我們一向主張籽粒莧無論作莧籽粉飼料或青飼料皆不要單一喂飼,而按一定配比納入配合飼料中。例如喂豬不超過40%,喂牛羊青飼料不超過60%,國外的試驗也表明在犢牛日糧中莧葉粉必須不超過40%。過量的單一飼喂可能出現(xiàn)有毒性物質(zhì)——草酸與硝酸鹽積累的現(xiàn)象。但據(jù)Cerintes報道,不同品種的莧其硝酸鹽積累能力可相差6倍,所以選擇含量低的品種可使這一問題解決,而且通過青貯發(fā)酵硝酸鹽可降低50%,因此制備青貯飼料是降低硝酸鹽含量的措施之一。   2.4 莧鮮體單一青貯不易成功   莧為蛋白質(zhì)飼料,由于缺乏糖化飼料,單一將莧鮮體做青貯不易發(fā)酵,一般是放一層莧再放一層玉米、小麥干秸或玉米青飼料。又由于莧鮮體含水量較高,應在制青貯前先掠干至含水量60%~65%時入窖為宜。   2.5 莧籽喂雞整粒排泄出來的問題,這是由于莧粒有堅硬的外殼一般整粒喂禽不易消化,需要先磨成粗粉后再喂。   2.6 莧打漿喂適口性有時不高。這是由于漿液放置時間過長,特別在夏季,不宜超過6~12h,否則會發(fā)酵變質(zhì),適口性就低了。   3 國外莧作為飼料的研究動向   3.1 專門培育高蛋白飼用莧新品種,例如一種飼用莧DB 98246培育成功,正在測定他的農(nóng)藝性狀評價與動物可接受性試驗。   3.2 研究控制雜草莧的種子休眠期以及對除草劑的抗性問題,以消滅野生莧。   3.3 Are用4%的糖蜜與千穗谷混合制備青貯飼料,獲得了一種與青貯玉米相似的飼料。用這種青貯飼料喂綿羊,其用量可達日糧的40%,且具有很好的適口性。   3.4 Bressani和Cronzalez將莧的秸稈在家畜日糧添加至45%未出現(xiàn)任何問題;而Cervantes則報道用這種秸稈在綿羊日糧添加至65%也取得良好效果。   3.5 Saundezs等用鼠、雞、兔、豬做試驗喂飼莧籽粉結(jié)果很不一樣,有的使動物生長不良,這歸因于蛋白酶的抑制劑(即抗胰蛋白酶)、外源凝集素(血球凝集素)、草酸鹽、植酸鹽、皂角苷、單寧等物質(zhì)的不良影響。繼而發(fā)現(xiàn)取得不同結(jié)果是由于用了不同莧品種,有的品種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其含量易變化,同時動物年齡的不同也存在種內(nèi)差異。   3.6 Alfaro等在家兔飼料中添加莧葉、莖粉,在高于15%含量時家兔生長延緩,但蒸煮處理可改善營養(yǎng)品質(zhì),以致較終可添加60%。   綜上所述,作為飼料的莧還有許多問題尚待研究,在飼用實踐中需要以少到多加以試喂,同時蒸煮莧籽粉效果較好。總之,喂飼莧籽粉與鮮莖是有前途的。正如世界莧的研究中心機構之一的茹德爾中心在1986年年刊上所寫:“籽粒莧高而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含量引起了人們將應用于飼料上的興趣。在那些谷粒含蛋白較高而產(chǎn)量低以及畜牧業(yè)飼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地區(qū),粒用莧的蛋白質(zhì)質(zhì)量高就有了特殊意義。除了籽粒的蛋白質(zhì)具潛在價值外,有些品種能產(chǎn)生高的生物量,而需水量又小于玉米或苜蓿,抗旱能力強,這皆是難得的優(yōu)點。”   4 莧綜合利用趨勢與展望   我國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家婁成后早在30年前就指出,莧是“古已有之,后望無窮”的作物。當前,莧不僅作為食用、飼用,還在特殊營養(yǎng)、醫(yī)療方面有發(fā)展?jié)摿。在藥理性狀上,研究發(fā)現(xiàn)莧莖葉含有豐富的皂角苷、黃烷酮、氨基酸。在繁穗莧和紅莧內(nèi)含有黃烷酮與蘆丁,并有莧對治療糖尿病,偏頭疼,消瘦,夜盲癥、蛋白缺乏癥方面有效果的報道。   為此,未來莧綜合利用的主流應在食療的食品工業(yè)開發(fā)與營養(yǎng)食品添加劑上。在我國,單一作為飼料利用,僅是一個開端,今后一旦綜合利用經(jīng)濟效益可能幾倍或幾十倍的增加,其廣闊前景是不言而喻的事。 美國籽粒莧的四大優(yōu)點 分類:其它實用技術/飼料 適用范圍:不限 美國籽粒莧是近年來我國重點推廣的一種牧草,與其它牧草相比具有以下四大優(yōu)點。 一、產(chǎn)量較高,再生能力強:在同等管理條件下,美國籽粒莧的產(chǎn)量是苜蓿的3倍、青刈玉米的2倍,畝產(chǎn)鮮草較高可達1萬~1.5萬公斤。一般情況下春播一年可刈割4次,夏播可刈割3次。 二、營養(yǎng)好:美國籽粒莧的蛋白質(zhì)含量與苜蓿相當,賴氨酸含量比苜蓿高30%,鈣含量比苜蓿高50%,維生素C含量也遠高于苜蓿和其它牧草。另外,美國籽粒莧籽實中的營養(yǎng)也十分豐富,是其它牧草無法比擬的。 三、適應性廣:只要年無霜期在120天以上,均可種植美國籽粒莧且收獲種子。水地、旱地均能種植,對土壤也沒有選擇,各種土壤均可種植生長。即使是其它作物無法生長的鹽堿地,只要pH值不超過9.0、土壤含鹽不超過0.25%,美國籽粒莧照樣能健康生長。美國籽粒莧的高度適應性使得這一作物具有廣闊的前景,可用其開發(fā)鹽堿地,生產(chǎn)綠色飼料,發(fā)展畜牧業(yè)。 四、適口性好:美國籽粒莧是一種適口性非常好的飼料,各種畜禽和魚類均喜食,而且該牧草不含任何有害成分,不像有些牧草中含有有害成分,飼喂過多會引起畜禽中毒(美國籽粒莧即使飼喂再多也不會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不僅如此,美國籽粒莧還是一種保健飼草,給畜禽喂一定量的美國籽粒莧鮮莖葉對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防止某些疾病的發(fā)生。

    2024-02-15 電議
  • 常年供應池杉種子
    常年供應池杉種子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樹干基部膨大,常有屈膝狀吐吸根,在低濕地生長者“膝根”(有助于呼吸)尤為顯   池杉 著。樹皮褐色,縱裂,成長條片脫落;枝向上展,樹冠常較窄,呈尖塔形;當年生小枝綠色,細長,常略向下彎垂。葉多鉆形,略內(nèi)曲,常在枝上螺旋狀伸展,下部多貼近小枝,基部下延,球果圓球形或長圓狀球形,有短梗,種子不規(guī)則三角形,略扁,紅褐色,邊緣有銳脊。 落葉喬木,高達25米。主干挺直,樹冠尖塔形。樹干基部膨大,枝條向上形成狹窄的樹冠,尖塔形,形狀優(yōu)美;葉鉆形在枝上螺旋伸展;球果圓球形。常有屈膝狀吐吸根,在低濕地生長者“膝根”尤為顯著。樹皮褐色,縱裂,成長條片脫落;枝向上展,樹冠常較窄,呈尖塔形;當年生小枝綠色,細長,常略向下彎垂。葉多鉆形,略內(nèi)曲,常在枝上螺旋狀伸展,下部多貼近小枝,基部下延。花期3月,雌雄同株,雄球花多數(shù),聚成圓錐花序,集生于下垂的枝梢上,雌球花單生枝頂。球果圓形或長圓狀球形,有短梗,種子不規(guī)則三角形,略扁,紅褐色,邊緣有銳脊,11月成熟,熟時黃褐色。 耐腐蝕。是造船,建筑好材料。

    2024-02-20 電議
  • 新踩苦蕎麥種子保質(zhì)保量
    新踩苦蕎麥種子保質(zhì)保量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綠色或微逞紫色,有細縱棱,一側(cè)具乳頭狀突起,葉寬三角形,長2-7厘米,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葉較小具短柄;托葉鞘偏斜,膜質(zhì),黃褐色,長約5毫米;ㄐ蚩偁,頂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長2-3毫米,每苞內(nèi)具2-4花,花梗中部具關節(jié);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頭頭狀。瘦果長卵形,長5-6毫米,具3棱及3條縱溝,上部棱角銳利,下部圓鈍有時具波狀齒,黑褐色,無光澤,比宿存花被長;ㄆ6-9月,果期8-10月。

    2024-04-02 電議
  • 常年供應紅葉小檗種子
    常年供應紅葉小檗種子

    栽培繁育 小檗繁殖主要采用扦插法,也可用分株、播種法。因其植小檗適應性強,長勢強健,管理也很粗放,盆栽通常在春季分盆或移植上盆,如能帶土球移植,則更有利于恢復。 紫葉小檗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喜光線充足及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亦耐半陰。宜栽植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土壤過濕會爛根。盛夏季節(jié)宜放在半陰處養(yǎng)護,其他季節(jié)應讓它多接受光用;澆水應掌握問干間濕的原則,不于不澆。此植物雖較耐旱,但經(jīng)常干旱對其生長不利,高溫干燥時,如能噴水降溫增濕,對其生長發(fā)育大有好處。移栽可在春季2—2月份或秋季10—11月份進行,裸根或帶土坨均可。生長期間,每月應施一次20%的餅肥水等液肥。 小檗較常見的病害是白粉病。此病是靠風雨傳播,其傳播速度極快,且危害大,故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進行處置。其方法是用三唑酮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xù)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 7盆景養(yǎng)護 1.澆水施肥:紫葉小檗因怕澇,所以澆水必須堅持見干見濕,應比一般花卉略少一點為好。生長期(4~10月)可保持盆土濕潤,落葉后(11~翌年3月)盆土應略干一點為好。生長期內(nèi)可勤施液肥,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養(yǎng)壯枝、粗枝,但應把握在修剪后能及時萌發(fā)新芽,而又不致“瘋長”為度,否則肥大葉子由紅變青影響觀賞。 2.換盆:換盆一年一次,這樣可以在2~3年將小苗養(yǎng)壯養(yǎng)粗,結(jié)合換盆剪去枯根、長根,除去部分舊土,換以疏松肥沃的新土。 3.放置場所:生長期宜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盛夏高溫時(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要移至陰棚下,否則陽光會的傷葉子。冬季江淮地區(qū)可連盆埋入地里,室外越冬。 8整形修剪 可修剪成人工式球形,即在幼苗時行強修剪,以促發(fā)新枝。以后可進行維護樹形的修剪。栽植過密的植株,3~5年應該要重新修剪一次,以此來達到更新復壯的目的。每年入冬至早春前,需要對植株進行適當?shù)男拚,修剪過密枝、病蟲枝、徒長枝和過弱的枝條,并且保持枝條分布均勻成球形。 紫葉小檗因萌蘗性強,耐修剪,常作綠籬栽培,也宜作小型或微型盆景,以直干式或斜干式為主,或制作叢林式。 9扦插技術 1.插床設置 插床采用懸臂式全光自動噴霧裝置,建成直徑13米、高50厘米的圓形插床,周邊用磚與水泥砌成,基部1.5-2米留洞做排水孔,先在床底鋪一層15-20厘米厚的大鵝卵石,上覆一層10厘米厚的小石子,表層鋪20厘米厚純凈河砂作插壤。 2.穗材采集 在生長健壯的母樹上,采集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嫩枝做穗材。采穗較好隨采取隨處理隨扦插。 3,穗材剪截與扦插 扦插時間為6月下旬。將紫葉小檗穗材剪成12-15厘米長,帶有健壯頂芽的插穗。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插穗剪好后,50根一捆,將基部2-3厘米浸人濃度0.01%的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溶液中30-50分鐘。于當天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后扦插。插深2-3厘米,株行距2.5厘米×3厘米。插后輕按,隨插隨淋水,使插穗與插壤密切結(jié)合。 4.滅菌防病 扦插前插壤應滅菌,先用清水充分淋洗床面,再用高錳酸鉀溶液噴淋。用量為每平方米2500-3000毫升。扦插完后,噴灑500倍多菌靈藥液,用量每平方米1000毫升。以后每隔10天噴藥1次。噴藥時間在傍晚停止噴霧后進行。 5.水分管理 插后20天是生根關鍵時期,每次噴霧時間以臂桿旋轉(zhuǎn)2周為宜。間歇時間,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每隔2-3分鐘噴1次,上午1O時前和下午6時后每隔10分鐘噴1次。20天后間歇時間不斷增加,50天后間歇50分鐘,陰天減少噴霧次數(shù),夜間不噴。 6。根外施肥和除草、滅蟲 施肥可給插穗補充養(yǎng)分,提高插穗成活。插后20天至9月下旬,每7-10天噴施1次0.2%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每平方米液量0.5公斤。根外施肥在傍晚停止噴霧后進行。還要及時除草防蟲,進行正常的管理。

    2024-04-04 電議
  • 常年供應無芒雀麥
    常年供應無芒雀麥

    種植價值   無芒雀麥 無芒雀麥屬豐產(chǎn)刈草型耐旱無性系組合,多年生。具短根莖, 多分布在15cm以上的土層中,二年生根莖侵染半徑為25.3cm,三年生平均可達28.1cm。莖圓形,直立,粗壯光滑,株高(生殖枝)67cm~82~120cm(149cm),有較明顯的葉層標準面為57cm,莖具節(jié),5~7節(jié)。在多點試驗中表現(xiàn)出豐產(chǎn)、穩(wěn)定性好的特性。該無性系組合生態(tài)幅度廣,從海拔600~2500m地帶均能種植和生長,年降水量350~500mm的地區(qū)旱作,生長發(fā)育良好,喜砂壤或壤土,中性或微堿性土壤。宜于降水量多,氣候溫暖的地區(qū)廣為栽植。連續(xù)四年(2000年~2003年)品種比較試驗知,較好年可收3茬草,干草總量為14941.5千克/公頃,超過對照(奇臺無芒雀麥,收兩茬草)78.6%,呈極顯著差異水平,種子產(chǎn)量125.7千克/公頃;第二年收了四茬草,干草總量為23993千克/公頃,超過對照31.32%,呈極顯著差異水平,種子產(chǎn)量1418 千克/公頃,超過對照10.95%;第三年收了三茬草,干草總量為17760.5千克/公頃,超過對照38.22%,與對照為差異顯著水平,種子產(chǎn)量1290.2 kg/hm2;第四年收三茬草,干草總量為16911.8千克/公頃,超過對照33.72%,與對照呈極顯著差異水平,種子產(chǎn)量442.0千克/公頃。 4優(yōu)良品種   無芒雀麥田 在分布區(qū)內(nèi), 各地先后培育出許多優(yōu)良品種。美國和加拿大育成的品種較多,在世界各地種植。其品系分為兩大類型:由德國、前蘇聯(lián)引進的品系衍生成北方類型,適宜美國北部和加拿大西部的氣候條件,種子產(chǎn)量較高,易成簇生長,不迅速絮結(jié)成草皮,抗寒性強, 主要品種有: 卡爾頓 (Carlton)、帕克蘭(Parkland)、馬丁(Martin)等。由法國和匈牙利引進的品系衍生成南方類型, 適宜美國中部和加拿大東部的氣候條件,抗葉病,干草產(chǎn)量較高,耐寒性較差。主要品種有美國育成的林肯(Lincoln),瑞典培育的帕奧爾(Prior) 是永久性草地的優(yōu)良品種。 中國20世紀70年代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卡爾頓、馬格納(Magna)、梅帕(Mempa)、林肯等在北方種植表現(xiàn)良好,其中卡爾頓、林肯兩個品種已通過全國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登記。吉林的公農(nóng)無芒雀麥、新疆的奇臺無芒雀麥,干草產(chǎn)量較高、種子量大、返青早、再生性能強,都已經(jīng)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并在東北、西北地區(qū)推廣。 5飼用價值   無芒雀麥田 營養(yǎng)價值很高,莖稈光滑,葉片無毛,草質(zhì)柔軟,適口性好,一年四季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尤以牛較喜食,是一種放牧和打草兼用的優(yōu)良牧草。即使收割稍遲,質(zhì)地并不粗老。經(jīng)霜后,葉色變紫,而口味仍佳。可青飼、制成千草和青貯,被譽為“禾草飼料之王”。 無芒雀麥屬禾本科雀麥屬多年生優(yōu)良牧草,具短根莖,其適應性廣泛,海拔500m~2500m均可栽植,年降水量350mm~500mm的地區(qū)旱作,生長發(fā)育良好。在我國南方種植,夏季不休眠,產(chǎn)草量高,營養(yǎng)價值高,草柔嫩,再生能力強,耐牧性強,適宜于青飼,調(diào)制干草和放牧利用,常被用作護坡、草坪及高爾夫球場建植。亦可飛播改良天然草地,是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治理荒山、荒坡、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的理想草種。與紫花苜;觳ソ⑷斯げ莸兀商岣弋a(chǎn)草量20%左右和彌補紫花苜蓿調(diào)制干草中的落葉性不足。烏蘇一號無芒雀麥以抗旱性為特點,表現(xiàn)為耐旱、抗寒、抗病蟲害能力較強;返青早、再生能力強、綠色期長、生育期82—111天,平均干草產(chǎn)量達18191.6公斤/公頃(以每公斤0.4元計算,產(chǎn)值為7268.64元/hm2,合484.57元/畝),干草粗蛋含量達18.35—19.44%,干草率27.69%,干葉率59.22%。種子產(chǎn)量為50—80kg/畝,按平均50kg/畝計算,每公斤批發(fā)價按20元計算,僅牧草種子產(chǎn)值達1000元/畝,推廣種植5000畝,生產(chǎn)種子可達200噸,產(chǎn)值達400萬元。另外,秸稈產(chǎn)出2000噸,產(chǎn)值達80萬元。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非?捎^

    2024-04-11 電議
  • 常年供應黃山松種子
    常年供應黃山松種子

    形態(tài)特征   黃山松 喬木,高達30米,胸徑80厘米;樹皮深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鱗狀厚塊片或薄片;枝平展,老樹樹冠平頂;一年生枝淡黃褐色或暗紅褐色,無毛,不被白粉;冬芽深褐色,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頂端尖,微有樹脂,芽鱗先端尖,邊緣薄有細缺裂。 針葉2針一束,稍硬直,長5-13厘米,多為7-10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稀出現(xiàn)1-3個細胞寬的第二層,樹脂道3-7 (-9)個,中生,葉鞘初呈淡褐色或褐色,后呈暗褐色或暗灰褐色,宿存。雄球花圓柱形,淡紅褐色,長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成短穗狀。 球果卵圓形,長3-5厘米,徑3-4厘米,幾無梗,向下彎垂,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暗褐色,后漸變呈暗灰褐色,常宿存樹上6-7年;中部種   黃山松 鱗近矩圓形,長約2厘米,寬1-1.2厘米,近鱗盾下部稍窄,基部楔形,鱗盾稍肥厚隆起,近扁菱形,橫脊顯著,鱗臍具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具不規(guī)則的紅褐色斑紋,長4-6毫米,連翅長1.4-1.8厘米;子葉6-7枚,長2.8-4.5厘米,下面無氣孔線;初生葉條形,長2-4厘米,兩面中脈隆起,邊緣有尖鋸齒。 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2024-04-11 電議
  • 常年供應青楓種子
    常年供應青楓種子

    繁殖培育 一般原種用播種法繁殖,而園藝變種常用嫁接法繁殖。秋天果熟后采   美麗的青楓 收,晾曬去翅后即可秋播,也可以藏至翌年春播。條播行距15~20cm,覆土厚約1cm。畝播種量4~5kg。幼苗怕曬,需適當遮蔭。當年苗高30~50cm。移栽要在落葉休眠期進行,小苗可露根移,但大苗要帶土球移。嫁接可用切接、靠接及芽接等法,砧木一般常用3~4年生之雞爪槭實生苗。切接在春天3~4月砧木芽膨大時進行,砧木較好在離地面80~120cm處截斷進行高接,這樣當年能抽梢長達50cm以上?拷与m較麻煩,但易保證成活。芽接根據(jù)南京經(jīng)驗,時間以5、6月間或9月中、下旬為宜。5、6月間正是砧木生長旺盛期,接口易于愈合,春天發(fā)的短枝上的芽正適合芽接;而夏季萌發(fā)的長枝上的芽正適合在9月中、下旬接于小砧木上。秋季芽接應適當提高嫁接部位,多留莖葉,能提高成活率。雞爪槭定植后,春夏間宜施2~3次速效肥,夏季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入秋后土壤以偏干為宜。[1]

    2024-04-23 電議
  • 紫葉李的價格
    紫葉李的價格

    葉常年紫紅色,著名觀葉樹種,孤植群植皆宜,能襯托背景。紫葉李枝干為紫灰色,嫩芽淡紅褐色,葉子光滑無毛,花蕊短于花瓣,花瓣為單瓣。小小的花,粉中透白,在紫色的葉子襯托下,煞是好看。尤其是紫色發(fā)亮的葉子,在綠葉叢中,像一株株永不敗的花朵,在青山綠水中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24-05-04 電議
  • 常年供應馬褂木種子
    常年供應馬褂木種子

    形態(tài)特征   鵝掌楸 落葉喬木,[1]樹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葉互生,長6一22厘米,寬5—19厘米,每邊常有2裂片,背面粉白色;葉柄長4—8厘米,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擺;葉片的兩側(cè)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cè)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馬褂伸出的兩只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紊,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nèi)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郁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郁金香樹”。雄蕊多數(shù),雌蕊多數(shù)。聚合果紡錘形,長6-8厘米,直徑1.5-2厘米。小堅果有翅,連翅長2.5-3.5厘米。馬褂木 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 又名稱鵝掌楸,大喬木,高達標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片馬褂狀,長4-18厘米,寬5-19厘米,先端截形,中部每邊有一寬裂片,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老   鵝掌楸[2] 時密生白粉狀的乳頭狀突起;葉柄長5-10厘米;ㄖ睆5-6厘米;花被片外面綠色,內(nèi)面黃色,花瓣長3-4厘米;雄蕊和心皮多數(shù),覆瓦狀排列;花絲長5毫米。聚合果長7-9厘米,由多數(shù)具翅的小堅果組成;ㄆ5-6月,果期9月。主產(chǎn)華東、華中;山東青島、河南鄭州等地有栽培。喜溫涼濕潤氣候,速生,通常用種子繁殖。花大美麗,葉形奇特,為園林綠化優(yōu)良樹木;樹皮入藥,祛水濕風寒;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干燥少開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家具、建筑用材。

    2024-05-06 電議
  • 常年供應紫丁香種子
    常年供應紫丁香種子

    形態(tài)特征 紫丁香(49張) 紫丁香[1-2]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葉片革質(zhì)或厚紙質(zhì),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于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qū)捫ㄐ,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圓錐花序直立,由側(cè)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20)厘米,寬3-7 (-10)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6毫米,寬3-5毫米,先端內(nèi)彎略呈兜狀或不內(nèi)彎;花藥黃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處。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ㄆ4-5月,果期6-10月。[3]

    2024-05-17 電議
11/15 記錄數(shù):144  首頁 上一頁 ...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nóng)苗網(wǎng)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