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花和葉上出現(xiàn)水漬狀褐斑是由灰霉菌侵染引起的;颐共“l(fā)病初期,花、葉上出現(xiàn)小的水漬狀褐斑,以后逐漸擴大,形成大面積的軟腐,干燥時病花、病葉上覆蓋著一層灰霉狀物。菊花灰霉病是由葡萄孢心屬的一種真菌引起的。通常在潮濕的條件下易發(fā)生。病原菌借助澆水淋濺及空氣流動在植株間傳播。施用氮肥過多的植株易發(fā)病。菊花灰霉病的防治措施:一是應加強通風透光,地栽應選擇合適的株行距。澆水時讓水流沿盆壁緩緩流入,避免淋濺,并盡量不要栽植在過分潮濕的環(huán)境中。施肥時,施用氮肥不宜過多,應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二是藥劑防治,可選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等噴灑。有資料介紹,20%速克靈煙霧劑對灰霉病防治效果好,不妨一試。使用方法:在發(fā)病前和發(fā)病初期,每畝用150~200克,每7~10天熏1次,連用3次,辦法是將藥劑分為10~15克的小包,均勻地入到田壟間點燃即可。這種方法也適用于溫室栽培的菊花。 (記者 佚名) [詳情]
王蓮為睡蓮科、王蓮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根狀莖短而直立,基部須根發(fā)達。葉浮水面,圓形至圓盤形,邊緣直徑達1.8米以上。花兩性,直徑可達30厘米,萼片4枚,背面多粗刺,花瓣長圓披針形,50枚至70枚。開花時,花蕾伸出水面,較好天傍晚開放,花瓣白色,香氣濃郁,翌晨閉合,午后再度開放,呈粉紅色,花瓣反卷,至第三天上午呈紅色,沉入水中;ê蠹s兩個月果熟,種子200粒至300粒。王蓮原產(chǎn)南美洲,性喜高水溫(25℃至35℃)和高氣溫(25℃至35℃),相對濕度80%,要求光照充足和肥沃的壤土。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兩個品種,即亞馬遜王蓮和巴拉圭王蓮。筆者在中國兒童中心栽培的是巴拉圭王蓮,又稱克魯茲王蓮或阿根廷王蓮。葉片直徑為1.5米至1.6米,邊緣直立高達12厘米至18厘米,葉背的葉脈為深紅色,抗逆性較強,較容易栽培。王蓮用播種法繁殖,一般不作多年生栽培。1月初,在溫室用新制的苗盆裝充分腐熟的腐殖土落實壓平留一厘米沿口,將種子點播,覆土的厚度相當于種子的兩倍。隨之澆透水,再在內徑60厘米的大盆內扣一個高矮合適的花盆,將苗盆架在上面(如圖),旁立一個溫度計測溫,下放一熱力棒,設定30℃自動調溫。然后注水,水位高于苗盆1厘米即可。再安裝一個15瓦的小氣泵為水體充氧。經(jīng)常保持水溫平穩(wěn)、水質清新,新盆熟土防避苔蘚和雜菌侵蝕。播種后約40天發(fā)芽,較好、二片葉為錐形,第三片葉后為戟形,至六、七片葉后逐漸呈圓形,這時可分苗上盆,栽入內徑為10厘米的小盆內,浸水深度至葉片能浮水面即可。每個大盆可放8個至10個小盆苗,當夜間氣溫升到15℃以上時,即可移到露天水池養(yǎng)護。為應節(jié)布置展覽,可將王蓮定植在1米的大盆內。當幼苗葉片長到20厘米,用肥沃的壤土換上1米的大盆,填土時注意保護生長點。王蓮喜大量有機肥,可在盆下散放蹄片1000克做基肥。然后下池養(yǎng)護,開始水不宜太深,沒過浮葉即可,有利于光照,提高水溫。隨水溫上升,王蓮生長很快,可以說一天一樣,應適時適度調節(jié)水位,成年植株需要水深1米,水面30平方米,當長到第14片至15片葉時,葉緣開始向上直立,形成圓盤樣。一個葉片出水一周即可長到1.3米以上。此時應適量施肥,可用充分腐熟的麻渣加適量尿素、磷酸二氫鉀和硫酸亞鐵制成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棒肥,分期塞入盆邊,促進葉大花榮。王蓮葉子的生長有規(guī)律,每當一片新葉長成則有一片舊葉爛掉,總保持有六、七片葉;ㄖx時沉入水中結實,宜用細尼龍紗做袋套住以防種子散失。7月開花結實種子飽滿可留用,8月開花結實種子多不成熟而不能留用。10月終老,至此完成發(fā)育全過程。王蓮種子收后洗凈放清水瓶中,儲存在20℃以上的地方,溫度過低影響翌年種子發(fā)育。 [詳情]
1.播種 秋季果實成熟采摘后沙藏。第二年四月,撒播在消過毒的疏松肥沃的苗床上,覆土2至3厘米澆透水,以后保持苗床濕潤不積水。苗高3至5厘米時,每周施一次濃度5%的全元素液肥,翌春按5x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于大田。2.壓條 5月把紅葉小檗下部枝條每隔15厘米環(huán)剝一處,寬約0.5至1厘米,深達木質部。用百萬分之十的萘乙酸溶液涂抹環(huán)剝處,然后把枝條埋入士中。要保證有一個小枝組露在外面,以利光合作用的進行。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秋后可將子株剪離母體分栽。3.扦插 扦插是繁殖紅葉小檗的重要途徑。插條少用木箱或直徑較大的盆,插條多使用苗床。插床應選在地勢高燥無積水的場所,扦插基質要疏松、肥沃、通氣性好。一般插床寬1米,長4至5米,四周用磚砌50厘米高,周圍留排水孔,下部墊10厘米厚的碎石子,上面是闊葉樹或針葉樹下天然漚制多年的腐葉土。基質要用50%的多菌靈粉劑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藥劑。拌土后,覆蓋塑料薄膜3至5天,能很好地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9-11月剪取1至2年生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剪成12至15厘米每段,剪口成斜形,保留1至3片葉。插條下部放入1/100O高錳酸鉀液中泡24小時,既能消毒又能促進插條生根。用竹片打孔,把插條垂直插入苗床,澆透水。插后及時搭設塑料薄膜棚架,覆蓋80%至40%遮光網(wǎng),(隨著插條的生根逐步換透光率高的遮光網(wǎng))根據(jù)干濕溫度計指數(shù)及時噴水、防風,保證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25℃左右,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能夠使插條成活率達90%以上。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