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北侖區(qū)梅山興發(fā)漁需塑料用品廠

主營:鰻苗保護器,鰻苗保護器,網梭系列,交直流兩用氣泵,養(yǎng)殖蟹類脫殼保護器,鋁合金輔料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 唐菖蒲優(yōu)質種球的商品化生產發(fā)布時間:2009-09-21

    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在切花市場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菖蒲切花生產主要依賴優(yōu)質的商品種球。雖然我國在遼寧、甘肅、青海等地都建有唐菖蒲種球生產基地,但這些地區(qū)無霜期短、營養(yǎng)積累不足并且土傳病害和交叉感染嚴重,致使種球種性退化較快,導致目前優(yōu)質切花種球主要還是依賴進口。因此,尋找適宜的種球繁育基地,形成優(yōu)質的種球生產體系,對我國唐菖蒲切花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繁育地點的選擇     可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及南方各省市的山區(qū)高海拔地點確定幾個唐菖蒲種球專業(yè)生產基地。選擇地勢高燥、光照充足的地點,遠離污染源。唐菖蒲對氟敏感,空氣中若含有氟化物,微量(1ppb)即可致害。要求清潔、沙質、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肥沃土壤,土壤ph值7.0左右。當ph值過低時,可在種植前一個月在土壤中摻加生石灰或碳酸鈣進行調整,若ph值過高,可通過在土壤中施入硫酸亞鐵或有機肥來調整。     繁殖材料的選用      唐菖蒲球莖每年進行一次更新演替,大部分都可以形成或大或小的球莖,自然條件下匍匐莖頂端產生的小子球種性退化程度低,是目前唐菖蒲種球的唯一商品化繁殖材料。利用子球繁殖切花種球,是快速增殖種球和防止種性退化的有效方法。     若條件允許,可利用進口種球長出的田間適應性良好的無病植株,切取莖尖或花莖等,采用ms培養(yǎng)基,配合適當?shù)募に亟M合,離體組織培養(yǎng)產生小球莖或試管苗,進行2年田間培養(yǎng)即可形成切花用球。試管球和大田球相比較,試管繁殖球形成的植株營養(yǎng)長勢良好,開花性狀正常,鮮切花質量好,除較好年繁殖系數(shù)比大田球稍差外,第二年、第三年生長情況均比大田球好,并且田間植株發(fā)病率低,表現(xiàn)出莖尖脫毒的優(yōu)勢性。但在子球尚未長大到商品球之前生長一定要保持環(huán)境不受污染,并加強田間管理,否則此期間會被再次感染。     也可采用進口的不帶任何病源物的優(yōu)質子球作為種源繁殖切花種球。大子球(直徑0.6cm以上)發(fā)芽勢強、生長旺盛,形成的種球大、產量較高;小子球(直徑0.4-0.6cm)形成的植株弱小,種球直徑小,成球率低,但種球外形縱徑與橫徑比大,并且,由小子球形成的種球在花枝長度、花徑、小花數(shù)和花枝粗度等方面均優(yōu)于大子球形成的種球。因此,小子球更加具備培育優(yōu)質種球的潛力。充分利用小子球,創(chuàng)造理想的栽培環(huán)境,盡可能地提高小子球的成球率,是解決唐菖蒲種球退化、生產高質量種球的有效途徑。     從直徑0.6cm以下的小子球繁育成直徑2.6cm以上的商品用球一般需兩個生長季。小子球經一季栽培,少數(shù)直徑可達到2.6cm以上直接出圃,多數(shù)直徑長到1.5-2.6 cm,此規(guī)格種球再繼續(xù)進行第二季栽培即可育成商品用球。      種圃的設計與建立      繁育地5年之內不可重茬。種植前10天左右將土壤澆一次透水,約一個星期后待土壤晾曬干,結合翻地,在土表施入基肥。按5000kg/hm2的用量施用有機肥和適量磷鉀肥。翻耕深度不小于30cm。     種植前用浮選法去除病劣子球,條件允許再結合人工目檢。 子球采用5%的石灰氮(氰氨化鈣)浸種1小時,之后用含0.5%多菌清、0.5%甲醛和500ul/l中性洗滌劑的混合液保持在52℃下浸泡30分鐘。根據(jù)經驗,每浸泡一次后需添加原藥劑量的1/4至1/3左右,以保持原液的濃度,再進行下一批浸種。浸后的子球不需要清洗,以免破壞已形成的藥膜。子球取出后放在陰涼處晾干,鋪放于3-5cm厚的稻草上,蓋上稻草,待子球萌動后即可播種。浸種以在種植前1-2天進行較為適宜。     10-20cm深的土層溫度維持在15℃左右時,為較佳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開始播種。子球的種植采用條播溝栽法,溝距20-25cm,將子球均勻地播入,每米溝內約播種60-80粒小子球(直徑0.4-0.6cm),播后覆土3-4cm厚;直徑為1.5-2.6cm經一季栽培的子球,每米溝內播種30-40粒,播后覆土5-6cm厚。     子球培育的較好年適合采用“墊網法”。先將土刨開,墊遮光率60%的遮光網在地上,覆蓋5cm厚左右已混勻基肥并碎細過的栽培土,在平整后的栽培土上按適當密度點播子球,并稍將子球壓入土壤,避免在其上覆土時沖亂子球。收獲種球時,用手拉住網的一頭向上提,將土翻卷,便可見子球暴露在外,收獲容易,漏收少,收獲量比普通培育法大大提高。遮光率為60%的遮光網韌性強,耐拉、耐磨、耐腐蝕,可連續(xù)使用多年。      田間管理      溫度與水分管理早春種植后,為保持地溫,可在土壤表面覆蓋稻草或麥秸,待二片葉子長出土面后掀除。播種完土壤需澆一次透水,以促使迅速出苗。待苗出齊后適當控制澆水,促進根系向深層土壤生長。在整個營養(yǎng)旺盛生長期,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田間持水量達到70%左右。雨水過多時注意田間排水,防止球莖腐爛。自秋季氣溫開始降低至收獲前應控制澆水。收獲前兩星期停止?jié)菜,便于球莖的收獲和防止球莖腐爛。     施肥進入旺盛生長期,應及時進行追施氮肥和復合肥。發(fā)芽后15-40天施用n肥較有效。進入三葉期以后每月施用一次復合肥,共施三次。唐菖蒲不喜大肥,否則會引起植株徒長倒伏。追肥可以通過葉面噴施或灌溉方式施用,或直接撒在土表再噴灑水,加速肥料溶解進入土壤,以使植株處于較佳營養(yǎng)生長狀態(tài),促進子球發(fā)育。在土壤處于微酸性(ph值5.6以下)時,不能施用磷酸鹽肥料,因為它含有氟化物,過磷酸鹽肥料更不宜施用,否則會引起葉尖枯焦,嚴重時甚至枯死。     病蟲害防治保持田間無病蟲害發(fā)生。病毒病是引起唐菖蒲種球種性退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土壤中線蟲等傳播外,田間的蚜蟲、葉蟬等也可在株間傳毒,另外工人在田間作業(yè)機械擦傷植株也可傳播。應以預防為主,出苗后,在田間根據(jù)情況設置黃色粘蟲膠帶誘殺害蟲和監(jiān)測。采用好年冬、氧化樂果噴施,對蚜蟲、薊馬、葉蟬的防治都有一定的效果!    對真菌性病害,如灰霉病、干腐病、莖腐病、根腐病、銹病、褐斑病等,可在二葉期、四葉期和六葉期噴灑50%多菌靈或百菌清500倍液加以預防。一旦發(fā)現(xiàn)發(fā)病中心,在其蔓延前,每周一次全面噴施50%百菌清+65%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交替使用。     及時發(fā)現(xiàn)并拔除畸形、花葉、彎曲的病株,清理污染的土壤,遠離種植地燒毀有病殘體或深埋病株,避免大面積傳染。田間及時除草。     剪花促球少數(shù)大子球會抽生出花序,應在花序抽出至花蕾顯色前盡早摘除,保留花莖上的兩片莖生葉,以保證光合面積,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地下種球生長。剪花時間一定要避開陰雨、霧天氣,晴天上午9點到下午2點這一段時間較好,此時氣溫逐漸升高,相對濕度較低,剪口很快干縮愈合,避免病源物侵染,否則剪口容易感染病害。使用的剪刀較好提前清洗消毒。      起球、晾干、分級      秋季初霜前,當唐菖蒲葉片有1/3干枯時,開始收獲地下球莖,通常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進行。選干燥、晴朗天氣將整個植株小心挖起,切忌碰傷球莖表面。若不能機械化作業(yè),要集中人力盡快完成起球。采后剪去殘、枯葉,盡早晾曬,搭架將整個植株鋪在架上,置于通風干燥處,陰雨天或晚間用塑料布覆蓋以免雨淋。晾曬時間根據(jù)當?shù)貧夂蚨,一?周左右。晾曬過程中不斷翻動種球,使種球徹底晾干,挑出有病斑的球莖,防止霉爛。球莖充分晾曬干燥后,掰下切花種球或培育種球,除去傷病畸形球后再按大小進行分級,分級標準見下表。     分級是保證種球質量的重要措施。優(yōu)質種球具有以下特征:(1)種球的縱徑與橫徑比在一定范圍內越大越好,其比例以1.2﹕1為宜;(2)手觸摸有硬和沉甸感,說明淀粉含量充足;(3)種球表面光滑、厚實渾圓、大小均勻、外表統(tǒng)一、中間無大的凹陷;(4)芽點突出飽滿,無病蟲害侵染。     種球貯藏     種球分級后用50%多菌靈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液溫49℃)浸泡30分鐘,防止貯藏期間感病。經過處理的種球應在陰涼通風處迅速晾干,晾干過程中不斷翻動,或37℃高溫烘干到僅含生理水。種球晾干后裝入尼龍網,即可入庫貯存。貯藏室要求2℃-5℃,相對空氣濕度70%-80%。為了保持球莖的干燥,用木架分層放置,防止堆置,每層間距35-40cm,放球3-4層,種球厚度不要大于10cm。層面可用竹簾、木板條或鐵絲網制成,保持通氣。貯藏室要經常檢查種球狀況,發(fā)現(xiàn)病爛球應及時剔除,并噴藥防止蔓延。每隔3-4周翻動一次,防止發(fā)熱霉爛。     冬季低溫冷涼地區(qū),可利用自然低溫進行常規(guī)貯藏以滿足4月份之前的種球供應,保持種球完好,溫度控制在0℃-10℃,相對空氣濕度70%左右。也可采用冬季埋藏種球,11月中下旬將種球埋于溝中,溝深60cm,用細沙對種球進行分層埋藏,共設置三層,埋藏期間根據(jù)氣溫降低狀況逐步增加覆土厚度,每次增加10cm,較終增加到40cm,進入4月份逐步去掉覆土,每次去10cm,共去除兩次。     到翌年4月份溫度開始回升后,球莖休眠一般已解除,隨溫度升高,要防止球莖萌發(fā)。在夏秋種植冬季切花時必須進行延期貯藏,貯藏條件要求冷涼、干燥、通風良好的機制冷庫,溫度維持在2℃-5℃,相對濕度維持在70%為宜。濕度過大會促使球莖萌發(fā),濕度過低會造成球莖失水過多,發(fā)生干癟。同時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貯藏室內保持較低的o2含量和較高的co2濃度可抑制球莖的萌發(fā)。應及時排除庫內乙烯等有害氣體,從而降低唐菖蒲種球的呼吸強度,降低球莖中養(yǎng)分的損耗,保持球莖的質量。     貯藏期間病害防治     球腐病球腐病是貯藏期間唐菖蒲球莖經常發(fā)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球莖受青霉菌感染后,開始出現(xiàn)淡褐色、稍有凹陷和皺紋的病斑,病斑周圍呈黑色,病部逐漸枯軟,其上產生青綠色霉層。該病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氣中,貯藏室空氣潮濕容易發(fā)生,主要通過機械接觸和空氣傳播,特別容易通過傷口傳染球莖。防治方法:(1)在球莖的挖掘和運輸過程中盡量避免機械損傷,減少病菌的侵入,剛收獲的球莖應迅速晾曬。(2)球莖應貯藏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地點,并保持較低的溫度(0℃-10℃),及時查看和清除霉爛的病球。(3)在球莖收獲后到種植前都要嚴格檢查,剔除帶病球莖,并用0.3%-0.4%的硫酸銅溶液浸泡1小時后取出。     根腐病球莖受根腐病侵染后較早在球莖頂點周圍出現(xiàn)水漬狀不規(guī)則小病斑,逐漸變?yōu)榈稚良t褐色,病部形成同心圓狀皺褶,溫度高時病斑上產生白色菌絲,為病原菌尖孢鐮刀菌的分生孢子。球莖和土壤都能帶菌,貯藏期間,球莖未經徹底干燥或未經消毒處理常發(fā)病較嚴重。防治方法:(1)球莖貯藏前充分晾曬1周,貯藏期間要保持環(huán)境通風干燥;(2)發(fā)病初期可及時噴施多菌靈、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     軟腐病此病由假單孢菌侵染引起,侵染球莖會在球莖上出現(xiàn)白黃色水漬狀圓形斑點,病斑漸變?yōu)楹稚蚪诤谏,凹陷,邊緣突起,并有膠粘物質,目前無特效殺菌劑。應以預防為主,發(fā)現(xiàn)病球及早清除。     干腐病該病病原為座盤菌,感病后球莖外表面產生小的堅硬的黑色菌核。球莖上出現(xiàn)褐色或黑色病斑,可擴展連成片使球莖腐爛。貯藏期若環(huán)境潮濕發(fā)病加重,整個球莖都可皺縮成黑色。防治方法:(1)貯藏前種球經過充分晾曬,貯藏期經常翻動種球,保持環(huán)境。    (記者 佚名) [詳情]

1/1 記錄數(shù):1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苗網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苗網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