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矛
灌木,高約2~3米。小枝四棱形,有2~4排木栓質(zhì)的闊翅。葉對生,葉片倒卵形至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兩頭尖,很少鈍圓,邊緣有細尖鋸齒;早春初發(fā)時及初秋霜后變紫紅色;S綠色,徑約5~7毫米,常3朵集成聚傘花序。蒴果棕紫色,深裂成4裂片,有時為1~3裂片;種子褐色,有桔紅色的假種皮;ㄆ4~6月,果熟期9~10月。
落葉灌木,小枝具2~4條硬木栓質(zhì)翅。倒卵狀長橢圓形的葉片對生,邊緣有細鋸齒,入秋紅葉似錦,鮮艷奪目。黃綠色小花,常3朵成一具短梗的聚傘花序。紅紫色蒴果,分成4個分果,僅1~2個分果發(fā)育,褐色種子,具桔紅色假種皮。
衛(wèi)矛 落葉灌木,植株光滑無毛,高2-3m。多分枝。小枝通常四棱形,棱上常具木栓質(zhì)扁條狀翅,翅寬約1cm或更寬。單葉對生;葉柄極短;葉片薄,稍膜質(zhì),倒卵形、橢圓形至寬披針形,長2-6cm,寬1.5-3.5cm,先端短漸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楔形或?qū)捫ㄐ,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聚傘花序腋生,有花3-9朵,花小,兩性,淡黃綠色,徑約3mm;萼4淺裂,裂片半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毛狀齒;花瓣4,近圓形,邊緣有時呈微波狀;雄蕊4,花絲短,著生于肥厚方形的花盤上,花盤與子房合生。蒴果橢圓形,綠色或紫色,1-3室,分離。種子橢圓形或卵形,淡褐色,外被橘紅色假種皮。
產(chǎn)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至長江流域各地;日本、朝鮮也有分布。適應性強,耐寒,耐蔭,耐修剪,耐干旱、瘠薄。對二氧化硫有較強抗性。生長較慢。嫩葉及霜葉均紫紅色,在陽光充足處秋葉鮮艷可愛,蒴果宿存很久,也頗美觀;常植于庭院觀賞。
3 園林用途
綠籬及綠雕室內(nèi)盆栽草坪及地被園林中孤植或叢植于草坪、斜坡、水邊,或于山石間、亭廊邊配植均甚合適。同時,也是綠籬、盆栽及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4 分布區(qū)域
生境: 常綠闊葉林中, 溝邊灌叢中, 溝邊灌木林中, 河谷灌木林中, 闊葉林中, 冷杉闊葉林中, 林緣, 林中, 山谷, 山坡 , 山坡灌叢, 山坡闊葉林中, 山坡林緣, 山坡林中, 山坡落葉闊葉林中, 疏林中, 雜木林中, 針闊混交林中。
國外分布:朝鮮;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庫頁島;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烏蘇里;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則亞-布列亞。
國內(nèi)分布:黑龍江省, 吉林省, 遼寧省, 內(nèi)蒙自治區(qū),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山東省, 江蘇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qū),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云南省。
山區(qū)有野生,生于山間雜木林下、林緣或灌叢中;長江下游各省至吉林,黑龍江、陜西子午嶺[都有分布。多為庭園栽培植物。
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青海、東北、西藏、海南、新疆、廣東等地,生長于海拔150米至3,0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山坡以及溝地邊沿,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5 食療或藥用價值
護花網(wǎng)的醫(yī)學內(nèi)容只供參考,并不能視作專業(yè)意見。任何健康問題,應咨詢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
藥用信息(一)
【中文名稱】 衛(wèi)矛,八木,刀尖茶,鬼見愁,鬼見羽,見腫消
【漢語拼音】 Weimao
【英文名稱】 Winged Euonymus, Winged Spindle-tree, Winged Spindle Tree, Winged-spindle Tree, Burning Bush, Corkbush
【拉丁學名】 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科屬歸類】 衛(wèi)矛科 Celastraceae, 衛(wèi)矛屬 Euonymus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1-3米,全體無毛。枝斜出,硬直,綠色,具2-4列縱裂的木栓質(zhì)翅,翅寬可達1.2厘米,或有時近于無翅。葉卵狀橢圓形或菱狀倒卵形,長2-8厘米,寬1-3厘米,先端尖或短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銳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1-3毫米或近無柄。聚傘花序腋生,常具3花;總花梗長0.7-2厘米,細弱;花淡黃綠色,4數(shù),直徑約6-8毫米;花梗長3-5毫米,結(jié)果后可達8毫米;萼片半圓形,綠色,長約1毫米;花瓣倒卵圓形,長約3.5毫米;花絲長不超過花藥,著生于近花盤的邊緣;花盤平坦,4淺裂;子房與花盤貼生,4室,每室含2粒胚珠,花柱短。蒴果帶紫色,常1-2心皮發(fā)育,基部聯(lián)合。種子褐色橢圓形,外邊為橙紅色假種皮所包,長4-6毫米;ㄆ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地。 分布東北,云南,安徽,四川,貴州,河北,湖北,湖南,浙江等地。 藥材主產(chǎn)我國東北,華北至長江下游各省。
【藥用部位】 以帶翅嫩枝或枝翅入藥。中藥名: 鬼箭羽。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割取枝條后,取嫩枝,曬干。或收集其翅狀物,曬干。
【主要成份】 枝含酚酸類,如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4-二羥基苯甲酸(protocatechuic)等成分。
【藥理作用】 降血糖,調(diào)節(jié)血脂,抗腫瘤。
【性味功能】 苦、辛,寒。活血散瘀,殺蟲,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 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蟲積腹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過多,疝氣,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崩中漏下,瘡腫,跌打傷痛,毒蛇咬傷,燙火傷,蟲積腹痛。內(nèi)服: 煎湯,4-9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鮮品搗敷。孕婦及氣虛崩漏者禁服。
1. 腹內(nèi)包塊: 衛(wèi)矛6克,赤芍9克,紅花9克,赤木3克。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2. 月經(jīng)不調(diào): 衛(wèi)矛莖枝15克。水煎,兌紅糖服。(湖南植物志)
藥用信息(二)
木翅入藥,稱“鬼箭羽”,有破血、止痛、通經(jīng)、瀉下、殺蟲等功效;種子油做工業(yè)用油。 全株含衛(wèi)矛醇、糖類等成分。
釋名: 鬼箭、神箭。
【別名】鬼箭羽、麻藥[廣東]、八樹[陜西]、篦梳風[湖南]
【來源】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以根,帶翅的枝及葉入藥。全年采根,夏秋采帶翅的枝及葉,曬干。
【性味】苦;辛;寒。
①《本經(jīng)》:味苦,寒。
②《吳普本草》:苦,無毒。
③《藥性論》:有小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甘澀。
⑤《綱目》:味酸澀。
【歸經(jīng)】:肝經(jīng)。
①《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破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殺蟲。主癥瘕結(jié)塊;心腹疼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中漏下;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jié)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有效成分】曬干鬼箭羽的嫩枝或枝翅,含豆甾醇等甾類、衛(wèi)矛醇及香橙素、D-兒茶素、支氫雙兒茶素等黃銅類成份
主治:
1、產(chǎn)后敗血(臍腹堅脹,惡露不快)。用當歸(炒)、衛(wèi)矛(去中心木)、紅藍花各50克。每服15克,以酒一大碗,煎至七成,飯前溫服。
2、瘧疾。用衛(wèi)矛、鯪鯉甲(煤灰)各7.5克,共研為末。每取0.5~1.5克,病發(fā)時鼻中。又方:用衛(wèi)矛末0.5克,砒霜5克、五靈脂50克,共研為末。病發(fā)時冷水沖服5克。
①《本經(jīng)》:主女子崩中下血,腹?jié)M汗出。
②《別錄》: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
③《藥性論》:破陳血,落胎。主中惡腰腹痛。
④《唐本草》:療婦人血氣。
⑤《日華子本草》:通月經(jīng),破癥結(jié),止血崩、帶下,殺腹臟蟲,及產(chǎn)后血絞肚痛。
⑥《概物名實圖考》:治腫毒。
【臨床應用】行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淤血腹痛,跌打損傷腫痛。
【用法用量】 5~15克。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化學成分
帶翅枝條中含4-豆甾烯-3-酮(stigmast-4-en-3-one),4-豆甾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6-β-羥基-4-豆甾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去氫雙兒茶精(dehydrodicatechin)A,香橙素(aro-madendrin),d-兒茶精(d-catechin),△4β-谷甾烯酮(△4β-sitos-terone),鬼箭羽堿(alatamine),雷公藤堿(wilfordine),衛(wèi)矛羰堿(evonine),新衛(wèi)矛羰堿(neoevonine),衛(wèi)矛堿(euonymine)。此外,還含有草酸乙酸鈉(sodium oxalacetate)。
藥品簡述
藥名:鬼箭羽。
漢語拼音:gui jian yu。
英文名:twig of Winged Euonymu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功效分類:活血藥。
科屬分類:衛(wèi)矛科。
別名:衛(wèi)矛、鬼箭、六月凌、四面鋒、蓖箕柴、四棱樹、山雞條子、四面戟、見腫消、麻藥。
性味:苦;辛;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破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殺蟲。
主治:癥瘕結(jié)塊;心腹疼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中漏下;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jié)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9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或研末調(diào)敷。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的具翅狀物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
采收儲藏:全年均可采,割取枝條后,取其嫩枝,曬干;蚴占涑釥钗,曬干。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透,撈出,切段,曬干。《雷公炮炙論》:采得(鬼箭)后,只使箭頭用。拭上赤毛,用酥緩炒過用之。每修事一兩,用酥一分炒,酥盡為度。
鬼箭羽 - 用藥禁忌
《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品種考證
鬼箭羽以衛(wèi)矛之名始載于《本經(jīng)》,列為中品。陶弘景云:“其莖有三羽!薄毒V目》謂:“鬼箭生山石間,小株成叢,春長嫩條,條上四面有羽如箭羽,視之若三羽爾。青葉,狀似野茶,對生,味酸澀。三、四月開碎花,黃綠色。結(jié)實大加冬青子!卑雌渌黾案綀D應為本種!吨参锩麑崍D考》收入木類,載:“衛(wèi)矛,即鬼箭羽。湖南俚醫(yī)謂之六月凌,用治腫毒!彼街畧D亦似本種。
鬼箭羽出自《日華子本草》!侗静輬D經(jīng)》:衛(wèi)矛,鬼箭也。其木亦名枸骨!洞奘戏健矾煇吼嬖谛,痛不可忍,有鬼箭羽湯。《集驗方》療卒暴心痛或中惡氣毒痛,大黃湯亦用鬼箭,皆大方也!毒V目》:劉熙《釋名》言齊人謂箭羽為衛(wèi)。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wèi)之狀,故名。鬼箭,生山石間。小株成叢,春長嫩條,條上四面有羽如箭羽,視之若三羽爾。青葉狀如野茶,對生,味酸澀。三、四月開碎花,黃綠色。結(jié)實大如冬青子。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為具翅狀物的圓柱形枝條,頂端多分枝,長約40~60cm,枝條直徑2~6mm,表面較粗糙,暗灰綠色至灰黃綠色,有縱紋及皮孔,皮孔縱生,灰白色,略突起而微向外反卷。翅狀物扁平狀,靠近基部處稍厚,向外漸薄,寬4~10mm,厚約2mm,表面深灰棕色至暗棕紅色,具細長的縱直紋理或微波狀彎曲,翅極易剝落,枝條上常見斷痕。枝堅硬而韌,難折斷,斷面淡黃白色,粗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另,市售也有用木翅的,木翅為破碎扁平的薄片,長短大小不一,寬約4~10mm,兩邊不等厚,靠枝條生長的一邊厚可至2mm,向外漸薄, 表面土棕黃色,微有光澤,兩面均有微細密致的縱條紋或微呈波狀彎曲,有時可見橫向凹陷槽紋,質(zhì)輕而脆,易折斷,斷面平整,暗紅色,氣微,味微澀。用枝者以枝梗嫩、條均勻、翅狀物突出而齊全者為佳。用翅狀物者,以純凈、色紅褐、無枝條、無雜質(zhì)、干燥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枝條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顯著突起,被厚角質(zhì)層。皮層為10余列細胞組成,外側(cè)為2~3列,形較小。壁微增厚的厚角細胞,其下方數(shù)列不規(guī)則形薄壁細胞,內(nèi)含葉綠體;內(nèi)側(cè)的薄壁細胞較大,壁有時微木化,部分細胞具壁孔,薄壁細胞中含較多的草酸鈣簇晶,直徑約17~34μm。韌皮部較薄,細胞大多皺縮,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較寬,由導管、管胞、木纖維等組成,胞壁厚,木化。射線細胞單列,木化,具壁孔。木質(zhì)部常有年輪。髓部由薄壁細胞組成,常呈斜“十”字形,有少數(shù)草酸鈣簇晶。枝翅由下皮部位的表皮破裂后,變?yōu)閿?shù)列扁平薄壁性的分生細胞,并不斷向外分裂和栓化而成。
粉末特征:枝翅全為木栓化細胞的碎片,淡黃棕色,細胞長方形或方形,一般長約58μm,寬約49μm,壁微增厚。枝條中常見有方形的木栓細胞,片狀增厚的厚角細胞碎片、纖維及網(wǎng)狀。螺紋增厚的導管和散在的簇晶。纖維直徑17~20μm,導管直徑13~17μm,簇晶大小為17~34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0g,加乙醇50mL,熱提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氯仿溶解,取氯仿溶液作如下試驗:
① 取溶液1mL,蒸去氯仿,殘渣加1mL醋研溶解,加入1滴濃硫酸,醋酐層成綠色。(檢查甾醇類化合物)
② 取溶液1mL,加入濃硫酸1mL,氯仿溶液自黃色轉(zhuǎn)變成深紅色。(檢查植物甾醇、三萜) 薄層色譜
取上述氯仿溶液,以6β-羥基豆甾-4-烯-3-酮、β-谷甾醇、豆甾-4-烯-3,6-二酮及豆甾-4-烯-3-酮作對照,同點于硅膠G板上,以苯-乙醚(3:2)為展開劑,展距:17.5cm。用1%香草醛硫酸顯色,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對應位置上顯黃棕色或紫色斑點。
化學成份
葉含表無羈萜醇、無羈萜、槲皮素、衛(wèi)矛醇。種子油中含飽和脂肪酸(20%)、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已酸、乙酸和苯甲酸等。尚含草乙酸。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透,撈出,切段,曬干!独坠谥苏摗罚翰傻(鬼箭)后,只使箭頭用。拭上赤毛,用酥緩炒過用之。每修事一兩,用酥一分炒,酥盡為度。
藥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衛(wèi)矛煎劑中提得的草酰乙酸鈉對正;蛩难踵奏ば蕴悄虿〉募彝糜薪档脱、尿糖及增加體重之作用。對正常麻醉犬,靜脈滴入能引起顯著的血糖下降。大鼠口服5~10mg/天,共40天可引起低血糖及胰島細胞之增殖,胰β-細胞增生,同時有胰α-細胞之萎縮,說明草酰乙酸鈉能刺激β-細胞,調(diào)整不正常的代謝過程,加強胰島素的分泌。給糖尿病人口服,100~1000mg/天,可有一定效果。同屬植物歐衛(wèi)矛種子中含強心甙,作用類似毒毛旋花素,但還有中度的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并能收縮豚鼠腸管。
調(diào)節(jié)血脂作用:曳箭羽水煎液3.6g/〔kg·d〕灌胃,共60d,對喂高膽固醇飼科的日本鶴鶉具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血脂作用,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酵和血漿總膽固醇(TC),升高HSL2-c,使HSL2-c/HSL3-c比值升高,增加卵磷脂 膽固醇酰速轉(zhuǎn)移隨(LCAT)活力,從而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和減輕動脈粥樣破化(AS)病變程度。
性味:苦;辛;寒
《本經(jīng)》:味苦,寒。
《吳普本草》:苦,無毒。
《藥性論》:有小毒。
《日華子本草》:味甘澀。
《綱目》:味酸澀。功能主治:破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殺蟲。主癥瘕結(jié)塊;心腹疼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中漏下;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jié)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9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常用配方
治腹內(nèi)包塊:衛(wèi)矛6g,赤芍9g,紅花9g,赤木3g。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經(jīng)閉,瘀血腹痛:鬼箭羽9g,丹參15g,赤芍12g,益母草30g,香附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衛(wèi)矛莖枝15g。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治血崩:衛(wèi)矛10g,當歸10g,甘草10g。水煎,口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治產(chǎn)后敗血不散,兒枕塊硬,疼痛發(fā)歇,及新產(chǎn)乘虛,風寒內(nèi)搏,惡露不快,臍腹堅痛:紅藍花、鬼箭(去中心木)、當歸(去苗,炒)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溫服。(《局方》當歸散)
治產(chǎn)后血暈,悶絕欲死:鬼箭羽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益母草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童子小便半盞、酒半盞相和,暖過,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鬼箭羽散)
治惡疰心痛,或XIU刺腹脅,或肩背痛無常處:鬼箭羽、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赤芍藥、鬼臼(去須)、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當歸(銼,微炒)、桂心、柴胡(去苗)、朱砂(細研)各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研,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入朱砂,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鬼箭羽散)
治婦人乳無汁:鬼箭五兩。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亦可燒作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單行鬼箭湯)
治風入心腹攣急:鬼箭羽如雞子大一塊,甘草一尺(炙,銼),麻黃四兩(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干),石膏如雞卵一塊。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臨臥各一服,慎外風。(《圣濟總錄》鬼箭湯)
治腎炎:鬼箭羽莖皮60g。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
治鬼瘧:鬼箭羽、鯪鯉甲(燒存性)各一分。上二味,搗羅與細散。每服一字,(口畜)在鼻中,臨發(fā)時用。(《圣濟總錄》一字散)
治風濕痛:衛(wèi)矛莖(連翅)60~9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干咳:衛(wèi)矛、紅棗各30g。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治感冒:衛(wèi)矛莖枝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治跌打損傷:衛(wèi)矛50g,赤芍25g,紅花、桃仁各15g,大黃5g,共研細粉,每服5g,日服3次。(《東北藥用植物》)
用于正骨手術(shù)局部麻醉:麻藥(衛(wèi)矛)60g,黑老虎30g,牛耳楓30g,珍珠蓋浪傘30g。浸酒適量外用。(《粵北草藥》)
治漆性皮炎:鬼箭羽枝葉適量,加白果葉等量,煎水洗患處;騿斡帽酒分θ~亦可。(《陜西中草藥》)
治全身時痛時癢:衛(wèi)矛9~12g,穿山甲6g,大蒜50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治風疹:衛(wèi)矛、蟬蛻、刺蒺藜各9g,防風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治燙火傷:鬼箭羽木栓質(zhì)翅研成細粉,撒患處,或蛋黃油調(diào)敷患處。(《陜西中草藥》)
應用配伍
用于經(jīng)閉,癥瘕,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瘀滯崩中,跌打傷痛,疝氣痛,關(guān)節(jié)痛。鬼箭羽苦辛行散入血,既善破瘀散結(jié),又善活血消腫止痛,藥力較強,凡瘀血阻滯之證,旨可酌選。
治經(jīng)閉、癥瘕、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常配當歸、紅花、益母草等藥,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方如《局方》當歸散、《圣惠方》鬼箭羽散;
治崩中下血,可配三七、蒲黃、茜草等藥,以增強化瘀止血之功;
治跌打傷痛,可配大黃、紅花、赤芍等藥,以增強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治疝氣痛,可配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等藥,以增強疏肝理氣止痛之功;
治關(guān)節(jié)痛,常配羌活、獨活、牛膝等藥,以共奏祛風濕、通經(jīng)絡、止疼痛之功。
用于蟲積腹痛。鬼箭羽既能止痛,又能殺蟲,古云其能治蟲積腹痛,可配苦楝皮、檳榔、南瓜子等藥,以增強殺蟲之力。
用于瘡腫,毒蛇咬傷。鬼箭羽既能化瘀消腫,又能解毒殺蟲,常用于風邪、熱毒、蟲毒漫淫肌膚諸疾。
冶瘡腫,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金銀花等藥,以增強解毒之力;
治疹毒瘙癢,可配白蒺藜、地膚子、蛇床子等,共奏祛風解毒止癢之功;
治毒蛇咬傷,可配半邊蓮、蚤休、徐長卿等藥,以增強解毒之力。
參考文獻
《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經(jīng)》所治,似專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蘇頌所述古方,更似專功于惡疰及中惡氣之毒以病于血者也。第方書治女子經(jīng)閉有牡丹皮散中入此味,而治男子脹滿有見晛丸,亦用此味,即蘇頌所述古方之治,猶未言專治女子也。大抵其功精專于血分,如女子固以血為主,較取效于男子者更為切中耳。蘇恭謂療婦人血氣大效,非無據(jù)也。
《本經(jīng)逢原》:鬼箭,專散惡血,故《本經(jīng)》有崩中下血之治。《別錄》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即腹?jié)M汗出之治。今人治賊風歷節(jié)諸痹,婦人產(chǎn)后血暈,血結(jié)聚于胸中,或偏于脅肋少腹者,四物倍歸,加鬼箭羽、紅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專破血,力能墮胎。
《本經(jīng)》:主女子崩中下血,腹?jié)M汗出。
《別錄》: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
《藥性論》:破陳血,落胎。主中惡腰腹痛。
《唐本草》:療婦人血氣。
《日華子本草》:通月經(jīng),破癥結(jié),止血崩、帶下,殺腹臟蟲,及產(chǎn)后血絞肚痛。
《植物名實圖考》:治腫毒。
《本經(jīng)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張璐編著
《本經(jīng)》: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錄》:西漢.劉向撰
《藥性論》:磐如玉書坊
《唐本草》:唐高宗顯慶
《日華子本草》:宋.掌禹錫考
6 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
衛(wèi)矛枝翅奇特,秋葉紅艷耀目,果裂亦紅,甚為美觀,堪稱觀賞佳木。衛(wèi)矛新葉亦紅,夏季適當摘去老葉,施以肥水,可促使再發(fā)新葉,增加觀賞期。為使秋葉及早變紅,夏季應擇半陰處放置,使葉質(zhì)不致增厚,易于形成優(yōu)美紅葉。落葉后,枝翅如箭羽,宿存蒴果裂后亦紅,冬態(tài)也頗具欣賞價值。
最新研究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衛(wèi)矛種子油可烹調(diào)也可直接驅(qū)動汽車
據(jù)美國趣味科學網(wǎng)站6月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改變名為衛(wèi)矛的灌木植物的生化特性,從其種子中提煉出了一種獨特的植物油。這種植物油由乙酰甘油酯組成,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它可以用做低卡路里的烹飪油,或者汽車用的生物燃料等。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邁克爾·波拉德表示,該植物油來自灌木植物衛(wèi)矛的種子,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植物油的潛力,但由于衛(wèi)矛的種子中包含一些有毒分子,阻礙了人們對其的研發(fā)應用,F(xiàn)在,密歇根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人員運用基因工程技術(shù)改變其生化特性,使這種油朝著商業(yè)化的道路邁出了關(guān)鍵一步。
栽培要點
放置場所:衛(wèi)矛性喜光,宜放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之處,夏季要適當遮蔭,防止烈日曝曬。秋季在光照下有利于葉色及早轉(zhuǎn)紅。冬季可在室外越冬,埋盆于向陽處土中即可。
澆水:衛(wèi)矛盆景平時保持濕潤,不干不澆,寧可偏干,不可偏濕。春夏生長期要適當澆水,以利生長和開花結(jié)果。秋季葉色紅時應扣水,盆土稍干為宜。冬季休眠期,每5~7天澆水一次即可。
施肥:衛(wèi)矛好肥,在生長期每兩周施一次稀薄腐熟的餅肥水。以磷鉀肥為主,少施氮肥,以免徒長。秋后宜少施肥或不施肥。冬季在盆中放些腐熟餅肥屑作基肥。
修剪:春季抽生新枝葉時,應適當剪短,保持樹冠濃密而不披散。秋季落葉后進行整形修剪。剪去萌發(fā)枝、徒長枝、交叉重疊枝,保持一定造型樹姿。
翻盆:可每隔2~3年翻盆一次,在春季2~3月抽芽放葉前為宜,秋季亦可。翻盆時結(jié)合修剪過長根系,去掉舊土,換上肥沃疏松的培養(yǎng)土,拌上適量餅肥屑和礱糠灰。如培養(yǎng)提根式,可逐漸將植株上提,露出基部主根。
8 病害防治
衛(wèi)矛有黃楊尺蛾、黃楊斑蛾等食葉蟲為害,防治法在4~5月幼蟲活動期用敵百蟲或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
擴展閱讀:
歐洲衛(wèi)矛 [衛(wèi)矛科] [衛(wèi)矛屬]
產(chǎn)地分布:歐洲衛(wèi)矛原產(chǎn)歐洲及西亞地區(qū),如今是歐洲及北美地區(qū)著名的秋季觀果和色葉俱佳的植物形態(tài)特征: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5米,冠幅達4米,幼枝四棱形。葉對生,卵圓至橢圓形,長3~8厘米
(一)植物學知識屬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落葉灌木,小枝具2~4條硬木栓質(zhì)翅。單葉對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入秋紅葉似錦,鮮艷奪目。花黃綠色,常3朵成一具短梗的聚傘花序。蒴果4深裂
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衛(wèi)矛的特點與作用,我們收集資料編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夠有所幫助。一、衛(wèi)矛種子如何殺毒?衛(wèi)矛枝翅奇特,秋葉紅艷耀目,果裂亦紅,甚為美觀,堪稱觀賞佳木。衛(wèi)矛新葉亦紅,夏季適當摘去老葉,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都有哪些植物?求膠東衛(wèi)矛具體的種植方法。!
為了讓大家進一步認識求膠東衛(wèi)矛具體的種植方法!!,我們搜集資料編排了這篇文章,希望能有所幫助。一、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都有哪些植物?膠東衛(wèi)矛是灌木,葉在冬季呈淺紫紅色,來年長出新葉時漸落,dadeyl.c
別名:冬青衛(wèi)矛學名:EuonymusjaponicusThunb英文名:JapanEuonymus科名:衛(wèi)矛科Celastraceae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小枝近四棱形。
膠東衛(wèi)矛是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直立或蔓性半常綠灌木,在園林中常用作綠籬和地被。用絲棉木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觀賞效果更好,用途也更廣,F(xiàn)將嫁接技術(shù)要點和接后管理方法介紹如下:一、嫁接
經(jīng)過1年左右的實驗和觀察,河北霸州市綠瓏彩葉苗木基地總經(jīng)理高建設發(fā)現(xiàn),使用絲棉木作砧木高接火焰衛(wèi)矛成活率可以達到80%以上,且適應性和景觀效果均表現(xiàn)不錯;鹧嫘l(wèi)矛是由北京植物園以及胖龍
桃葉衛(wèi)矛,又名明開夜合、絲綿木、白杜,為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秋季果實成熟時呈粉紅色至深紅色,滿樹紅果,姿態(tài)嫵媚動人,觀賞效果甚佳,可植于公園、庭院等向陽濕潤處,供游人觀賞;也可盆栽布置門庭
肉花衛(wèi)矛屬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半常綠喬木,高可達15m。葉對生,葉片近革質(zhì),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15cm。聚傘花序疏散,有花5~9朵,花綠白色,花瓣圓形,表面有窩狀皺紋或光滑。蒴果
衛(wèi)矛多生長于生于山間雜木林下、林緣或灌叢中;長江下游各省至吉林都有分布。多為庭園栽培植物。衛(wèi)矛很有觀賞的價值,其養(yǎng)護管理也相對的簡單。
我要購買:
信息由天津薊縣苗木基地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天津市薊縣苗木基地出售各種綠化苗木,天津薊縣苗木市場,天津薊縣苗木,天津薊縣苗圃,天津薊縣邦均苗木基地,薊縣苗木,天津薊縣邦均苗圃
大量出售千屈菜,牽牛,一竄紅,衛(wèi)矛,假龍頭黃楊,量大優(yōu)惠。
信息由臨朐縣鴻福苗木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金葉女貞,紅葉小檗,小龍柏,月季,扶芳藤,葦茅,北海道黃楊,連翹,冬青,梅花,金雞菊,黑心菊,地被菊,荷蘭菊,鼠尾草,景天,萱草,鳶尾,四季海棠,馬蘭
信息由山東凱宏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紅楓,五角楓,丁香,北欒
膠東衛(wèi)矛|淄博衛(wèi)矛價格|濟南濱州冬青東營煙臺大葉黃楊金葉女貞
信息由山東青州百圓花木基地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扶芳藤|(zhì)小龍柏|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北海道黃楊
信息由泰安市泰山區(qū)綠景園林綠化中心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綠化苗木;果樹苗木;園林工程;泰山石;喬木;灌木;紫薇;櫻花;龍柏;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紅楓;紫葉李;銀杏;國槐;速生楊;柿子樹;西服海棠;黑松;繡線菊
信息由陳小虎發(fā)布,主營產(chǎn)品是:喬木;灌木;草坪;花卉種子、種苗;棕櫚類植物;攀援植物;喬木;灌木;草坪;花卉種子、種苗;棕櫚類植物;攀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