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節(jié)SōnɡJié別名黃松木節(jié)、油松節(jié)、松郎頭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油松、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結(jié)節(jié)。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tabulaeformisCarr.2.PinusmassonianaLamb.3.PinusdensifloraSied.etZucc.4.PinusyunnanensisFranch。性味歸經(jīng)為苦,溫,歸肝經(jīng)。功效為祛風(fēng)燥濕,止痛。用于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風(fēng)痛;腳痹痿軟;跌打傷痛。油松原產(chǎn)中國。自然分布范圍廣,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朝鮮亦有分布。為陽性樹種,淺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風(fēng),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鈣質(zhì)黃土上,-25℃的氣溫下均能生長。集安市嶺南分布較廣油松-概述松節(jié)油松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本草圖經(jīng)》:“方書言松為五粒,字當(dāng)讀為鬣,音之誤也。言每五鬣為一葉,或有兩鬣、七鬣者。松歲久則實繁,中原雖有,然不及塞上者佳好也。”《綱目》:“松樹,磊砢修聳多節(jié),其皮粗厚有鱗形,其葉后雕。二、三月抽蕤生花,長四、五寸,采其花蕊為松黃。結(jié)實狀如豬心,疊成鱗砌,秋老則子長鱗裂。然葉有二針、三針、五針之別,三針者為栝子松,五針者為松子松。其子大如柏子,惟遼海及云南者,子大如巴豆可食,謂之海松子。”油松分布廣,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qū)較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油松適應(yīng)性強,根系發(fā)達,樹姿雄偉,枝葉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中國勞動人民栽培油松歷史悠久。油松(紅皮松、短葉松)為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鱗塊,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樹平頂;小枝粗壯,黃褐色,有光澤,無白粉;冬芽長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暗綠色,較粗硬,長10-15(20)厘米,徑1.3-1.5毫米,邊緣有細(xì)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皮下細(xì)胞為間斷型兩層,樹脂道3-8(11),邊生,角部和背部偶有中生;葉鞘初呈淡褐色,后為淡黑褐色。雄球花柱形,長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狀;當(dāng)年生幼球果卵球形,黃褐色或黃綠色,直立。球果卵形或卵圓形,長4-7厘米,有短柄,與枝幾乎成直角,成熟后黃褐色,常宿存幾年;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1.2-1.6厘米,鱗盾肥厚、有光澤,扁菱形或扁菱狀多角形,橫脊明顯,縱脊幾乎無,鱗臍明顯,有刺尖。種子長6-8毫米,連翅長1.5-2.0厘米、翅為種子長的2-3倍;ㄆ5月,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入藥部分:結(jié)節(jié)(松節(jié))、葉(松葉)、球果(松球)、花粉(松花粉)及樹脂入中藥。結(jié)節(jié)、樹脂入蒙藥。本詞條只介紹松節(jié)。[1]油松-藥品簡述松樹藥名:松節(jié)漢語拼音:SōnɡJié英文名:PineNodularBranch松樹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資源分布: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油松、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結(jié)節(jié)。采收儲藏:四季采收結(jié)節(jié),于伐倒的松樹上鋸取瘤狀節(jié),曬干備用。炮制:擘碎,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待軟切片,曬干。或浸泡后置蒸籠內(nèi)蒸透,乘熱切片。置干燥通風(fēng)熱鬧感處貯藏。[2]油松-用藥禁忌陰虛血燥者慎服。①《本經(jīng)逢原》:“血燥人忌服。”②《本草從新》:“血虛人尤忌。[3]油松-化學(xué)成分油松、馬尾松的松節(jié)主要含纖維素,木質(zhì)素(Lignin),少量揮發(fā)油(松節(jié)油)和樹脂;揮發(fā)油含α-和β-蒎烯(Pinene)約90%以上。另含少量的樟烯(camphene)、二戊烯(dipentene)等,還含油脂。油松的松節(jié)還含熊果酸(ursolicacid),異海松酸(isopimaricacid).油松-藥理作用松葉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2)對體溫的影響小鼠腹腔注射紅松葉油后,能使正常體溫降低,隨著時間的延長,其降溫作用逐漸減弱。腹腔注射紅松葉油0.109ml/kg對干啤酒酵母粉引起的發(fā)熱大鼠體溫有非常顯著的解熱作用。(3)鎮(zhèn)痛作用紅松葉油0.217ml/kg腹腔注射可明顯延長小鼠的痛反應(yīng)時間(熱板法),0.217ml/kg腹腔注射及4.34ml/kg灌胃,對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yīng)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抗炎作用紅松葉油0.217ml/kg和0.109ml/kg腹腔注射,4.34ml/kg灌胃,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降血脂作用松針?biāo)嵋?g/kg、10g/kg灌胃對蛋黃乳誘發(fā)的小鼠高脂血癥和高脂飼誘發(fā)的大鼠高脂血癥均有顯著的調(diào)血脂作用,明顯降低總膽固醇,相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延緩衰老作用采用果蠅生存試驗法證明,松針?biāo)崛∫涸跐舛葹?.0%-4.0%范圍內(nèi),能使果蠅成蟲的壽命極顯著地延長,還有抗基因突變及抗DNA損傷的作用,并能提高小鼠紅細(xì)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還能抑制小鼠腦組織的B型單胺氧化酶(MAO-B)活性,這些作用都與延緩衰老有關(guān)。此外,松葉還具有溶解人體內(nèi)老化物,調(diào)整和促進身體、組織機能,增進人體健康的作用。5、抗**作用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shù)觀察,馬尾松水與乙醇提取物(含生藥10g/ml)有抗I型單純皰疹**的作用,馬尾松水提取液(300μg/50μl)有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作用。6、其他作用紅松、偃松中的α-蒎烯、月桂烯和檸檬烯含量較高,而且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亦有級強的抗菌作用。松針煎劑和氨基酸提取部分給小鼠灌胃,每日5.34g生藥/10g,連續(xù)1星期,結(jié)果表明,鼠食欲均明顯增強,活動增加,毛色光亮。7、毒性紅松葉油小鼠腹腔注射的LD為2.17±0.028ml/kg。[4]松節(jié)藥理作用 松節(jié)有一定的鎮(zhèn)痛、抗炎作用;提取的酸性多糖顯示抗腫瘤作用;提取的多糖類物質(zhì)、熱水提取物、酸性提取物都具有免疫活性。油松-臨床應(yīng)用松樹1、治痢后痛風(fēng)方(《醫(yī)學(xué)綱目》)治血痢,用澀藥取效,后患痛風(fēng),痢后風(fēng)系血,臟腑下未盡,復(fù)還經(jīng)絡(luò)不得行:松節(jié)、蒼術(shù)、紫葳、黃柏、桃仁各30g,乳香3g,甘草15g。姜,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方中松節(jié)祛風(fēng)燥濕,止痛,為君藥。2、松節(jié)酒(《備急千金要方》)治歷結(jié)風(fēng),四肢疼痛由如解落方:松節(jié)、豬椒葉各960g,上2味澄清,合漬干曲150g,候發(fā),以糯米1600g釀之,依家醞法勿令傷冷熱,下后諸藥,柏子仁、天雄、萆薢各15g,防風(fēng)30g,人參12g,獨活45g,秦艽18g,茵芋12g,磁石(末)36g。上10味,內(nèi)飯中炊之,如常醞法,醞足,封頭28日押取清。適量服之,勿至醉吐。方中松節(jié)祛風(fēng)燥濕,止痛,為君藥。3、(《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大骨節(jié)。核晒(jié)15斤,蘑菇1.5斤,紅花1斤。加水100斤,煎至50斤,過濾,加白酒10斤。每服20毫升,每日2次。方中松節(jié)祛風(fēng)燥濕,止痛,為君藥。[5]油松-常用驗方松節(jié)1、治歷節(jié)風(fēng),四肢疼痛猶如解落:松節(jié)三十斤(細(xì)銼,水四石煮取一石),豬椒葉三十斤(銼,煮如松節(jié)法);上二味澄清,合漬干曲五斤候發(fā),以糯米四石五斗釀之,依家醞法酘,勿令傷冷熱。較好酘時下后諸藥:柏子人五兩,磁石十二兩(末),獨活十五兩,天雄五兩(炮),茵芋四兩(炙),防風(fēng)十兩,秦艽六兩,芎藭五兩,人參四兩,萆蘚五兩。上十味細(xì)切,內(nèi)飯中炊之,如常酘法,酘足訖,封頭四七日,押取清,適性服之,勿至醉吐。(《千金方》)2、治腳轉(zhuǎn)筋疼痛攣急者:松節(jié)一兩(細(xì)銼如米粒),乳香一錢。上藥用銀石器內(nèi),慢火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細(xì),服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diào)下。(孫用和)3、治患腳屈,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痹及腹內(nèi)緊結(jié)者:松節(jié)一斛,凈洗,銼之,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漬曲;又以水二斛煮滓,取一斛,漬飯。釀之如酒法,熟即取飲,多少任意。(《補缺肘后方》)4、治從高墜損,惡血攻心,胸膈煩悶:黃松木節(jié)五兩(細(xì)銼)。用童子小便五合,醋五合,于砂盆內(nèi),以慢火炒,旋滴小便并醋,以盡為度,炒令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童子熱小便調(diào)下二錢,日三、四服。(《圣惠方》松節(jié)散)5、治牙齒歷蠹,齒根黯黑:松節(jié)燒灰揩之。(《圣惠方》)6、治齒風(fēng),疼痛不止: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松節(jié)一兩(銼)。上藥,搗篩為散,每用五錢,以漿一(二)中盞,煎五、七沸,去滓,熱含冷吐。(《圣惠方》槐白皮散)7、治水田皮炎:松節(jié)、艾葉各適量,制成松艾酒精,涂抹患處。(《全展選編·皮膚科》)油松-文獻論述松樹1、《本草匯言》:松節(jié),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fēng)有濕,作痛作酸,痿弱無力者,用此立痊。倘陰虛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2、《名醫(yī)別錄》:主百節(jié)久風(fēng),風(fēng)虛,腳痹疼痛。3、《日華子本草》:治腳軟骨節(jié)風(fēng)。4、《本草衍義補遺》: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5、《滇南本草》:行經(jīng)絡(luò),治痰火,筋骨疼痛,濕痹痿軟,強筋骨。6、《本草通玄》:搜風(fēng)舒筋。7、《分類草藥性》:治鶴膝風(fēng),通氣和血。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痛。油松-生藥材鑒別性狀鑒別松樹(1)油松呈扁圓節(jié)段狀或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狀,短粗細(xì)不一。表面黃棕色、灰棕色或紅棕色,稍粗糙,有時帶有棕色至黑棕色油脂斑,或有殘存的栓皮。質(zhì)堅硬而重。橫斷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見有同心環(huán)紋,有時可見散在棕色小孔狀樹脂道,顯油性;髓部小,淡黃棕色,縱斷面紋理直或斜,不均勻。有松節(jié)油香氣,味微苦辛。(2)馬尾松與油松相似。表面黃棕色、淺黃棕色或紅棕色,縱斷面紋理直或斜,較均勻。以體大、色紅棕、油性足者為佳。顯微鑒別(1)油松橫切面年輪寬0.4-0.5mm.早材管胞直徑20-40μm,壁厚約1.7μm;晚材管胞直徑9-27μm,壁厚約3.5μm。樹脂道直徑60-146μm。徑向切面交叉場紋孔窗格狀,1-3個,多為1個,木射線管胞內(nèi)壁具銳鋸齒。切向切面射線高1-13個細(xì)胞。(2)馬尾松橫切面年輪寬1.5-6mm.早材管胞直徑30-95μm,壁厚約3μm;晚材管胞直徑15-36μm,壁厚約7μm。樹脂道直徑可達200μm.徑向切面交叉場紋孔窗格狀,稀松木型,多1-2個,射線管胞內(nèi)壁多鈍淺鋸齒。切向切面射線細(xì)胞1-24個。油松-簡介油松概況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徑可達1m。樹冠幼年為塔形或圓錐狀形,中年樹呈卵形或不整齊梯形。孤立老年樹的樹冠為平頂,扁圓形、傘形等。干粗壯直立,形成聳立的樹形,有時也能長成彎曲多姿的樹干,顯得蒼勁挺拔。油松為陽性樹,幼樹耐側(cè)陰,抗寒能力強,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鹽堿。為深根性樹種,主根發(fā)達,垂直深入地下;側(cè)根也很發(fā)達,向四周水平伸展,多集中于土壤表層。油松對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嚴(yán)格,但要求土壤通氣狀況良好,故在松質(zhì)土壤里生長較好。如土壤粘結(jié)或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則生長不好,表現(xiàn)為早期干梢。在地下水位過高的平地或有季節(jié)性積水的地方不能生長。油松的吸收根上有共生的菌根,因此在栽培條件上有一定的要求。油松在北京無論是山區(qū)或平原到處可見,山區(qū)一般生長較好。在山區(qū)生長的油松,多在陰坡、半陰坡,土壤濕潤和較肥沃的地方。油松在行道樹上成行種植的株行距:大樹成林種植或行道樹以6~8m為好,中年行道樹一般采用5~6m。油松可與快長樹成行混交植于路邊,其優(yōu)點是:油松的主干挺直,分枝彎曲多姿,楊柳作它背景,樹冠層次有別,樹色變化多,街景豐富。但有土壤容易板結(jié)的缺點;有的油松種植人行道內(nèi)側(cè)或分車帶中,于車行道邊種植快長樹。這樣土壤避免車、人的破壞和踐踏,對油松生長有利。油松幼年樹喜側(cè)陰,種植密些生長較好,中年以后株行距要適當(dāng)加大,過密生長不良,呈為小老樹。油松開發(fā)利用樹干挺拔蒼勁,四季常春,不畏風(fēng)雪嚴(yán)寒。獨立的個體姿態(tài)非常優(yōu)美,人們習(xí)慣把生長在巖石峭壁上的稱‘望人松’。適于作油松伴生樹種的有元寶楓、櫟類、樺木、側(cè)柏等。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適作建筑、家具、枕木、礦柱、電桿、人造纖維等用材。樹干可割取松脂,提取松節(jié)油,樹皮可提取栲膠,松節(jié)、針葉及花粉可入藥。防寒措施中國北方冬季寒冷,春季風(fēng)大、干旱,氣溫變化劇烈,對油松苗木的危害很大。為保證油松苗木安全越冬,避免因霜凍和生理干旱而引起油松苗木死亡,尤其對一些常綠樹種、新引進的南方樹種和一些抗寒力弱的幼苗,應(yīng)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油松苗木防寒主要是防止凍害、凍拔和生理干旱,其具體措施如下:油松覆土防寒法:覆土防寒就是將越冬的油松苗木整個冬季埋在土壤中,使油松苗木及苗床土壤保持一定溫度,不受氣溫急劇變化和其他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又可以減少油松苗木水分的蒸騰和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于保持幼苗體內(nèi)的水分平衡,可以有效地防止產(chǎn)生凍害和油松苗木生理干旱而引起的死亡。覆土防寒法適用于油松、樟子松、紅松、云杉、冷杉、側(cè)柏、檜柏等常綠針葉樹幼苗和部分落葉的花灌木,如薔薇、月季以及常綠的小葉黃楊等。易霉?fàn)的樹種不宜采用此法。覆土防寒時間,應(yīng)在油松苗木已停止生長、土壤結(jié)凍前3天~5天(立冬前后),氣溫穩(wěn)定在0℃左右時進行。覆土防寒具體方法,用犁將步道(或壟溝)犁起、碎土后向床(壟)面一個方向覆土,使苗梢向一邊倒,不要從苗上頭向下蓋土。覆土要均勻,埋嚴(yán)實,以免土壤透風(fēng)引起凍害,一般床面南側(cè)迎風(fēng)面適當(dāng)加厚覆土。覆土后要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露苗及時補蓋上。翌年春天起苗前l(fā)周~2周,氣溫穩(wěn)定在5℃左右時開始分兩次撤土,不要在大風(fēng)天撤土,這樣有利于緩苗,使其逐漸適應(yīng)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撤土不宜過遲,否則覆土化凍下沉,沾附油松苗木,影響生長,且不便作業(yè)。撤土后要及時灌溉,以防春旱。覆草防寒法:用稻草或雜草、麥稈等蓋壓在苗床,以防凍害。在初冬土壤結(jié)凍時覆蓋,厚度以不露苗稍為宜。初次降雪時要震動覆草,使積雪落入油松苗木行間填實空隙,以免再降雪壓傷油松苗木。春季起苗前1周,分2次~3次撤除覆草,避免撤草過早油松苗木遭受霜凍。覆草前如苗床過于干燥,可進行灌溉,以保持土壤濕潤,但切忌土壤結(jié)凍后灌水。覆草防寒不如覆土防寒法保溫效果好,但在一些土質(zhì)粘重不宜覆土防寒的圃地多采用覆草防寒。大型苗圃大面積應(yīng)用此法較費工、費料,且管理不便。設(shè)障防寒法:對于常綠針葉樹幼苗或一些珍貴樹種和新引進樹種闊葉樹幼苗,當(dāng)其長勢較弱時,可采取設(shè)障防寒。在防寒區(qū)、假植區(qū),應(yīng)每隔20米~25米用整捆秸稈夾一道防寒障。防寒障在春季起苗前3天~5天內(nèi)分2次撤除,不宜撤得過早。設(shè)障防寒不僅可以降低風(fēng)速,使油松苗木減輕寒害,而且有利于土壤保墑,增加積雪,有效地預(yù)防春旱。但用料較多、費工,增加油松苗木成本。冬灌防寒法:各地的試驗結(jié)果表明,對油松、樟子松、側(cè)柏等針葉樹幼苗可以采取冬灌防寒法。具體做法是:將壟溝(或床步道)用犁犁成深溝,將犁起的土覆到壟(床)兩側(cè),土壤結(jié)凍前進行壟(床)面?zhèn)确焦嗨?灌透灌足,使油松苗木和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以滿足油松苗木越冬期間的少量水分消耗,避免和減輕產(chǎn)生生理干旱現(xiàn)象。、涂白防寒法涂白防寒對于油松幼苗越冬防寒有一定效果。具體做法是:配制1∶1.5的加大石灰量的1%波爾多液加漿糊乳劑,對油松幼苗噴灑。噴灑的時間約在土壤結(jié)凍前。在整個冬季,油松幼苗外表呈灰白色,既能反射陽光,防止溫度急劇變化,又起到堵塞葉片氣孔,抑制蒸騰,保護幼苗,防除病害的作用。塑料薄膜防寒法該防寒法近年來生產(chǎn)上廣泛推廣應(yīng)用,如苗床幼苗云杉、冷杉、紫杉、側(cè)柏、檜柏等床作播種苗采取用鐵筋、竹片在苗床上支撐成拱形,上覆蓋塑料薄膜做成小拱棚,四周用土埋嚴(yán),簡便易行。覆薄膜前灌透底水,覆薄膜保溫保濕、溫濕度適宜,管理方便,冬季寒冷,可在塑料拱棚上面再覆蓋厚草簾起防寒保溫作用。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法:用防凍劑進行結(jié)凍前的防凍噴霧,一般噴施3—5次。油松防治油松凍害五法一、熏煙法:凌晨2時左右在上風(fēng)方向點燃草堆或化學(xué)藥劑,利用煙霧防霜。二、灌水法:土壤灌水后可使土壤溫度提高2℃~3℃,并能維持2~3天。三、覆蓋法:用稻草、草木灰、薄膜覆蓋田塊,減少地面熱量散失。受凍樹木的輸導(dǎo)組織被樹脂狀物質(zhì)的淤塞,根的吸收、輸導(dǎo)及葉的蒸騰、光合作用等均受到破壞。因此,應(yīng)盡快恢復(fù)輸導(dǎo)系統(tǒng),治愈傷口,緩和缺水現(xiàn)象,促進休眠芽萌發(fā)和葉片迅速增大,促使受凍樹木快速恢復(fù)生長。四、補充營養(yǎng)法:受凍后的樹,一般表現(xiàn)為生長不良。因此,首先要加強管理,保證前期的水肥供應(yīng),亦可以早期追肥,以使樹體恢復(fù)生長。五、修剪法在樹體管理上,對受凍害樹體要晚剪和輕剪,給予枝條一定的恢復(fù)時期,對明顯受凍枯死的部分可及時剪除,以利于傷口愈合。對于一時看不準(zhǔn)受凍部位的,待發(fā)芽后再剪,對受凍造成的傷口要及時噴涂白劑。消毒方法土壤常用消毒方法油松用作苗圃的土地,較好地勢平坦、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如有條件,可選擇砂壤土。除此之外,還要在播種或扦插前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土壤中的病菌,確;绲陌踩L。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效果較好的方法有以下六種:一、五氯硝基苯消毒法: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鋅5克,兩藥混合后,再與12公斤細(xì)土拌勻。播種時下墊上蓋。此法對防治由土壤傳播的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二、福爾馬林消毒法:每平方米苗圃地用福爾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勻地噴灑在地表,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蓋,悶10天左右揭掉覆蓋物,使氣體散發(fā)掉,過2天后便可播種扦插。對防治立枯病、褐斑病、角斑病、炭疽病等有良好的效果。三、波爾多液消毒法:每平方米苗圃地用等量式(即:硫酸銅:石灰:水的比例為1:1:100)波爾多液2.5公斤,加賽力散10克噴灑土壤,待土壤稍干即可播種扦插。對防治黑斑病、斑點病、灰霉病、銹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較明顯。四、多菌靈消毒法:多菌靈能防治多種真菌病害,對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效果很明顯。土壤消毒用50%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施用1.5克,可防治根腐病、莖腐病、葉枯病、灰斑病等,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五、硫酸亞鐵消毒法:用3%溶液處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藥液0.5公斤,可防治針葉花木的苗枯。惶、梅縮葉病。同時,還能兼治缺鐵花卉的黃化病。六、代森銨消毒法:代森銨為有機硫殺菌劑,殺菌力強,能滲入植物體內(nèi),經(jīng)植物體內(nèi)分解后還有一定肥效。用50%水溶代森銨350倍液,每平方米苗圃土壤澆灌3公斤稀釋液,即可防治花卉的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還能有效地防治球根類種球的多種病害。七、菌無菌消毒法:用菌無菌、真得勁、爐渣攪拌均勻撒入樹穴內(nèi),可有效防止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蟲。油松-原生形態(tài)馬尾松油松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guī)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xì)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著生于當(dāng)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shù)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ㄆ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馬尾松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guī)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xì)長而柔軟,葉緣有細(xì)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后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于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ㄆ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赤松赤松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橘紅色,不規(guī)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xì)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ㄆ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云南松喬木,高達30cm,胸圍1m。樹皮灰褐色,不規(guī)則鱗片狀深裂,易脫落。一年生枝粗壯,紅褐色,二三年生小枝上苞片狀鱗葉易脫落,露出褐色內(nèi)皮;冬芽圓錐狀卵形,紅褐色,芽鱗披針形,先散開,有白色絲狀毛。針葉3針一束,稀2針一束,長10-30cm,徑約1.2mm,柔軟,稍下垂,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樹脂道4-5個,中生與邊生并存,葉鞘宿存。球果圓錐狀卵圓形,長5-11cm,梗長約5mm,熟時栗褐色或黃褐色;鱗盾肥厚隆起,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近卵圓狀倒卵形,邊翅長1.6-1.9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5]油松-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2.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3.生于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4.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5]油松-產(chǎn)地1.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2.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3.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4.分布于西南地區(qū)及廣西。[5]油松-附注 上傳圖片
2019-03-11 電議常綠喬木,高達13米;樹皮灰色或淡灰色,有縱溝,小枝淡綠色,無毛。葉薄革質(zhì),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淺圓鋸齒,干后呈紅褐色,有光澤;葉柄有時為暗紫色,長0.5—1.5厘米。聚傘花序著生于新枝葉腋內(nèi)或葉腋外,雄花序有花10—30朵,雌花序有花3—7朵;花瓣紫紅色或淡紫色,向外反卷。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成熟時深紅色;分核4—5,背面有1縱溝;ㄆ5—6月,果熟朋9一10月。冬青樹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庭院綠籬--冬青,冬青枝葉茂密,樹形整齊,歷來作為城鄉(xiāng)綠化和庭院觀賞植物。我國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門前遍植冬青樹...這種植物的果實,具有在整個冬季都不會從樹枝上掉下來的特性。當(dāng)鳥兒沒有飼料,饑餓的時候冬青樹的果實正好可以維持生命。冬青樹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兩邊是尖尖的。它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它在幾棵樹圍起來的時候,可以為我們遮擋陽光、遮擋風(fēng)雨。冬青樹葉子的兩旁有彎彎曲曲的線條,很像花邊剪刀剪出來的花紋。分布亞熱帶樹種,產(chǎn)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廣西、福建、河南等地,常生于山坡雜木林中城市中也有一些。習(xí)性冬青為亞熱帶樹種,產(chǎn)長江中下游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及四川、貴州、廣西、福建等省(區(qū)),喜溫暖氣候,有一定耐寒力。適生于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較耐陰濕,萌芽力強,耐修剪。對二氧化硫抗繁殖繁殖:一般采用播種或插條繁殖。1.播種:在秋季果熟后采收,搓去果皮,漂洗干凈,將種子用濕沙低溫層積處理進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種。幼苗期生長緩慢,要精心加以養(yǎng)護管理。冬青種子如不催芽處理,往往要隔年才能發(fā)芽。2.扦插:宜在梅雨季節(jié)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長6—8厘米,剪去下部葉片,只留l—2葉片并短截,插深1/2,需用沙土為基質(zhì),插后搭棚遮蔭,經(jīng)常噴水,保持濕潤,約1個月后即可生根。3.管理:苗木在圃地培養(yǎng)2—3年后,即可移栽定植,移植宜在春季進行,要求挖苗時不傷根,并帶土移栽,初栽時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時澆水,加強管理。冬青易受白蠟介危害,密生枝葉間及焦皮處易發(fā)生煤煙病,應(yīng)注意及時防治。栽培管理冬青適宜種植在濕潤半陰之地,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長良好,對環(huán)境要求不嚴(yán)格。當(dāng)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澆透水后可任其自然生長,視墑情每15天灌水一次,結(jié)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兩季適當(dāng)追肥1~2次,一般施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冬青每年發(fā)芽長枝多次,極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修剪一次,秋季可根據(jù)不同的綠化需求進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圓錐形,并適當(dāng)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態(tài)。冬季比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冬青的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可用多菌靈、百菌清防治。冬青繁育一般以扦插為主,多在5~6月進行?上葟臉涔谥猩喜啃奔簦。怠保袄迕组L、生長旺盛的側(cè)枝剪除下部小葉,上部葉片全部保留。然后用生根粉處理,剪口向下扦插于苗床內(nèi)。苗床地宜選擇在通風(fēng)、耐陰之處,亦可遮陽扦插,成活率極高。[1]用途冬青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果熟時紅若丹珠,賞心悅目,是庭園中的優(yōu)良觀賞樹種。宜在草坪上孤植,門庭、墻際、園道兩側(cè)列植,或散植于疊石、小丘之上,蔥郁可愛。冬青采取老樁或抑生長使其矮化,用作制作盆景。
2019-03-11 電議白皮松又名白骨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龍松,為松科,松屬植物。我國特有常綠喬木,高30米,胸徑達1到2米,離地2到3米常分?jǐn)?shù)干。幼樹皮平滑,7到8年后,樹皮灰白色,粉白色或白黃相間,老時淡灰褐色,近似虎皮,呈不規(guī)則鱗片狀剝落,樹冠闊圓錐形或卵形。針葉3震一束,長5到10厘米。球果長5到7厘米,直徑4到6厘米。種子灰褐色。球果長5到7厘米,直徑4到6厘米。花期5月,果期次年11月。白皮松喜光,略耐半陰;可耐零下30度低溫,抗寒性優(yōu)于油松,較油松耐旱,抗旱性在北方針葉樹家族中僅次于側(cè)柏,不耐積水和鹽土,不耐濕熱氣候,耐較干冷氣候,在強陽光的干燥環(huán)境中種植,常呈灌木狀,在長江流域的長勢不如華北,常分枝過多,結(jié)籽不良。耐瘠薄,適宜ph7到8的土壤,可在中性,酸性,石灰?guī)r質(zhì)土壤上生長,深根性,抗風(fēng),壽命達數(shù)百年。環(huán)境價值:白皮松適應(yīng)性強,枝葉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環(huán)境的效能,為我國北方地區(qū)適宜的荒山鄉(xiāng)土造林樹種,對so2及煙塵有較強的抗性。觀賞價值:白皮松是我國北方地區(qū)特有的樹種,為東南亞唯一的三針?biāo)。高大雄壯,分枝扭曲,樹形多姿,蒼勁挺拔,皮色奇特,白色有光,有樹木中的白雪公主美稱,針葉青翠可愛,適應(yīng)性強,壽命長。目前,白皮松多用做西北中東部和華北地區(qū)城市和庭院綠化樹種
2019-03-11 電議大葉女貞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別名: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常綠喬木,樹冠卵形。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近腎形,10~11月果熟,熟時深藍色。高桿女貞適應(yīng)性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根系發(fā)達。萌蘗、萌芽力均強,耐修剪。抗氯氣、二氧化硫和氟化氫?茖賹W(xué)名大葉女貞LigustrunlucidumAit。木犀科,女貞屬大葉女貞分布原產(chǎn)中國,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 大葉女貞 大葉女貞百科名片 大葉女貞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別名: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常綠喬木,樹冠卵形。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近腎形,10~11月果熟,熟時深藍色。高桿女貞適應(yīng)性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根系發(fā)達。萌蘗、萌芽力均強,耐修剪?孤葰、二氧化硫和氟化氫。 科屬學(xué)名大葉女貞LigustrunlucidumAit。木犀科,女貞屬大葉女貞分布原產(chǎn)中國,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 大葉女貞 形態(tài)特征別名蠟樹(水蠟),綠化名字冬青樹,為常綠大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不裂。葉長8-12厘米,革質(zhì)光澤,凌冬青翠,是溫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常綠闊葉樹,樹干直立或二、三干同出,枝斜展,成廣卵形圓整的樹冠,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花期7月,果熟期10-11月。漿果長橢圓形,紫黑色,種子倒卵形。 果實成熟后不即行自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浸水搓去果皮稍涼即可。大葉女貞一千萬株以上才稱大葉女貞基地,大葉女貞價格滑坡,在江蘇大葉女貞基地每畝地的效益不足1千元,因此現(xiàn)小苗基本無人種植.造成近兩年3公分以下的大葉女貞苗價格上漲.千粒重約36克,每公斤27000粒,發(fā)芽率50-70%。種子混沙低溫濕藏,也可帶果肉低溫貯藏。可栽植為行道樹,耐修剪,通常用作綠籬。木材細(xì)密,供細(xì)木工用材。果實含淀粉可釀酒,并入藥為強壯劑。葉可治療口腔炎、咽喉炎;樹皮研磨可治療燙傷等;根莖泡酒,治風(fēng)濕。大葉女貞喜光,喜溫暖,稍耐蔭,但不耐寒冷。大葉女貞主要分類:高桿女貞,叢生女貞.在微酸性土壤生長迅速,中性、微堿性土壤亦能生長。萌芽力強,適應(yīng)范圍廣。具有滯塵抗煙的功能,能吸收二氧化硫,適應(yīng)廠礦、城市綠化,是少見的北方常綠闊葉樹種之一。大葉女貞栽培技術(shù)(1)大葉女貞采種:女貞4月~5月開花,11月~12月種子成熟,成熟時果皮呈黑色,要適時采收,果實成熟后并不自行脫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將果實浸水,搓去果皮,洗凈,陰干。如不立即播種,可裝袋干藏或用2份濕砂和1份種子混合貯藏。(2)大葉女貞育苗:女貞可用播種和扦插兩種方法育苗,得播種育苗較為普遍。1.播種育苗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種。圃地土壤要求不嚴(yán),只要疏松肥沃即可。播種前將去皮的種子,用溫水浸種1天至2天,然后播種,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為20厘米,覆土1.5厘米~2厘米,每畝播種量為7公斤左右。因為女貞出苗時間較長,約需1個月,播種后較好在畦面蓋草保墑。小苗出土后要及時松土除草,苗高5厘米時進行間苗,小苗怕澇,要注意排水,但過分干旱時也要灌水,按常規(guī)管理追肥1~2次。每月除草1次。1年生的苗高可達到50厘米。如培養(yǎng)大苗,需換床種植,經(jīng)2年~4年出圃。2.扦插育苗可在11月間剪取春季生長的枝條埋藏,次年春二、三月取出扦插,插穗粗0.3厘米~0.4厘米每穗長15~18厘米左右,上端平口,下端斜口,上部留葉1~2片,將插穗插入土中2/3,株距10厘米,插后約2個月生根,當(dāng)年苗高達70~90厘米。應(yīng)用:大葉女貞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用途廣,可作為行道樹或庭院樹,也可作為綠籬。經(jīng)實踐證明其優(yōu)點是①樹冠圓整優(yōu)美,樹葉清秀,終年常綠,適應(yīng)城市氣候環(huán)境;②適應(yīng)性強,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可作為工礦區(qū)的抗污染樹種;③抗寒力強,凌冬青翠,在嚴(yán)寒的冬季,展現(xiàn)堅貞不屈的風(fēng)姿;④葉片大,阻滯塵土能力強,能凈化城市的空氣,改善大氣的質(zhì)量。園林應(yīng)用可做為行道樹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大葉女貞形態(tài)特征別名蠟樹(水蠟),綠化名字冬青樹,為常綠大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不裂。葉長8-12厘米,革質(zhì)光澤,凌冬青翠,是溫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常綠闊葉樹,樹干直立或二、三干同出,枝斜展,成廣卵形圓整的樹冠,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ㄆ7月,果熟期10-11月。漿果長橢圓形,紫黑色,種子倒卵形。
2019-03-11 電議華山松又名五針?biāo),小黃松,為松科松屬植物。常綠喬木,高35米,胸徑1米,樹狀卵狀圓錐形幼樹皮平滑而薄,灰綠色或綠色,老樹皮則開裂成方塊妝,不剝落。小枝綠色,無毛。針葉,5針或4針一束,長8到15厘米。雄花黃色,球果圓錐妝長卵形,長10到22厘米,成熟時種鱗張開,黃褐色。種子倒卵形,無翅,種鱗無毛,種臍小,成熟時黑色稀褐色,有縱脊,長1到1。5厘米,徑6到10毫米。花期4到5月,果期次年9到10月。華山松較喜光,幼苗耐一定庇陰;耐零下31度低溫;梢耐干旱和瘠薄,能適應(yīng)多種土壤;不耐水澇和鹽堿;限制其分布的主導(dǎo)因素是高溫及干燥。根系較淺,主根不明顯,側(cè)根,須根均發(fā)達。環(huán)境價值:華山松分布范圍廣,更新繁殖容易,是優(yōu)良的水土保持林樹種和高山水源涵養(yǎng)林樹種。經(jīng)濟價值:華山松木材力學(xué)強度大,紋理通直,材質(zhì)較輕軟,易加工,有微裂,耐腐性較差;木材纖維含量高,長度長,為優(yōu)良的造紙和纖維加工原料。為針葉樹種生長比較迅速的一個樹種,在北方可與油松相比,在南方可與云南松相比;比云杉生長快一倍;種子出油率達百分之二十二點四,種子可供食用,經(jīng)濟價值較高;樹干松脂含量百分之七點四六;是我國西部地區(qū)的重要用材樹種。觀賞價值:華山松樹形雄壯,蒼勁挺拔,針頁翠綠,冠形優(yōu)美,生長迅速,可作行道樹,風(fēng)景區(qū)造林樹
2019-03-11 電議大葉女貞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別名: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常綠喬木,樹冠卵形。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近腎形,10~11月果熟,熟時深藍色。高桿女貞適應(yīng)性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根系發(fā)達。萌蘗、萌芽力均強,耐修剪?孤葰狻⒍趸蚝头瘹?茖賹W(xué)名大葉女貞LigustrunlucidumAit。木犀科,女貞屬大葉女貞分布原產(chǎn)中國,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 大葉女貞 大葉女貞百科名片 大葉女貞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別名: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常綠喬木,樹冠卵形。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近腎形,10~11月果熟,熟時深藍色。高桿女貞適應(yīng)性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根系發(fā)達。萌蘗、萌芽力均強,耐修剪。抗氯氣、二氧化硫和氟化氫。 科屬學(xué)名大葉女貞LigustrunlucidumAit。木犀科,女貞屬大葉女貞分布原產(chǎn)中國,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 大葉女貞 形態(tài)特征別名蠟樹(水蠟),綠化名字冬青樹,為常綠大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不裂。葉長8-12厘米,革質(zhì)光澤,凌冬青翠,是溫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常綠闊葉樹,樹干直立或二、三干同出,枝斜展,成廣卵形圓整的樹冠,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ㄆ7月,果熟期10-11月。漿果長橢圓形,紫黑色,種子倒卵形。 果實成熟后不即行自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浸水搓去果皮稍涼即可。大葉女貞一千萬株以上才稱大葉女貞基地,大葉女貞價格滑坡,在江蘇大葉女貞基地每畝地的效益不足1千元,因此現(xiàn)小苗基本無人種植.造成近兩年3公分以下的大葉女貞苗價格上漲.千粒重約36克,每公斤27000粒,發(fā)芽率50-70%。種子混沙低溫濕藏,也可帶果肉低溫貯藏。可栽植為行道樹,耐修剪,通常用作綠籬。木材細(xì)密,供細(xì)木工用材。果實含淀粉可釀酒,并入藥為強壯劑。葉可治療口腔炎、咽喉炎;樹皮研磨可治療燙傷等;根莖泡酒,治風(fēng)濕。大葉女貞喜光,喜溫暖,稍耐蔭,但不耐寒冷。大葉女貞主要分類:高桿女貞,叢生女貞.在微酸性土壤生長迅速,中性、微堿性土壤亦能生長。萌芽力強,適應(yīng)范圍廣。具有滯塵抗煙的功能,能吸收二氧化硫,適應(yīng)廠礦、城市綠化,是少見的北方常綠闊葉樹種之一。大葉女貞栽培技術(shù)(1)大葉女貞采種:女貞4月~5月開花,11月~12月種子成熟,成熟時果皮呈黑色,要適時采收,果實成熟后并不自行脫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實,將果實浸水,搓去果皮,洗凈,陰干。如不立即播種,可裝袋干藏或用2份濕砂和1份種子混合貯藏。(2)大葉女貞育苗:女貞可用播種和扦插兩種方法育苗,得播種育苗較為普遍。1.播種育苗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種。圃地土壤要求不嚴(yán),只要疏松肥沃即可。播種前將去皮的種子,用溫水浸種1天至2天,然后播種,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為20厘米,覆土1.5厘米~2厘米,每畝播種量為7公斤左右。因為女貞出苗時間較長,約需1個月,播種后較好在畦面蓋草保墑。小苗出土后要及時松土除草,苗高5厘米時進行間苗,小苗怕澇,要注意排水,但過分干旱時也要灌水,按常規(guī)管理追肥1~2次。每月除草1次。1年生的苗高可達到50厘米。如培養(yǎng)大苗,需換床種植,經(jīng)2年~4年出圃。2.扦插育苗可在11月間剪取春季生長的枝條埋藏,次年春二、三月取出扦插,插穗粗0.3厘米~0.4厘米每穗長15~18厘米左右,上端平口,下端斜口,上部留葉1~2片,將插穗插入土中2/3,株距10厘米,插后約2個月生根,當(dāng)年苗高達70~90厘米。應(yīng)用:大葉女貞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用途廣,可作為行道樹或庭院樹,也可作為綠籬。經(jīng)實踐證明其優(yōu)點是①樹冠圓整優(yōu)美,樹葉清秀,終年常綠,適應(yīng)城市氣候環(huán)境;②適應(yīng)性強,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可作為工礦區(qū)的抗污染樹種;③抗寒力強,凌冬青翠,在嚴(yán)寒的冬季,展現(xiàn)堅貞不屈的風(fēng)姿;④葉片大,阻滯塵土能力強,能凈化城市的空氣,改善大氣的質(zhì)量。園林應(yīng)用可做為行道樹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大葉女貞形態(tài)特征別名蠟樹(水蠟),綠化名字冬青樹,為常綠大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不裂。葉長8-12厘米,革質(zhì)光澤,凌冬青翠,是溫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常綠闊葉樹,樹干直立或二、三干同出,枝斜展,成廣卵形圓整的樹冠,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花期7月,果熟期10-11月。漿果長橢圓形,紫黑色,種子倒卵形。
2019-03-11 電議三種懸鈴木植物名稱:法國梧桐拉丁名稱:Platanus×acerifolia拉丁別名:Platanus×hispanica植物正名:雜交懸鈴木植物別名:法國梧桐,英國梧桐,法桐,LondonPlane科名:懸鈴木科屬名:懸鈴木屬法國梧桐-概述多球的東方懸鈴木懸鈴木俗稱"法桐",在植物分類學(xué)上屬懸鈴木科,科下僅有一屬即懸鈴木屬,屬下約7種,原產(chǎn)東南歐、印度及美洲。原產(chǎn)從歐洲中部巴爾干半島到亞洲西部伊朗。也有植物學(xué)家認(rèn)為其產(chǎn)地西到西班牙,東到喜瑪拉雅山脈東麓。目前世界各地有人工引種栽培。但我國引入栽培的僅3種,即二球懸鈴木(Platanus×acerifolia)也稱英桐和該雜交種的親本一球懸鈴木(Platanusoccidentalis)又稱美桐、三球懸鈴木(Platanusorientalis)又稱法桐。現(xiàn)在我們通常把這三個種統(tǒng)稱"法桐"。××××××××××××××××××××××××××××××××××××××××××××××××××中國現(xiàn)在常見的懸鈴木是美洲懸鈴木和東方懸鈴木的雜交,由西班牙傳入英國,在倫敦盛植,誤名”倫敦大葉樹Londonplane“。此類樹在美國叫sycamore(長球球像桑的樹),在英國叫plane(大葉的樹),跟法國沒有球關(guān)系。Platanus×acerifolia雜種懸鈴木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不必是二球,可能2到4球Platanusoccidentalis美洲懸鈴木葉子有3到5個葉尖,葉子比較寬,不必是一球,可能1到2球Platanusorientalis東方懸鈴木 葉子有5到7個葉尖,葉子總是比較長,不必是三球,可能2到6球×××××××××××××××××××××××××××××××××××××××××××××××××× 法國梧桐-植物形態(tài) 法國梧桐三球懸鈴木高達30米,樹皮深灰色,薄片剝落,內(nèi)皮綠白色。嫩枝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長8至16厘米,寬9至18厘米,5至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長,幼時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后脫落?偙咔蛐喂,果序徑2至2.5厘米,花柱刺尖,長3至4毫米。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二球懸鈴木為三球懸鈴木與一球懸鈴木的雜交種,在英國倫敦育成。高達35米,樹皮薄片剝落,內(nèi)皮淡綠白色。嫩枝葉密被淡褐黃色星狀絨毛。葉長10至24厘米,寬12至25厘米,基部平截或微心形,3至5深裂,中裂片長寬近相等,全緣或疏生粗缺齒。果序徑約2.5厘米,花柱長2至3毫米,刺狀;ㄆ4至5月,果期9至10月。一球懸鈴木樹高40米,葉3-5淺裂,寬度大于長度,裂片呈廣三角形,球果多數(shù)單生,無刺毛。法國梧桐-分布原產(chǎn)歐洲;印度、小亞細(xì)亞亦有分布。法國梧桐-歷史文化 法國梧桐懸鈴木俗稱"法桐",在植物分類學(xué)上屬懸鈴木科,科下僅有一屬即懸鈴木屬,屬下約7種,原產(chǎn)東南歐、印度及美洲。但我國引入栽培的僅3種,即二球懸鈴木(Platanus×acerifolia)也稱英桐和該雜交種的親本一球懸鈴木(Platanusoccidentalis)又稱美桐、三球懸鈴木(Platanusorientalis)又稱法桐,F(xiàn)在我們通常把這三個種統(tǒng)稱"法桐"。據(jù)文獻記載懸鈴木(三球)在我國晉代時即從陸路傳入我國,被稱為祛汗樹、凈土樹。相傳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入我國宣揚佛法時攜入栽植,西安市西南戶縣鳩摩羅什廟曾有兩株大樹,直徑達3米,上世紀(jì)50年代尚有一株成活,其壽命已達一千六、七百年(在原產(chǎn)地土耳其有四千年的古樹),雖然傳入我國較早,但長時間未能繼續(xù)傳播。近代懸鈴木(指一球即美桐和二球即英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jì)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內(nèi),故稱之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其實即非法國原產(chǎn)亦非梧桐。我國目前普遍種植的以雜種“英桐(即二球)”較多。法國梧桐-習(xí)性懸鈴木是陽性速生樹種,抗逆性強,不擇土壤,萌芽力強,很耐重剪,抗煙塵,耐移植,大樹移植成活率極高。對城市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特別強,具有超強的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長迅速。法國梧桐-繁殖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懸鈴木可采用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法國梧桐-用途 法國梧桐是世界著名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yīng)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yīng)用于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曠地,列植于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果可入藥。法國梧桐-藥用性味:甘、平,無毒。
2019-03-11 電議小葉女貞拉丁名:LigustrumquihouiCarr.英文名:PurpusPrivet別名:小葉冬青、小葉水蠟樹,小白蠟、楝青。木犀科女貞屬。主要作綠籬栽植;其枝葉緊密、圓整,庭院中常栽植觀賞;抗多種有毒氣體,是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分布中國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小葉女貞小葉女貞主要作綠籬栽植;其枝葉緊密、圓整,庭院中常栽植觀賞;抗多種有毒氣體,是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為園林綠化中重要的綠籬材料,亦可作桂花、丁香等樹的砧木。小葉女貞也是制作盆景的優(yōu)良樹種。它葉小、常綠,且耐修剪,生長迅速,盆栽可制成大、中、小型盆景。老樁移栽,極易成活,樹條柔嫩易扎定型,一般三、五年就能成型,極富自然野趣。 習(xí) 性: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抗性均強。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性強健,萌枝力強,耐修剪。 小葉女貞-形態(tài)特征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3米。小枝密生細(xì)柔毛。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5厘米,寬0.8—1.5厘米,無毛,頂端鈍,基部楔形,全緣,邊緣略向外反卷;葉柄有短柔毛。圓錐花序長7—22厘米,有細(xì)柔毛;花白色,芳香,無柄;花冠筒和裂片等長,花藥略伸出花冠外。核果寬橢圓形,黑色,長8—9毫米;ㄆ7—8月,果期10-11月。同屬變種:金邊女貞(Ligustrumovalifoliumvar)、金葉女貞(Ligustrumvicaryi)、紅葉女貞。小葉女貞-繁殖方法小葉女貞(一)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當(dāng)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扦插基質(zhì):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yǎng)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zhì),建議使用已經(jīng)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zhì);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qū)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dāng)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jié)。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較上一個葉節(jié)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較下面的葉節(jié)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jié),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扦插后的管理小葉女貞溫度:插穗生根的較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shù)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zhì)。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nèi)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fā):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shù)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xù)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和生根的物質(zhì)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nèi)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wǎng):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wǎng),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wǎng)。(二)壓條繁殖小葉女貞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huán)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或養(yǎng)了幾年的大株轉(zhuǎn)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zhì)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zhì),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zhì)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小葉女貞-管理要點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至干爽的氣候環(huán)境。溫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溫期度夏困難,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生長受到阻礙。較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小葉女貞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huán)境,但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一段時間后(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的地方養(yǎng)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diào)換。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它。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陽光也不強,可以在早晚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能健康地生長。肥水管理:喜歡盆土干爽或微濕狀態(tài),但其根系怕水漬,如果花盆內(nèi)積水,或者給它澆水澆肥過分頻繁,就容易引起爛根。給它澆肥澆水的原則是“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jié)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yǎng)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的3~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夏季:夏季高溫期它生長緩慢,對肥水要求不多,需要適度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yǎng)護的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的3~5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冬季:在冬季植株生長緩慢,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4~8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2019-03-11 電議紫葉小檗,拉丁名:Berberisthunbergiicv.atropurpurea,別名:紅葉小檗,小檗科、小檗屬。原產(chǎn)于我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落葉灌木,枝叢生,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紫紅到鮮紅,葉背色稍淡。4月開花,花黃色。果實橢圓形,果熟后艷紅美麗。紫葉小檗的適應(yīng)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寒,但不畏炎熱高溫,耐修剪。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可用來布置花壇、花鏡,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紫葉小檗即紅葉小檗,為日本小檗的自然變種. 紫葉小檗 科屬:小檗科,小檗屬學(xué)名:F.atropuTpurea紫葉小檗為落葉多枝灌木,高2~3米。葉深紫色或紅色,幼枝紫紅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有槽,具刺。葉全緣,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花單生或2~5朵成短總狀花序,黃色,下垂,花瓣邊緣有紅色紋暈。漿果紅色,宿存;ㄆ4月份.果熟期9—10月份。紫葉小檗原產(chǎn)日本,我國秦嶺地區(qū)也有分布.現(xiàn)我國各大城市有栽培。喜涼爽濕潤環(huán)境,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澇,喜陽也能耐明,萌莫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yīng),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形態(tài)特征紫葉小檗為落葉多枝灌木,高2~3米。葉深紫色或紅色,幼枝紫紅色,老枝灰褐色 紫葉小檗 或紫褐色,有槽,具刺。葉全緣,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紊2~5朵成短總狀花序,黃色,下垂,花瓣邊緣有紅色紋暈。漿果紅色,宿存;ㄆ4月份.果熟期9—10月份。采集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小檗、細(xì)葉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莖枝。 紫葉小檗 紫葉小檗 紫葉小檗科屬:小檗科,小檗屬學(xué)名:F.atropuTpurea紫葉小檗為落葉多枝灌木,高2~3米。葉深紫色或紅色,幼枝紫紅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有槽,具刺。葉全緣,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花單生或2~5朵成短總狀花序,黃色,下垂,花瓣邊緣有紅色紋暈。漿果紅色,宿存;ㄆ4月份.果熟期9—10月份。紫葉小檗原產(chǎn)日本,我國秦嶺地區(qū)也有分布.現(xiàn)我國各大城市有栽培。喜涼爽濕潤環(huán)境,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澇,喜陽也能耐明,萌莫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yīng),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形態(tài)特征紫葉小檗為落葉多枝灌木,高2~3米。葉深紫色或紅色,幼枝紫紅色,老枝灰褐色 紫葉小檗或紫褐色,有槽,具刺。葉全緣,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紊2~5朵成短總狀花序,黃色,下垂,花瓣邊緣有紅色紋暈。漿果紅色,宿存;ㄆ4月份.果熟期9—10月份。 紫葉小檗 紫葉小檗
2019-03-11 電議塔柏(學(xué)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常綠喬木或小喬木,樹皮褐灰色,條裂,枝條排列疏松,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緊貼小枝,偶見三葉輪生,先端銳尖或鈍,微內(nèi)曲,無蠟粉,有腺體,腺體橢圓形,位于葉背基部,雌雄異株,稀同株。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熟后紫黑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1粒,卵圓形,具樹脂槽,兩側(cè)或上部有鈍脊;ㄆ4月,球果當(dāng)年10月成熟。目錄1簡介2形態(tài)特征3生長習(xí)性4地理分布5分類學(xué)6主要價值7常見病害8經(jīng)濟用途 1簡介塔柏,常綠喬木或小喬木,樹皮褐灰色,條裂,枝條排列疏松,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有香氣,堅韌致密,耐腐力強。拉丁文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杉目科柏科屬:圓柏屬種:塔柏。植物形態(tài)本段內(nèi)1簡介塔柏,常綠喬木或小喬木,樹皮褐灰色,條裂,枝條排列疏松,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有香氣,堅韌致密,耐腐力強。拉丁文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杉目科柏科屬:圓柏屬種:塔柏。分享到一鍵分享QQ空間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網(wǎng)騰訊微博百度相冊更多...百度分享 有用+1 塔柏 塔柏(學(xué)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常綠喬木或小喬木,樹皮褐灰色,條裂,枝條排列疏松,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緊貼小枝,偶見三葉輪生,先端銳尖或鈍,微內(nèi)曲,無蠟粉,有腺體,腺體橢圓形,位于葉背基部,雌雄異株,稀同株。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熟后紫黑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1粒,卵圓形,具樹脂槽,兩側(cè)或上部有鈍脊;ㄆ4月,球果當(dāng)年10月成熟。目錄1簡介2形態(tài)特征3生長習(xí)性4地理分布5分類學(xué)6主要價值7常見病害8經(jīng)濟用途 1簡介塔柏,常綠喬木或小喬木,樹皮褐灰色,條裂,枝條排列疏松,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有香氣,堅韌致密,耐腐力強。拉丁文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杉目科柏科屬:圓柏屬種:塔柏。 2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塔柏(6張) 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徑1-1.2毫米。葉二型,即刺葉及鱗葉;刺葉生于幼樹之上,老齡樹則全為鱗葉,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直伸而緊密,近披針形,先端微漸尖,長2.5-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刺葉三葉交互輪生,斜展,疏松,披針形,先端漸尖,長6-12毫米,上面微凹,有兩條白粉帶。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長2.5-3.5毫米,雄蕊5-7對,常有3-4花藥。球果近圓球形,徑6-8毫米,兩年成熟,熟時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脫落,有1-4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扁,頂端鈍,有棱脊及少數(shù)樹脂槽;子葉2枚,出土,條形,長1.3-1.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銳尖,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上面則不明顯。[1]3生長習(xí)性喜光樹種,喜溫涼、溫暖氣候及濕潤土壤。在華北及長江下游海拔500米以下,中上游海拔1000米以下排水良好之山地可選用造林。[1]4地理分布產(chǎn)于內(nèi)蒙古烏拉山、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 塔柏[2]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中性土、鈣質(zhì)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1]5分類學(xué)塔柏,拉丁文名:Sabinachinensis(L.)Ant.cv.Pyramidalis.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杉目科柏科屬:圓柏屬種:塔柏。6主要價值心材淡褐紅色,邊材淡黃褐色,有香氣,堅韌致密,耐腐力強?勺鞣课萁ㄖ⒓揖、文具及工藝品等用材;樹根、樹干及枝葉可提取柏木腦的原料及柏木油;枝葉入藥,能祛風(fēng)散寒,活血消腫、利尿;種子可提潤滑油;為普遍栽培的庭園樹種。[1]7常見病害常見病害有圓柏梨銹病、圓柏蘋果銹病及圓柏石楠銹病等。這些病以塔柏為越冬寄主。對塔柏本身雖傷害不太嚴(yán)重,但對梨、蘋果、海棠、石楠等則危害頗巨,故應(yīng)注意防治,較好避免在蘋果、梨園等附近種植。[3]8經(jīng)濟用途檜柏材質(zhì)致密,堅硬,桃紅色,美觀而有芳香,極耐久,故宜供作圖板、棺木、鉛筆、家具或建筑材料。種子可榨油,或入藥。因其生長速度中等而偏慢,故除作觀賞外,尚少用作大規(guī)模造林者。由于栽培歷史悠久,為人注意,各地栽培的品種、變種很多,較常見的有:球檜:為叢生圓球形或扁球形灌木,葉多為鱗葉,小枝密生。金葉檜:栽培變種,植株呈直立窄圓錐形灌木狀,全為鱗形葉,新生也全部為金黃色。金心檜:栽培品種,為卵圓形無主干灌木,具2型葉,小枝頂部部分葉為金黃色。龍檜:樹形不規(guī)正,枝交錯生長,少數(shù)大枝斜向扭轉(zhuǎn),小枝緊密多為鱗葉,僅有時幾部萌生糵枝上有鉆形葉。鹿角檜:叢生灌木,中心低矮,外側(cè)枝發(fā)達斜向外伸長,入鹿角分叉,多為緊密的鱗葉。塔檜:樹冠塔狀圓柱形;枝不平展,多貼主干斜生,小枝密集,2型葉,以鉆形葉為多。亦名圓柱檜。[ 1簡介2形態(tài)特征3生長習(xí)性4地理分布5分類學(xué)6主要價值7常見病害8經(jīng)濟用途
2019-03-11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