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栽培管理技術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中有: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兩大類。同樣,牡丹亦有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壓條繁殖、組織培養(yǎng)等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法 適于單瓣或半重瓣品種,主要用于選育優(yōu)良新品種及培育砧木。 (1)采種時間及方法:因種子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采收。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角果呈蟹黃色時,就可以進行采收。采收后放在屋內(nèi)地面上,并經(jīng)常翻動,以防濕度過大發(fā)霉。采種過早不成熟,過晚種皮變黑發(fā)硬不易出苗。 (2)種予處理:可將種子放入水中浸泡60~lOOmin,取底部飽滿顆粒作為播種用種子。有些種子種皮干而發(fā)硬,可用溫水(50攝氏度)浸種一晝夜,使種皮變軟,吸水膨脹后播種。有的如皮厚,可用濃硫酸縵種2min或用95%酒精浸種30min,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凈。 (3)整地:播種前要深翻土地,同時施足底肥。每畝可施人糞3500-5000kg或餅肥300~350kg。施肥后整成高畦,高8~15cm,寬40~60cm,間距25cm。整畦后如地較干燥,可從畦間灌水。 (4)播種時間及方法: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進行播種。牡丹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當年播種后常溫下只發(fā)出幼根,第二年春才萌發(fā)出土?蓪⒎N子按株距4~5cm,行距7~10cm點播,亦可撒播,但不宜過密。播后覆土l~2cm。每畝用種30kg左右。 (5)播后管理:如果天氣干旱,可將畦間灌水,讓水慢慢浸透。注意適時松土除草,結合澆水適當施肥,并注意防治病蟲害,及時人工捕捉害蟲或施藥。如管理得當,一年即可進行移栽。種子苗需4~5年方可開花。 2.分株繁殖法適用于所有品種,是應用較廣的一種繁殖方法。 (1)分株時間:牡丹分株與栽植時間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我國有“春季栽牡丹,到老不開花”的說法,說明適時分植的重要性。如過早,因外界氣溫依然很高,促使秋發(fā),冬季易受害,降低抗寒、抗旱能力;過晚,則根部傷口不易愈合,新根形成少,消耗大量養(yǎng)分,植株長勢不旺,遇旱易死亡。 (2)分株方法:將4~5年生的牡丹從土中挖出,去掉附土,可剪去部分大根及中等根,亦可不剪,小根全部保留,并剪去所有帶病黑根。置陰涼處晾曬2~3天,待根變軟后再用利刀從其自然可分處劈開,使每一新株保留適當根系和蘗芽。4年生植株可分3~4株,每株至少保留2~3個蘗芽。分劈后,傷口較好用硫磺粉或1%濃度的硫酸銅溶液消毒。 (3)栽植:在選好并整好的地里施足底肥,每畝可栽植1000棵左右。栽植時,將根部自然疏展,邊填土,邊震動,使根與土密結并用棍搗實,深度以苗的根頸與地平或略低于地平面。栽后可將根頸上部老枝剪除或短剪。然后封土15cm左右,即可保證安全越冬。 3.嫁接繁殖法大量繁殖時較多采用,對一些發(fā)枝力弱的名貴品種較有意義,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優(yōu)點。 (1)砧木選擇:砧木可選用牡丹根、牡丹實生苗或芍藥根。用牡丹根作砧木繁殖的植株,前期生長慢,萌蘗多,有利以后分株,壽命長,但牡丹根均較細,嫁接不方便,多不采用。多選用2~3年生、根莖粗壯的鳳丹實生苗作砧木,成活率高,移栽時不必剪砧木。芍藥根雖木質化弱,但操作方便,選粗2cm以上、長15~20cm、須根較多的粗壯根,成活率均較高,但接穗基部發(fā)根少,萌蘗少,壽命短。在嫁接前2天,稍微晾曬變軟后即可進行嫁接。 (2)接穗選擇:接穗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年生粗壯萌蘗枝。接穗長8~10cm,帶有健壯的頂芽和側芽。接穗要隨剪隨接,不可存放過久。 (3)嫁接時間和方法:嫁接時問以9~10月間為宜,與牡丹、芍藥分株、移栽和采根作藥材同時進行。過早嫁接因溫度高,易“秋發(fā)”;過晚,生根少,長勢弱,成活率低。 方法:粗根多用嵌接法,細根則用劈接法。但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使接穗與砧木皮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①劈接法:將接穗下端削成對稱的楔形,長2~3cm,將陰軟好的砧木頂端削平,從中間用嫁接刀劈開,深度2~3cm。將削好的接穗從上而下插入砧木裂口里,使二者形成層對齊,然后用麻皮綁好,并用稀粘土將接口包住。接后即可栽植,深度以接口低于地面3~6cm為宜,并搗實下部土壤使砧木與土壤密結(注意不要傷接穗)。然后輕輕培土,成屋脊狀,以防寒越冬。 ②枝接法:用2~3年生的牡丹實生苗作砧木。將實生苗從根頸處3cm處剪去。其余方法同劈接法。接后,用稀粘土封嚴,培土,以防寒越冬、保墑。 ③芽接法:以夏季7~8月間為好。首先在選好的芽上、下方各0.5cm處橫切一刀,再在芽左右各豎切一刀,剝下腋芽。用同樣的方法去掉砧木上的腋芽,大小要相同,立即將接芽貼上,芽眼要對齊,隨后用麻皮綁好。挺接法、芽接法,都可以在一株上接上不同顏色的品種,提高觀賞效果,成為“什樣錦”。 (4)管理:次年春,要稍微松土,以利接穗萌芽出土。當花蕾長出l~2cm時,為避免消耗養(yǎng)分,要將花蕾摘除,并適時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如管理得當,二年即可移栽。 4.扦插繁殖法時間以9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宜。選擇從大株牡丹根際萌發(fā)的l~3年生、無病蟲害、粗壯側芽多的枝條作為插穗。插穗長10~15cm,用300~500μg/g的吲哚乙酸速蘸處理后插入苗床,深度為插穗的1/2或1/3,插后踏實土壤,并澆透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NextPage] 5.壓條繁殖法 該方法是利用生長在母樹上的枝條埋入土中或用其他濕潤的材料包裹,促使枝條的被壓部分生根,生根后與母株割離而成為獨立的新植株。該法簡便易行,對一些名貴稀有品種較為適用。 有低壓和高壓兩種方法。 (1)低壓法:在秋季9~l0月份,將2年生以上的枝條,從基部環(huán)剝,寬0.5-lcm,深達木質部,或刻傷深達枝條木質部,然后用濕土將整個枝條埋實壓牢,并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 (2)高壓法:亦叫空中壓條,適用于一些植株高大或獨干型的牡丹。在整個生長期均可進行,但以春末為好。環(huán)剝、刻傷方法同低壓法,將傷口用濕潤的、消過毒的純腐殖土包好,用塑料袋包裹。經(jīng)常觀察,保持濕潤。 6.組織培養(yǎng)法植物組織培養(yǎng),是指在無菌條件下,剝?nèi)≈仓瓴糠只畹闹参锝M織或器官,并給以適合其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使之分生出新植株的一種技術。牡丹可剝?nèi)∧垩、嫩葉及葉柄等部分來進行培養(yǎng)。目前,部分地、市如:北京、上海、山東、洛陽等地已成功培育出生根試管苗,但因其繁殖量小,尚未投入大田生產(chǎn)。 栽培管理 1.選擇土壤 定植牡丹應依據(jù)牡丹生態(tài)習性,將牡丹栽植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勢高燥、向陽、地下水位低、中性或微酸性(pH6.5~7.5)的壤土或砂質壤土處。栽植前先進行整地,整地深度以30~50cm為宜,深翻土地時施足底肥,每畝可施人糞干3500~5000kg或餅肥350~400kg。株行距80~100cm×70~80cm.小株可小些。植穴深度30~40cm,種植深度以根頸部略低于地面或與地面平為宜,不宜過深或過淺。栽后應及時灌水、培土。 2.松土除草經(jīng)常保持土壤疏松,空氣流通,不僅防旱保墑,而且有利早春提高地溫,及不生雜草。依據(jù)春季干旱、夏季高溫多雨及牡丹生長年限和生態(tài)習性,一般進行適當?shù)纳钿z或淺鋤5~7次。人常說:“春天鋤一犁,夏天劃破皮。”意思是:春天宜鋤深,保墑防旱,提高地溫;夏季淺鋤,深2cm左右,主要是除草、透氣。 3.澆水追肥牡丹有“喜燥懼濕”的特性,加之根系發(fā)達,扎根深,吸水能力強,一般不需澆水。然而1~2年生的牡丹根系淺,長勢弱,抗旱能力差,視干旱程度應及時澆水,3~4年生的如遇嚴重干旱亦應澆水。澆水宜用河水或坑塘水,禁止用鹽堿性水,否則易引起土壤板結或爛根。澆水方法應排溝滲透,不宜大水漫灌。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宜,初春冬季澆水以中午天氣暖和時為宜。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排水,避免積水。 牡丹根系發(fā)達,生長年限長,需肥量大,栽植后依生長年限一般每年需追肥3次,以滿足不同生育時期對肥料的需要。第一次花前肥,是3月下旬進行追施腐熟人糞干或餅肥,以保證花蕾、新枝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第二次是花后肥,追施.次磷肥和餅肥,以保證枝葉旺盛生長、花芽分化及緩和樹勢。第三次是落葉肥,在11月上旬封凍前進行,以保證牡丹越冬保護和提高土壤肥力。每次施肥都要結合澆水進行。 4.整形修剪為使植株保持美觀勻稱的株型和適量的枝條,維持地上與地下生長平衡,通風透光,使花芽充實,開花繁茂,須進行整形修剪。 (1)時間:以每年的春分前后,即3月下旬,當嫩芽長至3~5cm時進行。 (2)方法 ①牡丹易從根頸處發(fā)出許多萌蘗枝,當年不開花,徒耗養(yǎng)分,應及時剪除,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花蕾。 ②上部一年生枝有的也發(fā)出許多分枝,應及時剪除。 ③定枝:依據(jù)需要和樹勢,在發(fā)生的新枝條中,選留幾條生長健壯,長勢勻稱,分布均勻的枝條作為植株的主干。一般3~4年生的可留5~7枝。 ④剪除病枝、蟲害枝、老枝、干枯枝、側生枝、重疊枝、交叉枝、內(nèi)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