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IrisensataThunb)系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狀莖,植株高約40cm左右,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須根棕褐色,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shù)、堅韌、條形,長30-40cm,寬0.4-0.6cm,灰綠色,漸尖,具兩面實起的平行脈;ǔ紊{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長達50天。蒴果長橢圓形,具縱肋6條,有尖喙,種子多數(shù)近球形,有棱角。種皮棕褐色,胚乳豐富,質(zhì)地堅硬,有蠟質(zhì)層保護。千粒重23-25克。 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種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進行。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浸種,一般可用30-4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可縮短種子出苗期,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范圍在15-30攝氏度之間,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溫度條件下播種約25天開始萌動發(fā)芽,35天開始破土出苗,播種量一般每畝4-5kg,馬藺播種當(dāng)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當(dāng)年可分檗,第三年開花,并可結(jié)實。若用成株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后、夏季、秋季均可進行,分根成活率很高,一般每隔2-4年進行一次,新苗生長迅速,管理也較粗放。 到了冬季馬藺地上部分枯死后,翌年春季開始萌發(fā)生長。馬藺莖葉的生長點均處于地表或地下,只有葉部挺立地上,葉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黃期來臨前剪掉,均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fā)育。馬藺喜光,但有一定的耐陰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長良好,照樣開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幾乎無需后期養(yǎng)護管理,也很少發(fā)生病害、蟲害。 馬藺適應(yīng)性廣,抗逆性強。馬藺的抗鹽堿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為荒漠草原和鹽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較適合干燥、土壤沙化地區(qū)的水土保持和鹽堿地的綠化改造。馬藺頑強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適合我國北方和西部的城鄉(xiāng)綠化以及水土保持,在綠地,道路兩側(cè),綠化隔離帶現(xiàn)應(yīng)用也較多,其市場應(yīng)用前景也非常廣闊。 [詳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同樣的經(jīng)歷,凡在一月份之前購買的下山蕙蘭所帶的花苞很難將其種開花,不是干苞衣就是爛花苞{除非是大叢的根完好的另當(dāng)別論},更可氣的是發(fā)現(xiàn)下山草的蕙蘭特別會倒苗,五六苗上盆后十幾天一下子倒來二三苗很常見,而到了開春后要小排鈴時購買的蕙蘭就很好管理,開花就不必說倒苗也很少見?v觀幾年來的種養(yǎng)實踐與感悟談?wù)勛约旱膸c看法:1、開春前蕙蘭還在基本休眠常態(tài),那時蘭的根、假鱗莖、葉之間新陳代謝都是處于較低活動期,所以假鱗莖的儲存能量也是較小的而吸收天地精華之靈氣還都停留在蘭根中,所以這時候下山且傷根累累的蕙蘭底氣就先天不足,加上氣侯的惡劣而出現(xiàn)上述的現(xiàn)象就可理解了。而開春后萬物復(fù)蘇,氣候轉(zhuǎn)暖空氣濕度猛增,蕙蘭的新陳代謝加速了假鱗莖的儲存能量也大大增強,所以這時引種的蕙蘭倒苗就會大大減少。其實養(yǎng)護盆景的人也都知道開春后與發(fā)芽前這段期間的樁坯成活率特別高,也可見一斑。2、開春前下山蕙蘭的養(yǎng)護:我的做法是模擬初春的環(huán)境,把蘭房的溫度控制這8-15度左右,濕度控制在50-60度之間還要避風(fēng){沒有條件的可搭塑料棚用}。這樣蘭葉也可呼吸潮濕的空氣而減少對蘭根、蘆頭的供需依賴,另植料要用棵粒為主較好是中粒的植金石加陶粒加仙土,這樣蘭盆透氣有利蘭根恢復(fù)生機。幾年來下山蕙蘭的養(yǎng)植開花感覺已不是問題了。3、歷史上紹興人對下山蕙蘭的養(yǎng)護就很聰明,他是不急著上盆而是先用稻草一層一層把收購的蕙蘭包裹起來圍成一圈然后在稻草上加濕用火炕加溫,一月有余蕙蘭已現(xiàn)出小排鈴較將細花挑出其它的上盆上街叫賣去了,這樣一來不用為挑細花而把所有花苞剝的面目全非,真是省時省力又賺錢。 (記者 佚名) [詳情]
為了提高蘇鐵的觀賞價值,我們根據(jù)其生長特性,對它進行了葉片矮化和適當(dāng)?shù)脑煨吞幚,使其葉片自然向內(nèi)彎曲,形成小巧美觀的“羊角式”蘇鐵,更適合一般家庭養(yǎng)植。蘇鐵是一種性很強健的植物,一般每年在春末夏初時,可抽新葉一次,有時由于栽培管理好,或較好次抽的新葉不多時,還能抽第二次新葉,南方甚至抽第三次新葉。在這段時期內(nèi),可進行葉片造型,但較佳時期為蘇鐵抽新葉時,而幼嫩的羽狀復(fù)葉尚未放齊時進行較好,因為這時剛抽出的嫩葉攀扎造型容易,定型快,其它時期造型都很困難,不易定型。方法如下:首先是新葉攀扎:用細銅絲或細鉛絲,一端固定在剛抽葉片的頂端,徐徐地朝下向內(nèi)側(cè)彎曲,達到你所理想的彎曲度就好了,并將另一端固定在葉柄的基部上,待到新葉的羽狀復(fù)葉全部放齊(約一個多月),這時所彎曲的葉片已經(jīng)定型好了,就可拆掉攀扎的銅絲或鉛絲等物。但在攀扎時,要小心,慢慢地攀扎,切勿用力過大,以免損傷或拉斷嫩葉片。彎度要適中,過大達不到理想中的“羊角式”形狀,如過小會團得一團糟,影響美觀。其次在栽培管理上狠下功夫,達到彎曲的葉片矮化,形成“羊角式”蘇鐵的造型。注意以下幾個管理環(huán)節(jié):1、控水控肥:春末夏初,在新葉要萌動時,即開始控制水分。在一周內(nèi),盡量不要澆水,更不要施肥,若盆土過干,嫩葉稍有萎焉現(xiàn)象時,可澆少量水,較好在早晨日出時進行。切勿在晚上澆水,因晚上容易促使新葉拔長。如遇到黃霉季節(jié)或連陰雨天,就要將盆搬人室內(nèi)或采取遮蓋措施。2、增加日照:在日光中,紫外線對蘇鐵葉片的伸長有著一定的抑制作用。當(dāng)新葉蔭動時,即應(yīng)將盆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同時使盆土略干一些,可有效地控制葉片的長度。3、人工處理:在新葉彎曲時,可每周噴灑一次濃度為0.1%一0.3%的矮壯素溶液,噴3次,可使彎曲的新葉矮化,并能增加葉色的濃綠。4、生長旺盛時進行轉(zhuǎn)盤:因為植物有向光性。科學(xué)實驗結(jié)果表明,莖葉尖生長點制造的生長素,由頂端向下輸送時,其向光面與背光面輸送的比例是不同的。一般講向光的一面向下輸送的生長素少,背光的一側(cè)輸送要多。因此生長素輸送多的一面生長快,少的一面則慢,容易使株、葉偏向一方生長,為了使攀扎的葉片長得勻稱、端正、美觀,就要隔3?5天將蘇鐵盆轉(zhuǎn)動一次。此外,在日常還可采取增施鉀肥,減少氮肥等方尖,均可收到新葉彎曲長短適中,提高觀賞價值的效果。 (記者 佚名)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