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家云孔雀養(yǎng)殖場

主營:藍孔雀,種孔雀,孔雀苗,孔雀肉,工藝品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chǎn)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 容器苗質量調控技術發(fā)布時間:2010-05-24

    容器育苗是當今世界林業(yè)的一項先進育苗技術。容器育苗具有育苗期短、造林季節(jié)長、苗木規(guī)格和質量易于控制、節(jié)約種子、起苗過程中根系不易損傷、苗木失水少、造林成活率高、無緩苗期、便于育苗機械化等優(yōu)點[1],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從20世紀開始,容器育苗在世界多數(shù)國家推廣應用,并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苗木質量調控技術。 1育苗容器與容器苗根系質量調控技術 傳統(tǒng)上,人們認為采用各種容器育苗是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但是,容器育苗更根本的理念是培育平衡根系、空氣切根(形成根愈傷組織)、繁殖材料幼化等[2],F(xiàn)在大多數(shù)種類的育苗容器已經(jīng)淘汰,單體、易穿透、易分解、不回收的容器已成為主流。為了避免根系在容器中盤旋成團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難,主要采用3種方法:一是在容器壁上制作引導根系生長的突起棱,當根系長至容器壁時,沿突起棱向下生長而不會在容器內盤旋。二是采用碳酸銅修根[3],將銅離子制劑[CuCO3,Cu(OH)2等]或其他化學制劑涂于育苗容器的內壁上,殺死或抑制根的頂端分生組織,實現(xiàn)根的頂端修剪,防止根系盤旋,促發(fā)更多的側根。造林后脫離碳酸銅的苗木根系又會繼續(xù)生長,形成發(fā)達根系。研究表明,經(jīng)修根后,可增加苗木根系中上層的新根表面積指數(shù),提高苗木的根生長潛力,而且造林后可增大根系中上層的新根數(shù)量[4]。但是碳酸銅會污染環(huán)境。三是采用空氣修根[5],制作容器時,在容器壁上留出邊縫,當苗木側根根系長到邊縫接觸到空氣時,根尖便停止生長,留下具有活力的根尖,同時又促進形成更多須根,但不會形成盤旋根,造林后根尖又繼續(xù)生長,發(fā)展成發(fā)達的根系。研究表明,實現(xiàn)空氣截根的關鍵是容器架空。這種方法是目前較先進、較有效地防止根系盤旋的方法。 2育苗基質 培養(yǎng)基質是容器育苗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基質的選擇原則一是適用性,二是經(jīng)濟性。理想的基質本身不要求肥沃,只要求持水性、通氣性和轉讓營養(yǎng)的能力強。好的基質因其毛細管中存有大量的水分供植物利用,所以即使容器體外的環(huán)境比較干旱,苗木也不會枯萎。因此,容器苗基質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有較好的保濕、保肥、通氣、排水性能,有恰當?shù)娜葜睾痛笮】紫兜钠胶?有形成穩(wěn)固根坨的性能,重量輕,無病蟲害,不帶雜草種子;還要有良好的化學性狀,弱酸性,pH值在5.5~6.5,低肥力性,以利按需通過營養(yǎng)調控苗木規(guī)格。經(jīng)濟性是指基質的獲取是否容易,價格是否便宜等。從以上2個方面考慮,選擇基質時,為了降低成本,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近年來,國內外開發(fā)了許多來源充裕、成本較低、理化性能良好的輕型基質材料,如蛭石、泥炭、木屑、蔗渣、巖棉、珍珠巖、樹皮粉、腐殖土、碳化稻殼、枯枝落葉等。泥炭、蛭石和珍珠巖是培養(yǎng)幼苗和苗木扦插苗的優(yōu)良基質材料,但由于價格較高,用于大型苗木的生產(chǎn)就會提高苗木的成本,在生產(chǎn)上是不可取的。我國缺少木材資源,沒有充足的木屑供應苗木生產(chǎn)。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國所特有的棉籽殼、稻糠、玉米穗軸及大豆、玉米、水稻等秸稈資源,有些工業(yè)廢渣如制蔗糖的廢甘蔗渣等都是很好的容器栽培基質資源。這些資源經(jīng)過充分發(fā)酵,添加一定比例的泥炭、黃沙、珍珠巖和肥料,就可配制出優(yōu)等盆栽基質。在配制基質時,特別要注意基質中是否含有對植物生長不利的有毒成分;|是影響容器苗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基質里添加各種活性物質,使基質內的各種礦質元素的量和配比適當已成為一種趨勢。 3化學調控苗木的生根和抗性技術 提高苗木產(chǎn)量和質量技術研究已成為苗木生產(chǎn)中極為關心的問題。圍繞這一主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菌根及稀土的研究與應用等方面技術發(fā)展迅速,在育苗造林中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林業(yè)育苗上常用的生長調節(jié)劑有ABT生根粉、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抽枝寶、激素類葉面肥等。容器育苗常用的生長調節(jié)劑有ABT生根粉、赤霉素(G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激素,主要應用于扦插育苗和苗木移栽等方面,F(xiàn)在,苗木培育中又開始研究和應用脫落酸(ABA)、矮壯素(CCC)、比久(B9)、多效唑等植物生長抑制劑和延緩劑在提高苗木抗旱性方面的作用。 4施肥調控苗木生長 苗木的生長與施肥關系密切。由于容器苗苗期的生長空間有限,隨著苗木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從基質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營養(yǎng)元素大量消耗,主要靠人工施肥以補充營養(yǎng),因此苗木施肥是容器苗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北美,容器栽培基質生產(chǎn)廠家在基質中已按植物的需要在基質中加入了合適比例的肥料,能滿足植物生長一定時期的需要。施肥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養(yǎng)元素的種類、施肥方法和比例。國外苗圃主要有2種施肥方式:一是在容器苗的基質中施用適量的長效肥,這種施肥方式適合綠化大苗的生產(chǎn);二是把可溶性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溶于水中,結合噴灌直接施入,對于小苗和小灌木采用這種方式較為合理。許多研究表明,養(yǎng)分對苗木的抗逆性有重要影響。主要包括滲透調節(jié)的大小和變化過程、可溶性糖的積累、脯氨酸的積累、葉片厚度的變化、根系生長和水分利用效率等[6]。施肥對于提高苗木抗旱作用主要包括減少水分散失、維持吸水、維持膨脹、耐脫水等。合理的氮、磷、鉀營養(yǎng)改善了植物的水分關系,提高了植物滲透調節(jié)和氣孔調節(jié)能力及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因而提高了苗木的抗逆性!5合理灌溉培育壯苗 澆水是容器苗培育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性措施。合理的灌溉對于培育高產(chǎn)優(yōu)質的苗木必不可少。灌溉的重要性更多地反映在對苗木生理狀況的調節(jié)上,對苗木質量及抗逆性有一定的影響。苗木不斷受到干旱周期的作用,能夠增強苗木栽植后的抗旱性及其成活率。水質、灌溉方式及灌水量是容器育苗的關鍵因子。只有質量高的水質才能培育出高質量的苗木,一般來說,中性或微酸、可溶性鹽含量低的水為佳,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水中不含有病原菌、藻類、雜草種子就更為理想。容器苗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噴灌和滴灌,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灌溉方式。一般灌木和低于2m的苗木多采用噴灌,而擺放較稀的大苗一般以滴灌為主。國外苗圃業(yè)早已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噴灌,如現(xiàn)代化的歐美苗圃業(yè)。全自動控制噴灌技術不僅可以節(jié)約用水,噴灌均勻,還可以結合施肥,省工省力,并且施肥均勻,效果好,同時可以減少大量的勞動力。從長遠來看,減少的勞動力所節(jié)省的費用遠高于噴灌設備的投入,而且自動控制噴灌的效果也優(yōu)于人工噴灌,特別是容器栽培,自動滴灌的節(jié)水效果更為明顯。不論哪種灌溉方式,灌溉的較佳時間是早晨,這樣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不同植物需水不同,在苗木分區(qū)時應根據(jù)苗木對水分的需求進行合理分區(qū)。需水量相同或相近的苗木分在一個區(qū)或一組。在噴灌時一定要確保每個容器都能獲得大約等量的水,容器苗的用水量一般要大于地栽苗。灌溉的次數(shù)也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數(shù)依植物的需要而定。 6生物調控技術 在園林苗木容器栽培中應用生物制劑,目前國內外已進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容器育苗上應用較多的生物制劑主要是菌根,菌根有利于苗木對水分傳導和養(yǎng)分的吸收。尤其在水分脅迫的情況下,菌根的形成,可以增加根系生理活性和吸收面積,從而提高容器苗木的抗旱能力。 7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容器苗生產(chǎn)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7]。播種前應對所用的基質、種子、容器及用具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滅除所帶病源。一旦發(fā)現(xiàn)病苗應立即拔除燒毀,只有在人工和生物防治無效時才采用藥劑防治。盡可能地減小化學制劑使用,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對于溫室容器育苗,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有害生物容易繁殖,較易發(fā)生灰霉病、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因此控制室內溫濕度對病蟲害防治尤為重要。在容器育苗中,雜草防除是苗木生產(chǎn)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因為在容器育苗過程中,育苗基質、灌溉、營養(yǎng)以及其他栽培因素不僅會影響苗木的生長,也會影響除草劑的使用效果。正確、經(jīng)濟而有效地選用適宜除草劑,適時適量地進行雜草防除,是培育優(yōu)質容器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8,9]。一般當年換盆的容器內雜草相對較少,但隨著苗木留在容器內時間的延長,容器內的雜草會越來越多,尤其是苔蘚類會布滿盆面,影響到苗木的生長,要及時清除。如果苗床因碎石鋪的薄或鋪的時間過長,也會生長雜草,在大苗區(qū),可噴施滅生性除草劑徹底清除雜草;在灌木區(qū)或小苗區(qū),要在苗木售出后苗床清理干凈時徹底清除。 8結語 在容器育苗中,改善根系質量與提高生根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世界林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和我國部分地區(qū)通過應用容器苗提高了造林質量。今后應在以下兩方面加強研究:一是配合當?shù)剞r林廢棄物利用,開展育苗基質的研究,使我國的基質生產(chǎn)逐步走向商品化的道路;二是積極研究容器苗生產(chǎn)的各種配套技術措施,改進育苗設備和容器類型,如將各種成型機、自動化、智能化設施應用于容器苗的生產(chǎn)和管理,真正實現(xiàn)容器苗生產(chǎn)工廠化的目標。 [詳情]

  • 蘋果炭疽病的防治發(fā)布時間:2010-06-20

    蘋果炭疽病又叫苦腐病、晚腐病,已成為危害果實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發(fā)生特點:來勢猛,發(fā)病快,傳播迅速,因此應采取有效的防冶措施從而控制該病的傳播、蔓延。一、發(fā)病原因1、氣候條件:我省二十七個蘋果基地縣分布于黃土高塬區(qū),是一條旱腰帶;加之夏季高溫干燥,日照強度大,水利設施條件差,基本上是旱作栽培;又因修剪不當,導致結果部位外移,果實易發(fā)生日灼是炭疽病的誘發(fā)因素。2、寄主范圍廣:該病不僅為害蘋果,還能侵染梨、葡萄、核桃等。3、侵染時期:蘋果幼果期不利于病菌侵染,當坐穩(wěn)果50天后(6月初)炭疽病就開始侵染為害,6一8月份隨著溫度升高及濕度的加大有利于病菌的侵染,特別是7、8月高溫多雨更有利于病菌的傳播和蔓延,果實愈接近成熟危害就愈重。4、病菌侵染過程:時間短,一般潛育期3—13天,病菌接觸果面?zhèn)诤?—10小時就可完成侵染過程。5、人為因素:果園粗放管理,特別是修剪、疏花疏果、土肥水管理等技術措施跟不上,導致樹勢衰弱,抗病能力差,防治上又重視不夠。二、防治方法1、清除菌源:在冬春季清園的基礎上,及時摘除初發(fā)病果深埋燒毀。2、加強果園管理:做好夏季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加強土肥水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特別中后期(7一8月)注意磷鉀鈣肥的補充及雨季果園的排澇工作。3、果實套袋是解決炭疽病及其它果實病害的有效措施。、4、加強園內易感病品種的監(jiān)測控制,防止該病的發(fā)生擴散及蔓延。5、噴藥防治:山東省1999年應用農抗120防治該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藥劑可選用4%農抗120果樹型600一800倍,或者用0.8%菌立滅3號600—800倍,銅大師2500倍。 (記者 不詳) [詳情]

  • 翠菊的采前管理發(fā)布時間:2010-09-12

    [學名]Callostephuschinensis(L.)Nees[其他中名]八月菊、江西菊、江西臘、姜心臘、藍菊、六月菊、七月菊、五九菊、五月菊[科屬]菊科翠菊屬[原產(chǎn)地]中國[園藝特點]翠菊花形豐富、花色多變,是大眾化的瓶花材料,由于其售價較低,因此市場銷售狀況很好。[采前管理]栽種密度為每平方米9~12株。翠菊喜微潮干的土壤環(huán)境,平時避免澆水過多,但是在植株孕蕾后,應該加大澆水量,以促使其正常開花?稍诙ㄖ矔r施用腐葉作為基肥,在生長旺盛階段每周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翠菊喜日照充足,環(huán)境蔭蔽植株生長不良,切花品質較差。保持環(huán)境適當通風即可。翠菊性喜溫暖,其生長適溫為16~30℃,不耐寒,下霜后植株逐漸死亡。 (記者 佚名) [詳情]

  • 夏玉米高產(chǎn)栽培十大技術發(fā)布時間:2011-06-20

    近年來,不少農民由于對夏玉米高產(chǎn)關鍵技術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掌握應用,沒有落實到田間地頭,影響了產(chǎn)量的進一步提高。良種必須與良法配套,進行規(guī)范化栽培,才能發(fā)揮品種的增產(chǎn)潛力,實現(xiàn)夏玉米高產(chǎn)豐收。  1 優(yōu)質高產(chǎn)抗逆新品種  良種是提高玉米產(chǎn)量和改進品質的內在因素。隨著超級玉米新品種的培育成功,良種的增產(chǎn)作用將更加明顯。研究證明:在玉米產(chǎn)量增加的諸因素中,遺傳占60%左右。生產(chǎn)中必須選用適應性廣、抗病抗倒能力好、增產(chǎn)潛力大、生長勢強的一代雜交種,如鄭單958、魯單981、農大108等。種子質量必須達到國際二級以上,種子芽率應在95%以上。據(jù)試驗,玉米一級種子(純度98%)的純度每下降1%,玉米的產(chǎn)量便會下降0.61%。另外,播前應曬種并精細挑選,剔除霉粒、蟲咬粒等! 2 種子包衣技術  種子包衣可以起到曬種和拌種兩項作用,具有殺菌、殺蟲、促進幼苗生長等多項功能,有利于全苗壯苗,增產(chǎn)作用明顯。可選用玉豐收專用包衣劑包衣,用量50ml包種子5~7kg! 3 搶時早播技術  夏玉米播種越早越好,搶時早播是夏玉米獲得高產(chǎn)的關鍵。據(jù)試驗:5月26日至7月6日前,每早播1天,每畝約增產(chǎn)1%。搶時早播還可以避開6月底7月初的多雨芽澇形成黃苗、紫苗和9月上旬的干旱天氣。播深3~5cm,每穴2粒,畝用種量3kg左右。據(jù)調查,生育期相近的不同玉米品種混播,每畝能增產(chǎn)20~40kg! 4 合理密植技術  種植密度主要依據(jù)品種特性、地力條件、氣候條件等而確定。夏玉米應在5片可見葉以前定苗,定苗過晚不僅容易拔斷,而且根系、葉片相互影響較大,易造成苗荒,植株瘦弱,發(fā)育不良,還容易造成倒伏。密度過大,田間郁蔽,雜草較多,容易發(fā)生病害。留苗密度:鄭單958等密植型早中熟品種每畝4500~5000株,魯單981、農大108等大穗型品種每畝3300~3800株。  5 化學除草技術  雜草對玉米危害較大。調查表明:玉米地每0.1平方米有草8~10株,則會減產(chǎn)12.8%;瘜W除草要求嚴格選擇除草劑種類,掌握較佳用藥期,準確控制用量。玉米播后芽前每畝可用40%乙阿合劑200ml,對水50kg均勻噴灑行間地表,或畝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或40%乙莠水150~200ml對水50kg噴霧地面。玉米苗長到30cm以上可畝用20%克無蹤水劑120~150ml,對水30~50kg定向噴霧(注意不要噴到玉米苗上)進行滅草! 6 平衡施肥技術  綜合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模式,按比例科學合理施肥。夏玉米直播田可施基肥,套種玉米可改施種肥。畝施磷酸二氨3~5kg,氯化鉀5kg,硫酸鋅1~2kg,硫酸錳1~2kg。施肥時做到種肥分開,避免燒種燒苗。播時施用種肥一般增產(chǎn)5%~10%。增施鉀肥和鋅肥對玉米莖基腐病有顯著抑制作用。苗期是玉米需磷的敏感時期,苗肥可在定苗期至拔節(jié)期畝施標準磷肥50~60kg,標準鉀肥20~25kg,氮肥施用總量的30%(折合標準氮肥25~30kg)。穗肥一般在大嗽叭口期重施氮肥,占總追施量的50%左右,每畝追施標準氮肥30~40kg。粒肥一般在抽雄至開花期畝施標準氮肥10~20kg,施后澆水;也可每畝用0.4%~0.5%磷酸二氫鉀溶液75~100kg均勻噴灑上部葉片,延長葉片功能期,可以提高玉米粒重。施肥時距植株10cm開溝10~15cm,溝深9~12cm施入,覆土蓋嚴澆水。  7 節(jié)水灌溉技術  為確保足墑播種,必須在麥收前15~20天澆足麥黃水,每畝適宜水量20~25立方米。試驗證明:土壤含水量低于13%時不能出苗;14%以上開始出苗;17%~19%出苗較快,出苗率較高;超過19%容易導致缺氧爛苗,缺苗斷壟。玉米苗期幼苗喜溫,較耐干旱,怕澇,適當干旱有利于促根壯苗。苗期澆水次數(shù)可掌握在1~2次,忌大水浸灌,土壤相對含水量60%左右比較適宜,灌水量每畝60立方米左右,遇澇排水。穗期需水較多,必須重澆抽穗水,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65%~80%。在玉米拔節(jié)后(7月中下旬),每畝用鍘碎的麥秸200~300kg覆蓋在田間土表,既能增加降雨入滲,又可提高蓄水保墑能力,同時具有抑制雜草生長、破除土壤板結、培肥地力等優(yōu)點;F谟衩讓λ址磻置舾,是需水臨界期,此時玉米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50%左右,土壤水分要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直觀上達到地皮見濕不見干,見干就澆水,特別是授粉后25天內不能缺水。8月中上旬是玉米散粉灌漿期,也是玉米植株對濕害反應較為敏感的階段。據(jù)研究,這個時期的濕害田能導致玉米減產(chǎn)10%~15%,田間連續(xù)積水3~5天,能導致減產(chǎn)20%~40%。  8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蚜蟲、粘蟲、薊馬、灰飛虱等蟲害?捎2.5%敵殺死配成0.05%毒沙撒于苗行兩側,防治地下害蟲如地老虎等;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防治粘蟲、蚜蟲、薊馬、灰飛虱等。穗期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嗽叭口期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1.5~2kg,加細沙5~6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配制0.1%藥量的毒土拌勻撒于玉米心葉內。粒期用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防治苗枯病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或澆灌95%綠亨1號(惡霉靈)精品4000倍液。防治玉米粗縮病,可畝用1.5%植病靈Ⅱ號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500~800倍或50%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噴霧。玉米銹病和褐斑病可在發(fā)病初期選用20%粉銹寧乳油每畝75~100ml噴霧! 9 人工去雄和輔助授粉技術  雄穗對冠層內的光照影響較大,故在剛抽雄時,可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株數(shù)不超過全田株數(shù)的一半,受粉結束后再將余下的雄穗全部拔掉。試驗表明,去雄后一般可使玉米增產(chǎn)6.83%~10.35%。去雄時不能把上部的葉片去掉,去掉頂部葉片則導致減產(chǎn)。  人工授粉較好在盛花末期、晴天9時至11時進行,應邊采粉邊授粉,可減少禿頂缺粒! 10 適期晚收技術  夏玉米適當晚收是一項重要的增產(chǎn)措施。玉米適宜收獲期為完熟期,其生理標志是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層,乳線消失。如苞葉變白即收,往往會減產(chǎn)10%左右! 。ㄞr博種業(yè))(記者 不詳) [詳情]

  • 六月花事(二)發(fā)布時間:2013-04-13

    三、花卉管理 1、澆水 6月份盆花澆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澆水時間,以上午10時或下午5時為好,一般情況下天澆一次水即可;二是澆水溫度,應保持澆灌用水與盆土溫度基本一致;三是澆噴結合,借以提高局部空間的濕度。 對于夏季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的花卉(紅花酢漿草、天竺葵、倒掛金鐘、君子蘭、馬蹄蓮、秋海棠類等),當氣溫達30℃以上時,因其生長活動微弱,代謝水平低,要減少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即可;深休眠的種類(仙客來、石蒜類、花毛茛、荷蘭牡丹等),在高溫下表現(xiàn)為地上莖葉枯萎、地下營養(yǎng)須根枯死,以地下莖或塊根在土壤中休眠過夏,對其必須停止?jié)菜,搬到(jīng)鏊,保持盆土不過分干燥即可。 2、施肥 對處于休眠和半休眠狀態(tài)的那些花卉種類,則必須停止施肥;特別是那些肉質花卉種類,如玉葉、蟹爪蘭、水晶掌、仙人筆、松鼠尾、松葉菊、豹皮花、景天類等,當氣溫達35℃以上時,要停止施肥,以免發(fā)生腐爛。 對生長旺盛的種類,如龜背竹、吊蘭、竹竽類、腎蕨、鐵樹、一葉蘭、綠帝王、橡皮樹、紅掌、紅背桂、棕竹、南洋杉、巴西鐵、羅漢松、發(fā)財樹、蠟梅、月季、白蘭、米蘭、茉莉、梅花、山茶、茶梅、杜鵑、玳玳、檸檬、金橘、石榴、紫薇、火棘等,可每隔半月追施一次漚透的稀薄餅肥水,正在開花的種類,還要追施適量的磷鉀肥,以滿足其生長及開花、掛果的需要。 3、修剪、摘芽 對米蘭、茉莉、珠蘭、月季等花卉進行摘芽,及時摘除殘花敗梗,并對開過花的枝條予以適當縮剪,以促使其下部側枝或花芽再開花;白蘭、玳玳、杜鵑、山茶、蠟梅、梅花、海棠等花木,為了促使其能形成良好的株形,在當年或來年多孕花、多開花、開好花,對那些生長過旺的枝條要予以打頂摘芽,抑制主、側梢的生長,促使側芽萌發(fā)。 榔榆、雀梅、羅漢松、福建茶、真柏、翠柏、水楊梅、圓柏、枸骨、冬青、三角楓、雪柳、檉柳、火棘等生長旺盛的種類,對影響造型的枝條要及早予以修剪或縮剪,可使植株保持層次分明、外形良好的狀態(tài),并能促使其多抽短枝、多發(fā)新芽,及早形成完美的造型。 4、遮蔭 6月份對那些喜陰或喜半陰的花木,必須將其搬放到蔭棚下,以防烈日暴曬對植株造成傷害。如玉簪、紫萼、文竹、山茶、茶梅、杜鵑、株蘭、鶴望蘭、蘭花、棕竹、橡皮樹、蕨類、喜林芋、合果芋、粉黛葉、春羽、綠蘿、豆瓣綠、綠巨人、紅(綠)寶石、綠帝王、紅皇后、蒲葵、瑞香、一葉蘭、吊蘭等。 喜光的花卉種類,則必須給予充足的光照,如石榴、紫藤、火棘、紫薇、茉莉、六月雪、蘇鐵、圓柏、桃花、梅花、蠟梅、榔榆、福建茶、三角楓、雀梅、枸骨、冬青、水楊梅、柞木、黑松、錦松、白蘭、米蘭、月季、葡萄等;羅漢松、虎刺、天竹、佛肚竹、觀音竹、五針松、竹柏" class="blacklink_line">竹柏等,則可給予適當?shù)恼谑a。 5、防治病蟲 對于在梅雨季節(jié)易出現(xiàn)白粉病、褐斑病的品種,如月季、薔薇、玫瑰等,要及早噴布波爾多液進行防治。易遭蛀干性天牛危害的品種,如圓柏、翠柏、榔榆、木瓜、火棘、羅漢松、海棠類等,要及時采用毒簽堵截予以防治。白蘭、梅花、蠟梅等易遭蚜蟲的危害,要及早選用合適的農藥噴殺。檸檬、金橘、佛手等,嫩葉易遭柑橘鳳蝶幼蟲的啃食,可噴灑觸殺劑、胃毒劑等農藥殺滅。蘭花類葉片易感染炭疽病,應及早噴灑多菌靈等殺菌劑防治。 四、盆景造型 需在6月份進行造型的植物種類,主要是一些適應性強、耐蟠扎的木本觀賞植物,且必須是早春上盆煉苗或地栽的植株,品種有羅漢松、迎春、胡頹子、華山松、翠柏、圓柏、枸骨、冬青、枸杞、五針松、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梅花、碧桃、三角楓、六月雪、黑松、瓜子黃楊、榔榆、檉柳、水楊梅、真柏、銀杏、雪柳、火棘等。另外,造型必須仔細、輕蟠慢扎,切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度。 [詳情]

  • 草坪機集草效果不佳原因有那些?發(fā)布時間:2013-04-20

    a)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b) 集草袋長期使用沒有清理,造成不清潔、不透氣導致集草不暢; c) 排草口長期不清理,積草堵塞排草口,造成排草不暢; d) 刀片磨損過度,刀翼起不到集草效果; e) 發(fā)動機磨損,功率損耗過大,刀片旋轉速度低導致集草效果不佳。 [詳情]

1/1 記錄數(shù):6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苗網(wǎng)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苗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