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chǎn)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 也說種蘭難發(fā)布時間:2009-04-15

      時常聽人說:這蘭太難養(yǎng)了!養(yǎng)蘭難,尤其是北方養(yǎng)蘭更難,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么究竟難在哪兒呢?本人致愚,苦思多年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深思:  首先,難在種養(yǎng)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上。都知道: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這個“幽谷”就是蘭們的家。這蘭生在山間溝旁,日有竹木遮護,夜有清風甘露,吸納山川百氣,承受日精月華。然而我們能提供蘭們的場所,大都是高樓與鬧市,與蘭們自然的家差之千里。我曾到過幾處產(chǎn)蘭的地方,大多是環(huán)境清幽、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且常年多雨雪滋潤。想我們養(yǎng)蘭的地方,一是各種大氣污染,二是空氣濕度不足,三是通風透氣不良,四是盆具窄小,蘭根得不到舒展,還有,無論怎么弄,小環(huán)境溫度也無法與野生狀態(tài)下相同! ∑浯危y在植料上。蘭的自然生長地,多在竹木混生的山中疏林里,常年枯枝落葉堆積腐爛形成的壤土既通風透氣,又保肥保水,蘭根可以恣意伸長,蘭自然會長好。人工種養(yǎng)條件下,雖想盡辦法模擬,也是無法與自然形態(tài)下一致的。就如南方人吃慣了細米,不習慣北方的面食一樣! ≡儆,難在水上。一方面水質(zhì)差異是難以克服的,另一方面澆水的把握也不是一夜之間可以學會的。四季用水的差別,各種植料需水的差別,放花期與平時用水的差別,不交點學費是學不來的! ≡僬f,還難在人的殷勤上。一般情況下,蘭苗得之不易,又大都價格不菲,總怕虧待了它。于是今天看看根,明天察察芽,今天一小水,明天一大水。又怕餓著、病著了,三天一施肥,五天一噴藥。差一點象對待孩子般的摟在被窩里了。與人一樣,蘭失去了自我,自然會給點顏色瞧瞧的。  一日,看到有人用園土種了一大盆四季蘭,盆是普通的花盆,蘭苗卻長得蔥綠一片,新芽也發(fā)了一大堆。問他開過花嗎,說是年年開花。請教經(jīng)驗,回答說沒什么經(jīng)驗,就是土干了就澆點水,一年放一次炒焦了的花生米。較后問他知道這是什么蘭嗎,是哪里來的,說是就知道是蘭花,什么名不知道,是在市場上花了二十元,于三年前買來的。整天家想得頭都大了,也沒想出種蘭的好法子來,還不如人家這個懶漢辦法有效,由此看來,這養(yǎng)蘭還真得懶一點好呢! (記者 佚名) [詳情]

  • 如何做好龍眼樹采后施肥發(fā)布時間:2009-06-26

      龍眼樹采果前后的施肥(秋梢肥)是培養(yǎng)強壯秋梢結(jié)果母枝較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直接關(guān)系到次年龍眼的產(chǎn)量! ∩a(chǎn)上應十分重視做好此次施肥工作,對掛果較多、樹勢較差的植株,秋稍肥可在采果前15—20天施入,掛果適中的植株,可在采果后施入。秋稍肥以高質(zhì)量的有機肥(雞屎、豬牛糞、麩類等)加適量的速效肥為好。  為節(jié)省施肥的人力,秋稍肥可集中在一次施用(即在8月中旬施用),施肥量可結(jié)合自身的能力而定,肥料多即多施,少則少施,以樹冠直徑5—6米或掛果50公斤的植株為標準,每畝的施肥量不應少于雞糞30公斤或花生麩4—5公斤,過磷酸鈣3—4公斤,氯化鉀1公斤,尿素1公斤或硫酸銨2—3公斤,或者花生麩2 公斤,氮磷鉀配比15∶15∶15的復合肥2—3公斤,氮化鉀1公斤,尿素1公斤或硫酸銨2—3公斤! ∈┓蕰r應根據(jù)植株不同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較合理的氮磷鉀配比,如結(jié)果多、生長勢弱的植株,應加大速效氮肥的施用,以促進新根系的生長和枝梢的萌發(fā),結(jié)果少或不結(jié)果的植株,其生長勢強,可增施磷鉀肥,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量,避免枝梢徒長,對肥料較充足的果園,可在9月下旬再施一次秋梢肥,目的是促生第2次秋梢萌發(fā)生長,每株可施復合肥1—2公斤,這次施肥可注意控制氮肥,否則會使末次秋梢徒長,不利于成花結(jié)果。在10—11月份一般不宜再施肥,避免促發(fā)冬梢! ∈┓蕰r還應掌握正確的施肥方法,結(jié)果樹的施肥方法主要有幾種:  1、條狀溝施肥:在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條溝,也可在行間或株間開條溝,溝的大小按肥料的用量而定:肥多溝可大些,肥少溝可小些。下次施肥可輪換位置,逐年向外移,將龍眼根系向外引。  2、放射溝施肥:以樹干為中心,在離樹干60—80厘米處,向外挖6—8條放射溝,深20—30厘米,將肥料施于溝中。隔年或隔次更換施肥溝的位置,以增加根系的吸收面。  3、濠溝施肥:對肥料很充足的密植果園,可采用濠溝施肥法,具體做法是在株間或行間挖濠溝,深50—60厘米,寬30—40厘米,將肥料施入溝中,然后覆土。此法人工、肥料消耗較大,但效果明顯。 [詳情]

  • 巨竹屬(圖)發(fā)布時間:2010-08-17

      巨竹(Gigantochloalevis(Bles)Merr),別名光筍竹,竹亞科巨竹屬。 產(chǎn)地分布   廣州引種栽培。   形態(tài)特征   新稈節(jié)間的上半部被淡棕色毛,老稈光滑無毛而呈暗綠色。籜鞘背面被暗褐色毛,有高約7mm的籜耳與高約15~20mm的籜舌;籜片外展或外折。   園林用途   為優(yōu)良的食筍竹和觀賞竹。   本屬概述 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常高大,直立,梢端可下垂,有時能成攀援狀(我國尚無此類型);節(jié)間圓筒形,常被毛,綠色有時還具黃色縱條紋;分枝習性高,每節(jié)生多枝,主枝顯著,無枝刺;X鞘早落性,堅硬,厚革質(zhì),背面常密被小刺毛;籜耳常不明顯;籜舌顯著;籜片直立或外翻,基部與籜鞘頂端同寬或向內(nèi)收縮而較窄。葉片大型,基部楔形,小橫脈常不明顯;ㄖo葉,每節(jié)著生少數(shù)乃至多數(shù)假小穗,當為多數(shù)時則可聚集呈球形簇團;小穗常有能育與不孕的二型,長圓形或線形,孕性小穗含(1)2?5朵小花,先端常另具1朵不發(fā)育的小花,僅剩有窄長的外稃;小穗軸節(jié)間極短縮,不具關(guān)節(jié);穎 2或3片,向上逐漸窄長;外稃與穎相類似,厚紙質(zhì),具多脈;內(nèi)稃在背部明顯具2脊,脊上生纖毛,惟不孕小花的內(nèi)稃則背部圓蜷而無2脊;鱗被通常不存在,但有時可具退化鱗被1?3片;雄蕊6枚,花絲幼時連合成1較粗短的花絲管,后者能伸長而變?yōu)槟べ|(zhì)管,花藥常具小尖頭;子房具毛茸,花柱1,細長,柱頭單一(或可分為2或3裂)被毛。穎果通常為長圓形或細長形,有腹溝,果皮膜質(zhì)。模式種:黑巨竹Gigantochloa atter(Hassk.) Kurz ex Munro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爪哇。我國不產(chǎn)。本屬約有30種,主產(chǎn)東南亞及南亞次大陸;多生于熱帶雨林中。我國已知有5種,均見于云南。R.E.Holttum(1946)1958從小穗結(jié)構(gòu)上指出過去亞洲認為是銳藥竹屬Oxytenanthera Munro的竹種,均應改置于本屬或牡竹屬,其主要的理由在于銳藥竹屬的花柱是中空的,即是由子房壁向上延伸變細而成的。后來Grosser和Liese(1973)也從竹材解剖上以維管束形態(tài)支持了Hohtum的意見,F(xiàn)悉銳藥竹屬的模式種O.a(chǎn)byssinicaMunro限產(chǎn)于北非,其花絲是連成一大片膜質(zhì)體,而且伸出花外(參考H.Jacques?Felix,Les Gram. D,Afrique Trop.I:162.F.42.1962)。這與巨竹屬的花絲僅連合成管狀是大有區(qū)別的。我們認為Holttum的理由是正確的,應子遵從。 [詳情]

  • 散尾葵栽培應注意什么問題?發(fā)布時間:2011-08-21

      散尾葵為常綠灌木至小喬木,莖上葉痕明顯,呈環(huán)紋,基部多.分愛,叢生,羽狀復葉長40-150厘米,先端柔軟,小羽片披針形,長20-35厘米,左右兩側(cè)不對稱,葉軸中部有背隆起,葉黃綠油潤,姿態(tài)瀟灑優(yōu)美,是名貴的觀葉植物。   此植物原產(chǎn)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qū)作盆栽觀賞,性喜溫暖濕潤、半陰且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較耐陰,畏烈日,適宜生長在土壤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   散尾葵春季出房后,如保溫條件欠佳,會有部分葉片受傷,因此出房后要進行寧次比較全面的修剪,必要時要進行翻盆。由于它較耐陰而畏烈日,每年5-9月除早晚外,都要進行遮陰,避免烈日直射,盆土要保持濕潤,不要過干,空氣干燥時,還應經(jīng)常噴水增加環(huán)境濕度。雨季應防止盆中積水,可將盆墊高或傾斜放置,這樣不僅可防止積水,還有利于通風。在生長季,每月要施2-3次餅肥水或0.2%的化學肥料。如果環(huán)境干燥、通風不良,容易發(fā)生紅蜘蛛和介殼蟲,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蟲害,就要定期用氧化樂果噴殺。放置在室內(nèi)觀賞的,要定期移置室外輪換養(yǎng)護,半月左右輪換一次為宜,輪換時間過長,影響大,恢復慢。   由于它不耐寒冷,10月中旬前后,即應著手將其移入溫室內(nèi);冬季要將室溫保持在10℃以上,低于10℃葉片會泛黃、干尖,并導致根部受損;受凍嚴重時,即使不凍死,也會影響第二年觀賞,且一旦受損后不容易恢復。所以越冬的溫度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掌握。   散尾葵繁殖以分株為主,也可用播種法。分株宜在4月進行,方法同一般植物,但分株不宜過勤,株叢也不應太小,否則分株后株叢發(fā)育緩慢,觀賞效果欠佳。此項花草雖然也可用播種法繁殖,但盆栽的多不結(jié)果。(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

1/1 記錄數(shù):4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nóng)苗網(wǎng)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