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元亮蜜柚專業(yè)合作社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chǎn)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梅花要選為國花的理由

發(fā)布日期:2011-07-14

梅花要選為國花的理由

何謂國花?“國家把本國人民喜愛的花作為國家的象征,這種花叫做國花”。所謂國花,就是用公認的花卉來代表國家的群眾性表征。她是民間推選的國家象征,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zhì)、民族感情,體現(xiàn)人民的民間意志。世界各國大多都有自己的國花。如美國的玫瑰,德國的矢車菊,意大利的菊花,法國的鳶尾花,荷蘭的郁金香,阿根廷的木棉花,智利的百合花,坦桑尼亞的丁香花,澳大利亞的金合歡" class="blacklink_line">合歡。中國周圍國家:俄羅斯的向日葵,日本的櫻花,韓國的木槿花,柬埔寨的水仙花,老撾的雞蛋花,泰國的睡蓮,新加坡的萬代蘭,印度的荷花,尼泊爾的紅杜鵑……而中國的國花是什么呢?很多人認為,應該是梅花。

根據(jù)1994年,中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guān)于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zhuǎn)農(nóng)業(yè)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xié)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卉協(xié)會即在全國有領(lǐng)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國花評選領(lǐng)導小組,經(jīng)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影響,在國際上居較好地位。(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性格特征。(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效益。在評定過程中,有說一國一花:梅花;有說一國兩花:梅花、牡丹;有說一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至今尚未有定奪。吾認為,一國就一花,一花就梅花。理由如下:

梅花象征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梅花的歷史當然比人類史要長,中華民族栽種梅花的歷史是與國家的出現(xiàn)相伴隨的。夏商周時代就有栽種梅花的歷史記載,從應用和栽培歷史看,梅花應用歷史長達7000多年,引種栽培歷史3000多年!渡袝份d:“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薄洞蟠鞫Y·夏小正》曰:“五月煑梅,為豆實!薄对娊(jīng)》有:“摽有梅,其實七兮;摽有梅,其實三兮”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fā)現(xiàn)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3200年。史書經(jīng)典的記載,說明梅花在我國栽培時間的久遠,也說明梅花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深遠。中華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國,但她仍煥發(fā)出強大的青春活力。誠如魯迅所說:“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魯迅還把這幾個字“只有梅花是知己”篆刻在石印上,以明心志。被喻為“民族魂”的魯迅,視梅花為知己,其說亦有深刻涵義。

梅花是萬物之始的時序花,也是中華大地的報春花。何遜《詠早梅》詩:“兔園摽物序,驚時較是梅。”古時計算一年的開始,以農(nóng)歷十一月冬至后陽氣在地下上升為起數(shù),二十四節(jié)氣,應節(jié)時花始是梅。清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梅花惟嶺南較早,冬至雷動地中,則開地上。蓋其時火之氣不足于地,而發(fā)其較初之精華,故梅開。水之氣上足于天,而施其較初之滋潤,故雪落。雪,泄也,從肅殺之中,泄其一陽之精,以為來春之生生者也。雪深則水氣足,梅早則火氣足;饸庾愣鵀樘斓仃柹,陰殺之終,使萬物皆復其元,梅之德所以為大!泵分脮r,或喻梅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jié)子為利,成熟為貞!

梅花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較有影響的花。我國的國土屬熱帶、亞熱帶、溫帶和高原寒冷地地區(qū),只有梅花在各個地區(qū)都可以生長,從塞北到海南,從西藏到臺州,既有野生,亦有栽種。劉禹錫詩句“塞北梅花羌笛吹”和屈大均詩句“嶺梅一歲再開花”,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國的梅花原本就多生長在北方,特別是華北、西北等地,“梅花歡喜漫天雪”嘛,其基礎(chǔ)是可以忍耐漫天雪。山西人未有發(fā)明使用酸醋當多用梅替代,曹操征討張繡引出“望梅止渴”之處,以及與劉備“青梅煑酒”之地,當在黃河流域。然近世以來,梅花卻變成多生長于長江、珠江流域,這說明了氣候的變化,地球的變暖,水資源的短缺,荒漠化的威脅。梅花生長的特點,除了需霜雪寒冷的氣候,還需水分的滋潤。張謂《早梅》詩:“一枝寒梅白玉條,廻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边@一枝寒梅“花先發(fā)”的原因不就是“臨溪”和“近水”的原因嗎?從梅花生長的地域變化,可看到人類過分掠奪水資源所帶來的危害,難道不值得生活在缺水的中國北方人們的警覺嗎?通過從梅花生長地域發(fā)生的些小變化,實在值得所有中國人對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敏銳意識。

梅花是我國植物種類中無論是花姿、花色、花果等特性都較具影響的花。植物的花有水中花和土上花,有些國家選取水仙花、荷花、睡蓮等水中花為國花,我國應選土上花為國花,這一點應可在國民中取得共識。土上花有室外栽種和室內(nèi)栽培,梅花既可室外栽種又可室內(nèi)栽培。土上花還有草本植物花和木本植物花。木本植物花又有灌木花和喬木花,喬木花和其它花木相比,在空間的影響要高要遠,選喬木花為上選。中國的喬木花,春天有凱旋英雄式的木棉花,夏天有沁人心肺的玉蘭花,秋天有四溢飄香的桂花,冬天有傲霜斗雪的梅花。木棉花為廣州市花,玉蘭花為上海市花,桂花為杭州市花,梅花為南京、武漢市花。除此兩個省級市花外,地級市花亦有梅州、無錫、鎮(zhèn)江、泰州、臺州、淮北、鄂州、丹江口等。花可分有香之花和無香之花,喬木花除木棉花外,玉蘭花、桂花、梅花皆為有香之花;ㄐ陀写、中、小之分,梅花屬中型;ㄓ址忠簧ê投嗌,梅花為多色之花。2005年春武漢東湖梅園展出一株梅花,開出了粉紅、深紅、血紅、淡綠、粉白、淡白等多種顏色,令賞梅者眼界大開;ㄟ分無果之花和有果之花,梅花是一有果之花。

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和諧的社會意義。構(gòu)建和諧社會是新世紀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和諧社會是由國和、家和、人和三大部分構(gòu)成,人和是重要的基礎(chǔ)和根本。人和主要靠的食和、衣和、住和、行和,而食和是重要的前提,梅在食和中具有一定的意義。據(jù)《左傳》記,齊景公向晏子請教“相和”與“相同”的差異時,晏子回答說“相同”是白水調(diào)白水,單一“誰能食之”。而“相和”好比做羹湯,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diào)魚肉,用柴草燒煑,廚吏調(diào)和味道,使之適中,咸酸不夠味就增鹽梅使之變濃,太咸太酸就加水沖淡,君子吃了這羹湯,就會心平氣和,晏子并舉《詩經(jīng)》:“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句論證。由此觀之,“和羹”是人們“心平氣和”的重要物質(zhì)保障,而“鹽梅”則是制作“和羹”的重要調(diào)料。而“鹽梅”的使用還必須隨著季節(jié)變化靈活應用,《周禮·天官》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diào)以滑甘。”使用“鹽梅”的時間季節(jié)、份量多少,與人的相和、社會的和諧,甚有干系,手握鍋鏟的家庭主婦主男們,“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執(zhí)政者們,不可不慎!

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曾在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予以確定。鄧麗君演唱的《梅花》:“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征我們∥巍巍的大中華∥看啊遍地開滿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此歌唱遍海內(nèi)外。1982年香港《明報》發(fā)文《贊成以梅花為國花》:“千百年來梅花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結(jié)下不解之緣。中國如選國花,實非梅花莫屬,而梅花也只會被中國考慮為國花,因為在其它國家根本少見!聦嵣,如果海峽兩邊都用同一種國花,實有助于國人在精神方面的和諧融洽!敝腥A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對梅花情有獨鐘,寫下了《卜算子·詠梅》一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庇袊ńㄗh者提出“一國兩花”,理由一是:“雙國花”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如日本以菊花與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與大麗花為雙國花。其實日本的國花就是櫻花,菊花是意大利的國花,墨西哥的國花就是大麗花。理由二是:“一國兩花”與“一國兩制”、“一國兩字”相適應。其實“一國兩制”和“一國兩字”是中國小平的權(quán)宜之計,而非中國大平的長治久安之策。祖國要統(tǒng)一,一國一花好。一個國花就是一個中國的標志。梅花就是中國國花的標志。

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意義。花的經(jīng)濟價值意義,既有在花的本身,又有在于其果實。中華國花的象征意義也是同樣的,較怕的是選出“華而無實”之花。一般的花果都是春華秋實,惟梅花卻是“冬華春實”。梅花的果實梅子,其經(jīng)濟價值體現(xiàn)在“鹽梅”和“糖梅”中,即體現(xiàn)在人們吃飯和生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昂透笔侨藗兪筹埐豢苫蛉钡淖羝。清朝李漁認為:“有飯即應有羹,無羹則飯不能下。”“飯猶舟也,羹猶水也。舟之在灘非水不下,與飯之在喉非湯不下,其勢一也!敝谱鞲䴗,烹調(diào)需“鹽梅”。較新科學論證,健康飲食較佳湯水有綠茶、紅酒、豆?jié){、酸奶、骨頭湯、蘑菇湯。紅酒加鹽梅,既娛愉悅,又增食欲,尚可“煑酒論英雄”!疤敲贰奔丛捗罚瑡D女懷妊所喜佳品。諺云:“糖梅甜,新婦甜,糖梅生子味還甜。糖梅酸,新婦酸,糖梅生子味還酸!庇行┑胤降牧曀,嫁女者無論貧與富,娘家皆予“糖梅”嫁妝以隨。梅在飲食業(yè)和醫(yī)藥行業(yè)的經(jīng)濟價值,是眾人皆知的;而在旅游業(yè)、園藝業(yè)以及審美領(lǐng)域的經(jīng)濟價值,是有目共睹的;如將梅花確認為國花,其文化經(jīng)濟價值,那將是無法估量的。

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象征的軍事意義!巴分箍省笔侨怂仓牡涔剩鲇凇妒勒f新語·假譎》中:“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薄度龂萘x》也有提及,都贊揚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足智多謀,以思維神經(jīng)反應原理化作行軍的動力,解決了用兵中的各種復雜問題。再者,古代行軍,為奇襲敵人成功,常令士卒“銜枚”于口中,以防喧嘩驚動敵人!般暶丁钡摹懊丁币话愣嘤媚酒⒅衿,也有用牛骨頭制成的,較佳用片是梅樹枝干做成的片子。在行軍途中口渴之際如有顆“話梅”銜在口中,那是較理想的,既可解決途中講話喧嘩問題,更可解渴。所以“梅”和“枚”相通,“化”和“話”相通,化掉了行軍中的話語?梢娒吩谲娛禄顒又械囊饬x。

梅花要選為國花的理由

魏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早在古代,人們以梅代醋,煨煮羹湯,青年男女拋梅定情的風俗出現(xiàn)在中原;西漢初將梅樹用于綠化;到魏晉、南北朝,梅花栽培尤盛。梅花怒放于風雪里,傲寒凌風、堅貞不屈的品格,引無數(shù)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發(fā)情懷,歷朝歷代以梅花為主題的琴、棋、書、畫、詩、歌、曲、賦等藝術(shù)作品層出不窮,形成了蔚為燦爛的梅文化大觀。自古至今,文人筆下的梅詩、梅詞、梅賦、梅文、梅畫、梅曲,數(shù)量之多,影響之廣,是任何其它花卉所無法企及的!对娊(jīng)》云:“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墓門有梅,有鸮萃止”;“諫#渥釉諉?#8221;;“山有嘉卉,侯栗侯梅”等吟誦。梁簡文帝詩:“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南朝宋人陸凱詩:“折梅逢驛使,聊贈一枝春!蹦铣惾酥x燮詩:“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彼宄傇姡骸氨娀ㄎ窗l(fā)梅花新,梅花芬芳臨玉臺!碧瞥鸥υ姡骸懊啡锱D前破,梅花年后多!碧瞥拙右自姡骸俺剡呅略云咧昝,今年好為使君開。”宋朝蘇軾詩:“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彼纬皱驮姡骸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彼纬懹卧姡骸奥劦烂坊ㄛ邥燥L,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彼纬瘲钊f里詩:“一路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宋朝辛棄疾詞:“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痹趺嵩姡骸昂鋈灰灰骨逑惆l(fā),散作乾坤萬里春!泵鞒煳荚姡骸皬膩聿灰娒坊ㄗV,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鼻宄羰可髟姡骸靶≡涸悦芬粌尚校蝗諙|風一日香。”清曹雪芹《紅樓夢》“紅梅花”詩:“桃未芳菲杏未紅,白梅懶賦賦紅梅,疏是枝條艷是花!苯癯愐阍姡骸凹t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葉劍英詩:“心如鐵石總溫柔,玉骨姍姍幾世修。漫詠羅浮證仙跡,梅花端的種梅州!笨梢,梅花乃百花魁首,贊譽梅花的文章字畫,創(chuàng)作數(shù)量亦為魁首。

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具有豐富的文字符號意義!懊贰弊值男畔⒎枺骸懊贰弊钟伞澳尽保浚┖汀懊俊保ㄈ、母)字組成!懊俊,每一個人都是由母親所生!澳尽保浚,是指每個人的母親用“目”看著自己的每個子女,期望著“木”能成材。同樣,祖國母親也期望著每個人都能成才。這就是“梅”字的字形符號意義!懊贰弊謱懛ㄟ有“槑”、“楳”、“枏”,說明梅樹是陰性木本植物,梅子入口為味甘之品,梅子外形乃長滿毛冄冄的果品。“梅”音通“煤”,地下煤,即地下火,地下陽氣上升,梅花才會綻開!懊贰币敉ā懊健,有傳媒、媒介、媒妁之意,“青梅竹馬”之謂。“梅”音通“玫”,“玫”原指玉石,現(xiàn)多指玫瑰,玫瑰為美國國花,灌木;梅花為中國國花,喬木,相為襯托。“梅”音通“眉”,“喜上眉梢”以中國畫法表示,就是喜鵲飛上梅花枝。眉為五官之首,梅為百花之首!懊贰币敉ā懊浮,酶是生物體的細胞,促進體內(nèi)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發(fā)酵,酶化作用,在生物體的生長具有決定意義!懊贰币敉ā懊埂保扒嗝顾亍、“紅霉素”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懊埂笔怯晁棵慷嗔它c,造成了霉氣、霉爛,即梅雨季節(jié),梅子成熟期。倒霉,其實不要緊,只把多余的雨水疏流到大海去,大海又會創(chuàng)造新的雨水、新的生命!懊贰焙汀懊埂、“!,只不過是“木”和“雨”、“水”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而己。

梅花花魂乃中國國魂。人之如花,人死或為神鬼,氣魂上天為陽神,形魄入地為陰神。身可朽,骨可枯,魂永在。芳魂留香千古,為中國人生存的較高價值取向。世間花草,多為一歲即榮枯。梅花長壽,可逾千年百載香。梅樹一般能活三五百年,甚至于千年以上。較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已有1600多年。浙江天臺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歷史。杭州超山的兩株“唐梅”和“宋梅”雖飽經(jīng)風霜,每年大寒時節(jié)花燦爛。廣東梅州的“潮塘宮粉”梅亦有600年樹齡,被稱為“明梅”。當中華大地上的“晉梅”、“隋梅”、“唐梅”、“宋梅”、“明梅”等一齊綻放之際,可謂“蕊馨五瓣祭花魂”。這五瓣花開被稱為“梅開五福”,象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清人梁紹王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記:“真州城東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干并出,相傳為宋時物?滴踔校瑯浜鏊,垂四十年復活,枝干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朝嘉道年間阮元題其名曰:返魂梅。梅,除有正氣陽魂的象征意義外,又有還魂之實際功用。人病有水分虛脫者,口焦舌硬,神智昏迷,魂魄將出竅,生命危旦夕。急將梅子塞進其口中銜住,或能生津轉(zhuǎn)氣,睜眼還魂。梅花魂,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魂”,確實是實至名歸。

梅花品格乃中國品格。梅樹栽種要求空氣干凈清新,甚畏有毒氣體污染,較怕二氧化硫,因此不宜在廠區(qū)和街道種植。梅樹怕受塵埃侵蝕,長于竹籬茅舍間、貧瘠瘦土中,而樹干卻錚錚鐵骨,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這不就是中國的品格嗎?古老的中國,較畏懼的是自然環(huán)境污染,社會風氣污染。梅花美麗、芬香、挺拔、淡雅。梅品崇尚“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嫰,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梅花有心清之品格:清高之心,清靜之欲,清閑之態(tài),清爽之貌,瀟瀟灑灑,坦坦蕩蕩,無不體現(xiàn)清心之品格。梅花有骨傲之品格:擇薄寒而積蓄,待嚴冬則盛發(fā),把寒流當作瑤池水汽,把風雪當作丹藥引子,在瑤池中脫舊胎,在丹藥里煉真骨。人要有傲骨但不要有傲氣!懊坊m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泵坊ㄓ袣庹犯瘢好坊ㄖ茉舛嘈皻鈵簹,不小心便會侵心侵根,惟她不怕寒、不怕風、不怕雨、不怕瘠;始終不折不撓,始終剛毅堅強,始終貞潔如一,始終生機勃勃;一身正氣,氣貫長虹,虹花雪蕾,蕾馨沁人,人花氣正,梅花無不體現(xiàn)貞正堅強之品格。梅子有攻堅神奇之品格。任是硬骨堅肉,只要加梅子烹制,便化為糜肉和湯!渡癞惤(jīng)》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狀如鯉而目赤,晝在湖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煑之不死。以烏梅二七煑之,即熟,食之治邪病!笨梢娒纷庸陨衿娴钠犯。

梅花精神乃中國精神。梅樹那遐齡長壽、鐵骨銅身的堅強精神;梅花敢于傲雪凌霜、獨步早春的冒險精神;梅花香自苦寒來,以及那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梅花無需綠葉扶持,風雪中怒放的英雄精神;梅花浩然正氣、高潔節(jié)操的忠貞精神;梅子那種“華而有實”的務(wù)實精神,梅子那種媒介交流、酶化作用的變通精神,所有這些精神,無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征。梅花精神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特別是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的愛戴和敬仰。北宋林逋的“梅妻鶴子”,南宋陸游的“雪虐風號愈凜然”、“一樹梅花一放翁”。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堅持在梅州一帶抗元,被俘后在梅嶺開始絕食,連續(xù)8天,以求死在家鄉(xiāng),表現(xiàn)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梅花精神。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揚州抗擊清兵,在梅花嶺泣血誓師,遺言“死當葬梅花嶺”,英勇就義后,揚州百姓種梅萬株紀念,詩句“留的歲寒真是在,梅花如雪照蕪城(揚州)”,記述了史可法的梅花精神。梅蘭芳在日寇侵占北京時,蓄須明志,不為日本強盜唱戲的壯舉,就是高尚的梅花精神的體現(xiàn),姓梅而又具有梅花精神,可謂名副其實。

梅花精神還和中國國歌的精神相一致。無論是國花還是國歌,既是反映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個國家的品質(zhì)象征。1949年定為國歌時,有人說,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較危險的時候”己過時了,周恩來提醒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未有更改。1978年五屆人大改了歌詞,五年后再恢復。國歌歌詞中所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那種敢冒霜雪、敢冒炮火的勇敢精神,那種歷經(jīng)磨難而奮勇前行的進取精神,那種把國家利益置于崇高地位的民族精神,這就是梅花精神。、國歌的精神,己經(jīng)滲進了中國人的骨肉,融入了血脈,化作了魂魄!

梅花象征崇高的精神,梅子象征實用的物質(zhì),世界上哪里有精神和物質(zhì)相結(jié)合、相轉(zhuǎn)化得如此好的花果,這只在中國才有。因此,梅花就是中國的國花。這難道還有什么可懷疑的?這難道還有什么可爭論的?趕快確定下來吧,全中國人民要以梅花精神迎接2008年的世界奧運會和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要以梅花精神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更要以梅花精神建設(shè)中華民族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nóng)苗網(wǎng)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