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苗網

柿子專題

柿子專題:帶您一站式了解柿子,種植柿子……

柿子的熱量高嗎 每天吃多少柿子最好

【導讀】柿子的熱量高嗎?柿子雖然很甜,很營養(yǎng),但是很多人害怕柿子的熱量很高,那么,柿子的熱量真的高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柿子營養(yǎng)價值高,但是柿子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吃,更與不少食物相克。那么柿子的熱量高嗎?柿子這么甜,是不是意味著它的熱量不低呢?其實不是的,柿子的甜是與它所含的糖分有關的,柿子的熱量并不算很高哦!

柿子的熱量高嗎?

熱量不高,糖份偏高。每100克的柿子含熱量105.00大卡,并不算十分高。

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富含VC,每百克柿果中含VC49~72克,是橘子的2倍、香蕉的8倍、葡萄的10倍。柿子中還含有大量黃酮類化合物、單寧等酚類物質,具有抑制血小板凝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軟化血管的作用

柿子營養(yǎng)豐富、色澤鮮艷、柔軟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

據測,每100克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5克以上,糖分28克,蛋白質1.36克、脂肪0.2克、磷19毫克、鐵8毫克、鈣10毫克、維生素C16毫克,還含有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餅、柿糕,并可用來釀酒、制醋等。

柿子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生柿能清熱解毒,是降壓止血的良藥,對治療高血壓、痔瘡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療效,另外,柿蒡、柿葉都是很有價值的藥材。

柿子雖好,但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時吃,更忌與酸性食物同吃。因為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樹膠和果膠,鞣酸在胃內經胃酸的作用,就會沉淀凝結成塊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結石”。胃柿結石會愈結愈牢,不易粉碎,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嚴重者可引起胃穿孔。

另外,要注意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因為鞣酸在未成熟柿子中含量高達25%左右,而成熟的柿子只含1%。食用柿子后除了不要立即食用酸性食物外,也不能與某些藥品同時服用。

每天吃多少柿子最好?

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使這些營養(yǎng)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致這些礦物質缺乏。

又因為柿子中含糖較多,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從而會影響食欲,并減少正餐的攝入。一般認為,不在空腹的情況下,每次吃柿子不超過200克為宜。

柿子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柿子非常好吃,且柿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卻沒有注意到柿子葉的功效與作用,柿子葉的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柿子葉中含有大量丹寧酸,如果使用柿子葉來泡澡可是有好處的,這些物質通過滲透到水中可以有效的殺滅各種細菌和真菌,具有清潔和滋潤皮膚的功效,是最簡單又有季節(jié)感的美容方法。

柿樹葉除含有相當可觀的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外,還有膽堿、蘆丁和丹寧,具有抗菌、消炎、活血、降壓、降脂、抗癌作用,特別是它含的維生素C可達1800mg/100g,遠高于常見的水果和蔬菜。它能抗壞血病,防治支氣管炎、防癌、抗癌。

目前,已有人開發(fā)了柿葉茶等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功能食品和藥物。如果用柿子葉煎服或沖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zhèn)咳化痰的作用。

柿子葉所含的丹寧頗高,影響口感,需加調味處理,調得好就能制出可口的功能食品,成為人類防治“文明病”的良好保健食品。

柿葉茶的功效有哪些?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生成抗癌、抗流行病病毒的干擾素,對感冒、癌癥等有較好的作用。

2、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彈性,并從生理上調整血壓,對高血壓、低血壓也有很好的作用。

3、降低血脂,防止腦動脈硬化、冠心病等。

4、利尿通便、消腫、減肥。

5、消暑解渴。

6、安神、美容,消退老年斑

怎樣制作柿葉茶?

把采回的柿葉用線穿成串,投入85度的熱水鍋中浸15秒鐘,隨即投入冷水缸內浸冷,提出后放通風處風干。充分干燥后的柿葉,再經粉碎,裝入密封的容器內,即成為柿葉茶。

注意事項:柿葉茶為弱酸性,飲時請不要同飲咖啡或紅、綠茶等堿性飲料。浸泡時間要加長,約需5分鐘。


柿子的選購

選購質硬的柿子應選擇橙黃色,外表完整、光滑而有光澤,沒有擠壓傷的;質軟的柿子應選擇黃色,外表光滑完整的。軟柿應整體同等柔軟,有硬有軟者則不佳。

柿子的存儲

質硬的成熟柿子可在自然狀態(tài)下保存2~5個月,變軟后即可食用;經特殊處理除去澀味后的柿子,不宜長時間存放,以免變軟、變質,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3~5天。

柿子的食用方法

1.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飲白酒、熱湯、以防患胃柿石癥。

2.柿子含單寧,易與鐵質結合,從而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少吃為好。

3.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飯后吃。

4.吃柿子的前后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側欄導航
農苗網微信
在微信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