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意選擇藥劑的劑型。所選藥劑一定要溶于水。不能用粉劑浸種,因為粉劑不溶于水,藥粉浮于水面或下沉,種子沾藥不勻,達不到浸種滅菌的效果; 二準確配制藥液。浸種所用的藥劑濃度不是根據(jù)種子重量計算的,一般按照藥劑的有效成分含量計算。浸種的藥劑濃度一般和浸種時間有關,濃度低時浸種時間可稍長一點,濃度高時浸種時間要縮短,如果不準確掌握好濃度,就容易發(fā)生藥害或降低浸種效果; 三是藥液面要高出種子。在浸種時,藥液面要高出種子16厘米以上,以免種子吸水膨脹后露出液面,降低效果; 四是掌握好浸種時間。時間過長會產(chǎn)生藥害,過短則達不到消毒的目的。具體浸種時間應根據(jù)藥品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五是要充分攪拌。種子放入藥液中要充分攪拌,以排除藥液內(nèi)的氣泡,使種子與藥液充分接觸,提高浸種效果; 六要注意浸過的種子是否需沖洗和晾曬。對藥劑忍受力差的種子在浸過后,應按要求用清水沖洗,以免發(fā)生藥害。如果沒有具體說明浸后水洗的就不必水洗。無論需要還是不需要水洗,一般浸后都應攤開晾干。但有的也可以浸后直接播種,這要根據(jù)農(nóng)藥種類和土壤墑情而定。 [詳情]
蔬菜育苗期漚根是近年來發(fā)生較重的一種生理性病害。特別是冬季和早春育苗,由于育苗期間氣溫、地溫較低,光照不足,畦內(nèi)濕度大,發(fā)病尤為嚴重,往往是漚根、爛根同時發(fā)生。發(fā)病癥狀是:幼苗出土后長期不發(fā)新根,幼苗根表呈銹褐色;以后逐漸銹爛,造成全株萎蔫死亡。防治此病,應抓好以下幾項措施: 一、增施腐熟農(nóng)家肥 育苗前在苗床內(nèi)將腐熟細碎的熱性農(nóng)家肥與床土按5:1或7:3的比例拌合均勻作為育苗土,苗床內(nèi)盡量少施氮素化肥做底肥。通過增施熱性農(nóng)家肥,一可培育壯苗,提高幼苗抗病能力;二可提高苗床土溫,降低發(fā)病率! 《、加強保溫處理 主要通過晚上覆蓋草簾、草苫或棉被等保溫防寒。必要時應加溫,防止苗床溫度過低。一般瓜類較低溫度不能低于12℃,茄果類不能低于9~10℃。播種后至齊苗前的畦內(nèi)溫度應盡量提高;出苗后至分苗前再逐漸降低,一般蔬菜白天畦內(nèi)溫度應保持在20~25℃,夜間12~15℃;分苗、緩苗階段溫度白天保持23~25℃,夜間15~20℃;成苗階段再根據(jù)蔬菜品種特性適當增加晝夜溫差。定植前10天左右開始煉苗,逐漸適應定植地塊的氣候環(huán)境。為防止因地溫低引起漚根,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鋪設電熱線,以保持所需地溫! ∪、控制澆水量 在大棚或溫室等保護地育苗時,一般苗床不明顯干旱(表土手握不散團)時不澆水;明顯干旱時澆水量也不宜過大。 四、注意通風 在子葉展開后,選擇晴暖天氣揭開覆蓋物通風,并向苗床內(nèi)均勻撒施一層細干土,隨后蓋嚴覆蓋物,這樣既可降低床土濕度,又有一定的增溫作用。 (記者 不詳) [詳情]
嶺南附石盆景藝術又名石樹盆景,是由佛山葉恩甫借鑒發(fā)展起來的,經(jīng)過盆景愛好者從技術上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嶺南派的特色。雖歷史不長,但它在省、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地區(qū)有一定的聲譽。 一、附石盆景的特點、意境 附石盆景繼承嶺南派的傳統(tǒng)技法,以大自然為依托構圖,縮龍成寸,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截干蓄枝”的技法進行制作。附石盆景較大的特點是石、樹、根三者結合連成一體,而又突出根系造型,在石、樹的恰當配合下,石無生命,樹有生命,石為樹活,樹為石雅,石剛樹柔,剛柔交融,形成生動活潑、“形神兼?zhèn)洹钡木芳炎鳌?附石盆景創(chuàng)作意境,要以嶺南派的風格與個性進行構思,以景生情,以情凝神,造就靜中之動,動中之靜,主題突出,神韻優(yōu)雅,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效果。 二、附石盆景的先料、造型 附石盆景的材料,一是石,二是樹。佛山附石盆以石英為主,其他石為輔。英石的特點是石質(zhì)堅硬,紋理多姿多彩,縫多,是較理想的石料。選料以能達到瘦、透、漏、奇(通、透、縐、漏)的石料、獨立成景為上品。先樹,以榆、茶、榕、星、相思、木棉、雀梅、山松為主,其它適合附石的樹種也可以。根系以適應石的長短為宜。要以先選石后選樹為原則。 附石造型要體現(xiàn)大自然的規(guī)律,石是大自然的縮影,樹是石的一點,因此,石是主,樹是次,切勿倒置,違反客觀規(guī)律,就失去自然美。 附石造型,一是將樹植在石頂凹處,樹根附石而下,有大樹型、迎客型、半臥型,山林型;二是將樹植在石的半腰凹處,根隨石而下,有懸崖型、抱崖型、盤龍型。不論哪種造型,要因石而異。 三、附石盆景的制作技法 石、樹材料選好后,先將石的底部用水泥固定平穩(wěn),以石定型,以貌取勢,確定造型立勢的欣賞面。然后將樹干固定于適合的位置上,用膠繩綁扎,邊綁扎邊修正擺平,使根與石貼緊。較后將整個組景放在瓦盆中,用薄夾板或硬紙皮圍住石,圍至樹與石接合處,放泥填好,用竹枝將泥插實,使塘泥粘實根系,便于吸取水和養(yǎng)料,淋足定根水,則制作完成。 兩年后,待樹壯根粗,將泥扒開,將附石移到適合欣賞的淺盆中,修剪去雜亂樹根,讓根系裸露于陽光露水中,加速其發(fā)育生長,使根系有藏有現(xiàn),有依有靠,嵌實石縫;樹干飄跌走向枝托定位造型,要根據(jù)樹的生長情況,不斷修剪。時間越長,作品越精。 附石盆景制作技法,要遵循粘、綿、貼、砌的原則。一忌根系與石分離,不粘不綿,松散無力;二忌根系不嵌實石縫,不粘不砌,有根無勢;三忌根系雜亂無章,矯揉造作,失去自然美,失去嶺南派的技法神韻;四忌枝干造型牽強附會,失去嶺南派的特色。 [詳情]
一、無性繁殖 采用嫁接、扦插、壓條等無性繁殖方法都可以達到矮化效果,使開花階段縮短,植株高度降低,株型緊湊。嫁接可以通過選用矮化品種來達到矮化。扦插可從考慮扦插時間來確定植株高度,如菊花在7月下旬扦插可達到矮化而控制倒伏。另外,用含蕾扦插法可使株形高大的大麗花植于直徑十幾厘米的盆內(nèi),株高僅尺許且花大色艷。菊花通過角芽繁殖矮化! 《、整形修剪 通過整形,在植株幼小時去掉主枝促其萌發(fā)側枝,再剪去過多的長得不好的側枝,以達到株型豐滿,植株低矮,提高觀賞性。月季、一串紅、杜鵑、觀葉花卉等修剪多采用此法進行矮化。水仙通過針刺、雕刻破壞生長點矮化! ∪⒖刂扑省 ε柙曰ɑ苓m時施磷、鉀肥,少施氮肥,控制植株營養(yǎng)生長,達到矮化! ∷、人工曲干 人工扭曲枝干,使植株養(yǎng)分運輸通道受阻,減慢植株生長速度,達到花卉株型低矮。一般在小型盆景的制作中應用較多! ∥、使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1.用40ppm~80ppm的多效唑(PP333)噴灑一串紅植株,可以使其節(jié)間變短,葉面積變小,葉色加深,從而改變一串紅株高莖細、花葉稀疏、脫腳嚴重的現(xiàn)象,提高觀賞價值。此外,金魚草、菊花等花卉矮化上也常采用! 2.用100ppm的縮節(jié)胺(DPC)處理一串紅等植株,可使植株高度降低26%,并且莖節(jié)變短,分枝數(shù)增多,觀賞性提高。 3.用1500ppm~6000ppm的B9處理,可抑制牽;ǖ臓I養(yǎng)生長,使其在營養(yǎng)生長期矮化61.5%~67%,盛花期矮化40.5%,從而使株型矮小,枝葉緊湊,開花集中。 4.用2500ppm的矮壯素(CCC)抑制矮牽;ǖ鹊臓I養(yǎng)生長,可使其株型矮化,提高觀賞性。 六、輻射處理 有些花卉,還可以通過輻射處理來改變植株的生長狀況,從而達到矮化。例如:用γ射線處理水仙鱗莖,可控制水仙生長,矮化水仙植株。用60℃處理美人蕉,可以使美人蕉高度降低30~50厘米,提高觀賞價值。 (記者 佚名)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