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繁殖芽為外植體培養(yǎng)生產(chǎn)用竹苗,運用離體快速繁殖技術(shù),通過幼年竹外植體選消毒、叢芽誘導、增殖、壯苗、生根、移栽等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共4種竹離體快繁成功,芽增殖2~5倍/月,生根率可達90.3%,移栽成活率一般在70%,較高可達90%。叢生竹一個芽通過組織培養(yǎng)一年內(nèi)可繁殖1萬叢苗。廣州富韻竹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接受馬來甜竹組培苗、撐綠竹試管苗、小葉龍竹組培苗、黃金竹試管苗、黃金間碧玉竹扦插苗、粉單竹試管苗、車筒竹組培苗、巨龍竹試管苗等組培的訂單,提供優(yōu)良無性系組培苗。他們還提出了配套的人工促萌次生枝營建采穗圃技術(shù),進次生枝苗生長技術(shù)。 竹子離體快繁技術(shù)僅在叢生竹中獲得成功,散生竹組培技術(shù)暫時沒有成功,如紫竹、富韻竹、紅竹等。不是每個竹種苗都可通過組培工廠來生產(chǎn),有的竹苗在試管中不能生根。取外植體的母竹年齡對離體快繁竹苗生長有明顯影響,幼齡竹比成年竹容易繁殖,需調(diào)整細胞分裂素用量得以解決。 (記者 佚名) [詳情]
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靈芝的產(chǎn)品需求量及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而靈芝野生資源因大量砍伐木材資源而日趨減少,故靈芝的大面積人工栽培已刻不容緩,F(xiàn)將山東鄄城多年大田覆土仿野生栽培靈芝技術(shù)介紹如下: 靈芝菌種 目前市場收購的靈芝多種多樣,絕大多數(shù)為赤芝,紫芝、黑芝、白芝、血芝較少,而較受商戶及外商青睞的是菌蓋平整圓滑、菌肉肥厚的黑芝品種。 栽培季節(jié) 靈芝屬高溫型真菌,恒溫出芝,菌絲生長較佳溫度為20~28℃,子實體生長適溫為26~29℃。溫度長期低于20℃時,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生長發(fā)育不良或不能分化;溫度高于33℃以上,則易腐爛死亡。華北地區(qū)宜選擇四月份栽培為好,其他地區(qū)應(yīng)根據(jù)當?shù)貧鉁貤l件而定。 選地建棚 根據(jù)靈芝的生物特性,應(yīng)選地勢高,排水順暢的地方。棚要求能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方便操作管理。搭棚的材料為竹竿、木棍和鐵絲等,也可就地取材。棚的大小可根據(jù)栽培數(shù)量多少而定,大小均可,棚高2m左右,兩頭留門,四周開多個通風口。靈芝入棚前3~5天對栽培土進行一次消毒,可用石灰粉對畦面進行一次整體嚴格消毒,然后將土翻鋤,畦面深度與菌袋長短一致。 栽培料配方 以木屑做培養(yǎng)基為好,其他原料應(yīng)經(jīng)試驗后再進行規(guī)模生產(chǎn),F(xiàn)介紹如下3種配方: 1.木屑70%、麩皮24%、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1.5%、糖0.5%。 2.玉米芯50%、雜木屑35%、麩皮、米糠14%、石膏粉1%。 3.棉子殼77%、麩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粉各1%。 栽培袋制作 木屑應(yīng)選闊葉樹品種,不能用松、柏、杉和樟樹等木屑。在配制栽培料時先將棉籽殼、木屑、麩皮、石膏粉等料拌勻,然后用水溶化蔗糖,用水一起翻堆拌入,含水量60%~65%,以手抓緊不滴水、不松散為好,拌好料后即可裝袋。袋規(guī)格可選用15cm×35cm×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裝干料350~500g。聚乙烯袋料采用常壓滅菌10個小時,聚丙烯料袋采用高壓滅菌,保持2小時,待料冷卻到30℃以下移入無菌箱或無菌室內(nèi)接種。接種前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同時打開紫外線燈,保持40分鐘,然后在無菌操作下接種。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已消毒的培養(yǎng)室,分層排放,袋口朝外,一般每排放6~8層高,袋與上層架之間應(yīng)留有適當空隙,以避免因袋溫過高造成燒堆,損壞菌種。 發(fā)菌管理 在培養(yǎng)期間,培養(yǎng)室溫度宜26~30℃,空氣相對濕度為40%~65%,每天通風半個小時左右。每天檢查菌袋,若袋溫過高要及時翻堆,保持菌袋料溫的平衡。當菌絲長滿袋1/2或2/3時,應(yīng)給菌袋適當補氧。方法是用消過毒的針尖在長滿菌絲部分離未長到的地方1~2cm左右,扎幾個孔或把袋口扎繩散結(jié),但不能全部解開,經(jīng)培養(yǎng)25~30天,菌絲長滿袋即可入棚覆土栽培。 覆土出芝 菌絲長滿袋后移入栽培棚內(nèi)煉菌。移入大田時,在畦上或兩旁鋪一層地膜,把菌袋平放上面,上面再鋪蓋一層地膜或搭小拱棚,保溫在25℃左右,經(jīng)3~4天后,用刀片把菌袋劃破取出菌筒平放,動作要輕、慢,以免損傷菌絲。按前面要求覆蓋薄膜保溫。經(jīng)3~5天,在菌筒上長出的一層倒伏菌絲形成菌皮后即可下地覆土。覆土前把菌筒直立排放,株行距為10cm×10cm,邊排放邊覆土,菌筒間填滿土,菌面上覆土1~2cm為宜,覆土后畦上搭蓋小拱棚,如同育菜苗棚,然后緊閉大棚,氣溫保持在25~30℃,空氣濕度提高到85%~95%,經(jīng)5~7天即可長出芝蕾。出芝時棚溫應(yīng)保持在27~30℃,空氣濕度在90%~95%,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每天進行通風換氣2~3次,噴水時不可把水直接噴在芝蕾上,經(jīng)5~7天原基膨大逐漸形成菌蓋。菌蓋長出2~3周后,可向菌蓋上噴水,噴水的次數(shù)應(yīng)根據(jù)棚內(nèi)溫度而定。經(jīng)55~60天管理,菌蓋邊緣由白到黃轉(zhuǎn)為黑色。彈射孢子粉后菌蓋、柄堅硬,菌蓋背面由白色轉(zhuǎn)變成灰褐色,表明子實體已經(jīng)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與采后管理 采收前3~5天停止噴水,關(guān)閉棚門及通風口。采收時從菌柄基部約2cm處用利刀切除。若菌蓋表面有泥土等雜質(zhì),可用軟刷在面上輕刷。置干燥室內(nèi)保存或出售。 靈芝采收后,停止噴水2~3天,提高濕度達90%~95%,溫度仍保持在27~30℃,7~10天后,又可在原來菌柄上繼續(xù)長出實體,按照前一段方法培養(yǎng)管理約25~30天,可采收第2批靈芝,一般可采收3批。每千克干料可產(chǎn)干芝170~200g。 [詳情]
四季海棠可用播種法、扦插法和分株法繁殖。 (1)播種法。播種一般在早春或秋季氣溫不太高時進行。由于種子細小,播種工作要求細致。播種前先將盆土高溫消毒 ,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入,壓平,新高脂膜800倍液加水,由盆底透水將盆土濕潤,提高發(fā)芽率。 (2)扦插法。此法較適宜四季海棠重瓣優(yōu)良品種的繁殖,可四季進行,但以春、秋兩季為較好。插穗宜選擇基部生長健壯枝的頂端嫩枝,長約8-10厘米。扦插時,將大部葉片摘去,插于清潔的沙盆中,保持濕潤,并注意遮蔭,噴施新高脂膜,保護枝體水分,快速生根。生根后早晚可讓其接受陽光,根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上盆培養(yǎng)。 (3)分株法。分株繁殖,宜在春季換盆時進行,將一植株的根分成幾份,切口處涂以愈傷防腐膜(以防傷口腐爛),然后分別定植在施足基肥的花盆中。分植后不宜多澆水。 (映菱)(記者 佚名) [詳情]
種植紅葉石楠時水的使用時非常的重要的。 緩苗期內(nèi),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如晴天,移栽后3天~4天要澆一次水,雨天則要及時排水。約15天后,種苗度過緩苗期即可施肥。 在春季可每半個月施一次尿素,用量約5千克/畝,夏季和秋季可每半個月施一次復(fù)合肥,用量為5千克/畝,冬季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1500千克/畝,以開溝埋施為好。 [詳情]
(一)植物學知識 屬桑科,榕樹屬。常綠喬木,枝干濃密,樹冠開展,枝上有氣根,下垂及地,形似支柱,蔚為奇觀。單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質(zhì)厚而光滑,全緣。春季開花,花生于隱頭花序內(nèi)。果無柄,近倒卵形,熟時黃色或赤褐色。 同屬還有細葉榕(Ficus。恚椋悖颍铮悖幔颍穑帷。蹋妫,葉橢圓形至倒卵形。果近扁球形,較小,徑約0.8厘米。 榕樹主產(chǎn)于華南地區(qū),為熱帶樹種,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四川及江西、浙江南部均有分布。 榕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多雨氣候,不耐寒。適生于肥沃、疏松、濕潤的沖積土壤。 。ǘ┤〔呐c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榕樹可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播種于2~3月間進行,及時采取成熟的榕樹果實,攤開曬干,搗碎后取出里面的細粒種子,將其放在水里,去掉飄浮在水面的種子,取沉在水底的飽滿種子。苗圃地以土質(zhì)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中性或微酸性土為好。結(jié)合整地,施以基肥,并進行土壤消毒。播前種子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波爾多液消毒,將種子摻拌在細沙中撒播,上面覆少量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噴透水,及時搭蔭棚,保持土壤陰濕,一般約一兩個月后即可發(fā)芽出土。幼苗期要加強噴水、庇蔭、追施稀薄餅肥水等培育管理工作,以促進幼苗生長良好。冬季要防止凍傷,次年春季4月即可分栽移植。 扦插繁殖可在春季4月進行,插穗選。薄材晟謮阎l,約長15~25厘米左右,上端留葉2~4片,余下摘除。插穗基部用500ppm萘乙酸快浸約3~5秒鐘,取出隨即插入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中,插深約1B2~2B3,用指把土撳實,澆足水。插后要遮蔭并經(jīng)常噴水,保持土壤潮濕,約經(jīng)1個月后即可生根發(fā)芽。發(fā)芽后,精心養(yǎng)護至第二年春季四月移植培育大苗。榕樹的根蘗性較強,還可進行分根繁殖,也較易成活。 。ㄈ┥吓柽^程 選盆:榕樹多用廣東石灣產(chǎn)釉陶盆,其透水性較好,亦可選用紫砂陶盆。盆形宜用較淺的長方形或橢圓形,色澤可選淺黃或淡紫藍色,以映襯盤根錯節(jié)的氣根,蒼翠碧綠的樹葉之美。 用土:榕樹在微酸和微堿性土中均能生長,南方盆栽多用河泥或塘泥曬干風化成碎塊后使用,亦可選擇疏松的田園土或透氣性好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沙土及礱糠灰。 栽種:宜在春季4~5月進行,寒冷季節(jié)不宜進行栽種。栽時根須要舒展,主根可稍露出盆面,壅以肥土,盆底墊空并鋪一層蛭石和粗沙,以利透氣排水。 。ㄋ模┱思夹g(shù) 加工:榕樹適宜以修剪方法造型,適當輔以攀扎,重點培育氣根。榕樹萌發(fā)力較強,在南方可用蓄枝截干的技法加工,也可攀扎成片狀。為使榕樹盆景古樸多姿,加工時可掌握以下諸點: 1.適時壓頂,矮化主干。在苗木主干生長到所需要的粗度時,即狠剪頂枝,控制高度,使其不朝上生長。對側(cè)枝可暫任其野長,迫使主干增粗矮化,以利樹形美觀。 。玻杓魝(cè)枝,強摘葉芽。苗木培育到初具枝繁矮壯的樹形之后,要及時疏剪側(cè)枝,除留下造型需要的3~5枝側(cè)枝外,多余的可剪除。并要多次反復(fù)摘葉摘芽,促使新生葉片變小變密,樹姿越發(fā)婀娜多姿。 。常嘤龤飧,懸根露爪。榕樹有其獨特的三美:氣根美、根蔓美、塊根美。培育氣根可用半折側(cè)枝法或銅絲綁扎法。在近主干處選粗約2~3厘米的側(cè)枝,用利刀在側(cè)枝上部割一淺口,深達木質(zhì)部,用手指輕折,使枝干斷一半連一半,并用泥漿包裹斷裂口,經(jīng)常保持泥漿處濕潤。數(shù)月后,在裂口前面可長出氣根;亦可在需要發(fā)出氣根的側(cè)枝部位,用銅絲扎緊,使回流的養(yǎng)分積聚,而促其發(fā)根,待出現(xiàn)白點及新須根時即可解除銅絲。 樹形:榕樹盆景制作,適于造成各種樹形,常見的有直干式、斜干式、懸崖式、附石式和提根式等。枝葉既可攀扎成片,也可修剪成自然形樹冠,尤其是盤根錯節(jié)的提根式榕樹盆景,以其獨特的姿態(tài)和風韻,深受盆景愛好者的青睞,是我國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盆景主要樹種之一。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