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又名百蟲倉、百藥煎、棓子,為同翅目蚜蟲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蟲寄生于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及其同屬其他植物的嫩葉或葉柄,刺傷而生成一種囊狀聚生物蟲癭,經(jīng)烘倍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還是一種藥材,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物種名稱中文名:五倍子(四川、湖南、陜西) 別名:鹽膚木(正字通)五倍子樹(通稱),五倍柴(湖南),山梧桐(遼寧),木五倍子(四川),烏桃葉、烏鹽泡、烏煙桃(武漢),烏酸桃、紅葉桃、鹽樹根(浙江),土椿樹、酸醬頭(山東),紅鹽果、倍子柴(江西),角倍(四川),膚楊樹(湖南),鹽膚子(開室本草、圖考),鹽酸白(廣東、福建) 學名:RhuschinensisMill. 拉丁名:Gallachinensis科學分類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無患子目(Sapindales) 漆樹亞目(Anacardiineae) 漆樹科(Anacardiaceae) 鹽膚木屬(Rhus)形態(tài)特征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有小葉(2-)3-6對,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自下而上逐漸增大,葉軸和葉柄密被銹色柔毛;小葉多形,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齒,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脈上較密,側(cè)脈和細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突起;小葉無柄。圓錐花序?qū)挻,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厘米,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極小,花白色,花梗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長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無毛,花藥卵形,長約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毫米,邊緣具細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極短;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4-5毫米,被具節(jié)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毫米;ㄆ8-9月,果期10月。 生長分布我國五倍子的主要產(chǎn)地集中分布于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峨眉山、大婁山、大涼山等山區(qū)和丘陵地帶。垂直分布為海拔250-1600米,以500-600米較為集中。角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貴州遵義、道真、湄潭、習水、務川、石阡、印江、思南、鎮(zhèn)遠、施秉、室安、福泉;四川酉陽、涪陵、大竹、峨眉、武隆、南川、點江、綿竹;湖北利川、宣恩、恩施、來鳳、咸豐、鶴峰、建始、巴東、長陽;湖南桑植、大庸、龍山、永順、慈利、晃縣;云南鹽津、彝良、昭通;廣西龍勝、桂林、柳州。肚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湖北竹山、房縣、竹溪、均縣;陜西西鄉(xiāng)、洋縣、城固、旬陽、白河、安康。江西等地方。[3-4]
2019-03-11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4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