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椒鮮艷橙亮,皮厚個大,口感甜脆,富含va,可做水果生食,可做熟食佐餐,單果重350—520克,畝產(chǎn)可達5000—7000公斤。15粒/包 45元/包
2019-03-12 電議黑甜糯玉米栽培管理 黑甜糯玉米是由筆者經(jīng)六年苦心培育而成,經(jīng)在全國各地試種,大部分地區(qū)表現(xiàn)突出,此玉米產(chǎn)值效益、品質(zhì)、適應(yīng)性均好于普通玉米。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糯性強,胚乳支鏈淀粉含量100%,味香溢,營養(yǎng)豐富,與普通玉米相比,硒的含量高于普通玉米8倍,鋅、鈣、鐵含量也較高,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高于普通玉米。水溶性黑色素高于黑大米、黑小麥、黑芝麻2.5倍,是黑、糯、香、甜、營養(yǎng)價值高集一身的難得珍稀香型玉米新品種。此玉米商品性較好,具有食用、菜用、藥用多種功能。鮮穗煮熟可以直接食用,可加工凍貯,真空包裝,還可加工成黑玉米米查、黑玉米酒、飲料、黑玉米八寶粥、糯類食品,提取黑色素,還可深加工幾十種優(yōu)質(zhì)的黑玉米食品。栽培技術(shù),除要有一般玉米栽培管理方法以外,還有如下要點需要慎重做好:一、選地:選擇土質(zhì)肥沃、土壤通透性強、含腐殖質(zhì)高、通風向陽、平整、旱澇不成災的地塊,鹽堿地、風沙地、易旱、易澇地塊、高崗地不可栽培。此玉米為特用有色澤的珍稀玉米,應(yīng)有一定的隔離區(qū),四周隔離應(yīng)200~300米,如用錯開花粉的辦法隔離,時間至少錯開20天左右,三類苗應(yīng)及時拔除。二、施肥:應(yīng)以農(nóng)肥、菌肥為主,化肥為輔,667平方米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補以微量元素及生長素,667平方米施化肥不超過20公斤。三、播種:此玉米芽勢芽率較弱,要精細耙整地,抓住墑情,適宜的覆土。春旱可座水種,或雨后地膜直播。公頃保苗數(shù)5~6萬株,每穴至少3粒種子。四、苗期管理:及去雜除蘗此玉米為晚熟品種,在吉林地區(qū)青穗初采期110天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需積溫2900℃~2950℃之間,株高2米,半耐密型,全株16片葉,在12~13葉著生掖芽,結(jié)穗部位1.6米以上,穗位較一般玉米高,雙穗率70%~80%,穗長14~18厘米,穗行數(shù)14~16行,百粒重20克。此玉米苗期生長緩慢,節(jié)間較短,應(yīng)二次定苗,每穴先留兩株苗,待長至3至5片葉時,拔除雜株(由于此玉米遺傳基因較復雜,雜株正常在10%~20%之間),在5葉~8葉期左右有分蘗,應(yīng)及時去除,一般3~4次。五、防蟲防。捍擞衩滓蚯o稈葉較甜,易遭受蟲害侵襲,苗期防“截蟲”。全過程防治玉米螟和穗部害蟲,先期防治玉米螟要放赤眼蜂,后期投放顆粒劑,可噴灑菊脂類農(nóng)藥,禁止使用劇毒農(nóng)藥,嚴禁使用殘效期在20天以上的有毒殘留農(nóng)藥。注意防治玉米黑絲穗病和大、小葉斑病。種植過程中,正?諔崖试5%至7%,如遇不良氣候或栽培管理不當,造成空稈率30%左右,空稈原因很多,與玉米果穗發(fā)育時期內(nèi)缺乏碳糖等有機營養(yǎng)有關(guān)。當光照強度不夠,植株密度過大,水肥營養(yǎng)不足,溫度不夠,二類、三類苗多,雌穗發(fā)育遲緩或不發(fā)育,造成空稈?朔k法:選土質(zhì)肥沃、有機質(zhì)含量高的地塊,施足農(nóng)肥及所需營養(yǎng)物質(zhì),密度不要大,消除二、三類弱苗,管理及時,及時防蟲防病害。六、采收:如收青穗,應(yīng)及時采收。乳熟中期,果穗表皮由里及外逐步變紫,后期紫紅色,子實為純黑色,可加工或貯藏銷售。 黑甜糯玉米種子黑色玉米家族中的六朵金花雙穗率高一、黑色甜糯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黑色玉米營養(yǎng)價值特高,經(jīng)測定蛋白質(zhì)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脂肪高1.3倍,硒高8-8.5倍。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13種氨基酸均高于普通玉米,如谷氨酸高出150%,苯丙氨酸高出240%。黑玉米既是精糧,又是美菜,還是新興水果。口感、風味、營養(yǎng)、保健等功能獨特,價值誘人,市場廣闊,被稱為玉米“家庭”中的“保健黑牡丹”、“寶貴黑珍珠”走俏市場,迎來黑玉米開發(fā)的新盛時期,給廣大農(nóng)民開辟了致富途徑,給廣大消費者增加了口福。黑玉米的食用價值極高,食用方式多多,糧、菜、果、藥皆宜?烧糁篚r食,可加工貯藏,可制高級酒、高級醋、高級飲料,可做黑色食品八寶粥。提取出黑色食用色素,更是制作黑色食品高品質(zhì)的珍品。二、品種特性該品種在晉北地區(qū)全生育期約為125天,鮮穗采收期105天左右。株高190cm左右,半緊湊型。每畝可種植4000株,栽培管理技術(shù)跟上,雙穗率可達70%以上,產(chǎn)鮮穗6000個左右。穗長13-16cm,穗粗(直徑)4-5cm,穗粒行數(shù)16-18行。千粒重200g左右。
2019-03-12 電議(一)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30-l00厘米,有特殊香氣。莖直立,幼莖方形,老莖近圓柱形,密被毛;單葉對生,具葉柄,葉片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毛,并有腺點;花排成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花冠唇形,淡紅色;子房上位,柱頭2裂,小堅果橢圓形。在原產(chǎn)地菲律賓常開花,但在我國栽培少見開花。(二)生長習性廣藿香原產(chǎn)熱帶地區(qū),引種到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qū)栽培,由于年積溫比原產(chǎn)地低,很少見開花,開了花亦不結(jié)果。它喜溫暖,怕霜凍,生長適宜溫度為年平均溫度22-25℃,較適宜生長氣溫為25-28℃,低于零下2℃時則大部分植株死亡。喜濕潤,忌干旱,適宜于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雨量分布均勻,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地區(qū)種植。廣藿香苗期不耐烈日,成株則可在全光照下生長。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壤土。100粒/包 15元/包
2019-03-12 電議為蝶形花科豆屬一年生藤本植物,藤長3-4米,葉為三出復葉,卵圓形,花白色,總狀花序.莢果長8-10厘米,內(nèi)含種子3-6粒,扇貝形,紫紅至咖啡色,帶有數(shù)條白色條紋;ㄆ8-10月,適應(yīng)強,4-6月播種,9月后開始采收,嫩莢可做菜,成熟后可作為“豆鏈”的好材料,中央7臺介紹過,一幅豆門簾高達200元。25粒/包 90元/包
2019-03-12 電議泰國耐熱大粒香菜極耐熱、耐寒、香味濃、纖維少、品質(zhì)優(yōu)、四季均可栽培。因有特殊香味,無須防病治蟲,是菜農(nóng)種植致富的首選品種。栽培與管理 1.選地與整地四季香芫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保水保肥性好的沙壤土栽培為好。結(jié)合整地667平方米(1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餅肥50公斤,優(yōu)質(zhì)復合肥30公斤,做成深溝高畦。 2.播種該品種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播種采用條播或穴播,條距25厘米,穴距25厘米x20厘米,每穴播種4——5粒。667平方米用種1000——1500克。播種后用營養(yǎng)土覆蓋1——2厘米厚,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表面板結(jié), 6——8天即可出苗,如經(jīng)20℃浸種催芽后播種,則更理想。3.田間管理苗期生長較慢,真葉長出后,生長逐漸加快。因夏季氣溫 高,水分蒸發(fā)量大,要注意灌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tài)。追肥要輕,用0.3%尿素隨水澆入。播種后25——30天,苗高15——20厘米時,間拔采收, 每采收1次追肥1次,在收獲前7——10天用20x10(的負6次方)九二0噴灑可提高產(chǎn)量。傘形科(Apiaceae或Umbelliferae)一年生羽狀草本植物,學名Coriandrumsativum。原產(chǎn)地中海和中東地區(qū)。在歐洲、摩洛哥和美國栽培芫荽收取種子,用于調(diào)味許多食品,尤其是香腸、咖哩食品、甜露酒、斯堪的那維亞式面點、糖果(如英式糖果)。芫荽的纖細嫩葉廣泛用于拉丁美洲、印度和中國菜中。據(jù)記載,其應(yīng)用始于公元前5000年。羅馬人用之為面包調(diào)料。一度用為芳香劑和驅(qū)風藥,現(xiàn)在醫(yī)藥上僅用以消除藥劑中的難聞氣味。芫荽的莖纖細,中空,高30∼60公釐(1∼2.5吋),二回羽狀復葉。花小,粉紅色或白色,傘形花序。果實(籽)俗稱芫荽,由兩個半球形的懸果連合而成球形,直徑約5公釐(0.2吋),表面光滑,黃褐色,具適度的芳香味,有類似檸檬果皮和洋蘇葉的香氣。籽含0.1∼1%的香精油,主要成分是芫荽油C10H18O。
2019-03-12 電議耬斗菜,觀賞應(yīng)用我們落后了耬斗菜是什么菜? 耬斗菜不是菜,不能食用。耬斗菜是毛茛科耬斗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間有些種類可以供藥用,比如尖萼耬斗菜藥用名:“血見愁”,功效為止血,活血。今天我們討論耬斗菜的觀賞,藥用方面就不展開了。 耬斗菜的葉形秀麗,花朵下垂,迎風搖曳,有內(nèi)彎的短距,與眾花不同;花姿嬌小玲瓏,花色明快,適應(yīng)性強,花徑,花壇等均可應(yīng)用,尤其是群植更能體現(xiàn)出它的那種不同尋常的美。 有的園藝書籍中,介紹耬斗菜的時候說是原產(chǎn)歐洲和北美,還有歐美的庭院中開放的姹紫嫣紅的耬斗菜的圖片來作為說明,恐怕是作者看到國內(nèi)很少見到耬斗菜觀賞應(yīng)用,就把它當做了外來客。 其實耬斗菜共有近70個原始種,我國有14個有分布,資源十分豐富,用來培育觀賞品種是十分理想的,國外的耬斗菜的培育品種已經(jīng)有很多了,遠遠走在我們前面。我還看到一些國外的賣花卉種子的網(wǎng)站上介紹,某個耬斗菜原始種的原產(chǎn)地是中國等等的資料。 我們的資源,為什么自己不培育呢?真希望耬斗菜能夠在我國大量應(yīng)用,在我們的花壇里看到我們自己培育的耬斗菜品種。 另:耬斗菜的花語十分有趣,必定要得手,堅持要得勝。哈哈,這就是“花堅強”嘛,送一束給友人勵志真是不錯。 原始品種-尖萼耬斗菜 耬斗菜 毛茛科(Ranuncuaceae)耬斗菜屬(Aquilegia)植物。多年生草本,原產(chǎn)於歐洲和北美。 中文學名:耬斗菜 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 目:毛莨目(Ranunculales)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 亞科:唐松草亞科(ThalictroideaeHeintze)族:耬斗菜族(IsopyreaeSchrod) 屬:耬斗菜屬(AquilegiaLinn.)種:耬斗菜 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耬斗菜植物名稱:耬斗菜 英文名:EastenRedColumbine 拉丁名:Aquilegiavulgarias 科名:毛茛科 屬名:耬斗菜 適應(yīng)地區(qū):全國各地 生態(tài)分類:草本植物-宿根花卉 觀賞分類:觀花類 耬斗菜-簡介耬斗菜別名:血見愁、貓爪花;來源:毛茛科耬斗菜屬植物小花耬斗菜AquilegiaparvifloraLedeb.,以全草入藥。夏季采收,洗凈切碎,熬煎至濃縮成膏用。性味歸經(jīng):苦、微甘,平。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止血。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期腹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流血過多。用法用量:1~3錢。備注:(1)同屬植物尖萼耬斗菜AquilegiaoxysepalaTrautv.etMey.與前種近似,全草亦作耬斗菜使用。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耬斗菜(Aguilegiavulgars)毛莨科。多年生草本。二回三出復葉,較終小葉或裂片廣楔形。夏季開花,花生于枝頂,青色,紫色或白色,花瓣五片,各有一彎曲的距。果實被稠密的短絨毛。原產(chǎn)歐洲。栽培供觀賞。耬斗菜-產(chǎn)地分布1.生于海拔200-2300m的山地路旁、河邊或潮濕草地。2.生于海拔450-1000m的山地雜木林邊或草地。3.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緣。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2.分布于東北地區(qū)。3.分布于黑龍江北部。耬斗菜-品種介紹普通耬斗菜(A.vulgaris)生於路旁和林地邊緣,高45∼75公分(18∼30吋)。該種與其幾個雜交種花朵下垂,迎風搖曳,有內(nèi)彎的短距,廣泛栽培於北美。藍花耬斗菜(A.caerulea)和黃色耬斗菜(A.chysantha)均原產(chǎn)於落磯山脈,有許多具長距的白、黃、紅、藍色花的園藝雜種。加拿大耬斗菜(A.canadensis)在北美野生于樹林和石陂,分布北至加拿大南部,高30∼90公分,花紅帶黃色。耬斗菜-形態(tài)及習性耬斗菜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70厘米。莖直立,二回三出復葉,藍綠色(與許多蕨類植物葉形相似);ü诼┒窢、下垂,花瓣5枚,通常深藍紫色或白色,栽培品種有粉紅、黃等色;萼片5,與花瓣同色。蓇葖果深褐色;ㄆ4-6月,果熟期5-7月。栽培變種有:白色耬斗花:花白色。黑色耬斗花:花深藍紫色。重瓣耬斗花:花重瓣,有多色。白雪耬斗花:花純白色,數(shù)量多,生長健壯。青蓮耬斗花:花大,萼片淺紫色或鮮紫色,花瓣藍紫色具白色邊緣;ㄈ~耬斗花:葉有黃色斑點。莖直立,高約60厘米,分枝多;2回3出復葉,具長柄,裂片淺而微圓;數(shù)朵花著生于莖上,花朵下垂,白、黃、紅、藍或紫色,直徑約5厘米,距較短;花期5月~7月。 生長習性:炎夏宜半陰,耐寒,喜濕潤排水好的土壤。 耬斗菜-藥用耬斗菜(《東北藥植志》)異名:大葉藜、雜配藜(《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植物形態(tài):大葉藜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凈,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心形,邊緣彎缺狀,海邊具1~4牙齒,兩面光滑無毛;ㄐ虼螅瑸槭枭⒌膱A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片5,綠色,卵形,長約2毫米,鈍頭,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質(zhì)。種子盤狀,扁凸形,具顯明小點,銳邊,徑約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林緣或荒地。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采集:6~8月采收,切碎,曬干。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功用主治-血見愁的功效:止血,活血。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①《東北藥植志》:止血。②《黑龍江中藥》: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女血病。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肺結(jié)核咯血,尿血。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熬膏。選方: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㈠鮮大葉藜二兩,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㈡大葉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錢,早晚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耬斗菜②治崩漏:大葉藜,蒲黃炭各三錢,藕節(jié)炭五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③治吐血,衄血:大葉藜、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④治血淋:鮮大葉藜一兩,蒲黃炭、小薊、木通各三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⑤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大葉藜適量,搗爛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來源】為毛茛種植物假耬斗菜的葉。植物形態(tài):假耬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上部有逐年宿存的葉柄密集成叢。葉多數(shù),均基生,為2回3出復葉,無毛;小葉深裂,小裂片倒披釬形;葉柄長2.5~11厘米,花莖高3~18厘米;苞片2,生于花下0.3~3.3厘米處,披針形;花單個頂生,直徑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紅色,倒卵形,長1.4~2.5厘米;花瓣5,黃色,狹倒卵形,長約5毫米;雄蕊多數(shù);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長0.9~1.2厘米,具網(wǎng)狀脈。多生于高山的多石礫山坡或石崖上。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采集:8~9月采收。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苦澀。功用主治-假耬斗菜的功效: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去瘀,止血,鎮(zhèn)痛。用于下死胎,子宮出血。①《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損傷,拔除異物,外傷出血。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撒。耬斗菜-繁殖培育耬斗菜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春秋播種,播種苗2年左右可以開花。定植苗3年~4年需更新一次。耐寒、生長勢強健,喜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在半陰處生長更好。栽培管理:耬斗菜性喜涼爽氣候,忌夏季高溫曝曬,適宜生長在沙質(zhì)壤土中。性強健而耐寒,喜富含腐殖質(zhì)、濕潤而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分株或播種繁殖,播種繁殖于春秋季均可進行。栽種前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區(qū)春季較為干旱,每月應(yīng)澆水4~5次(根據(jù)環(huán)境察看盆土干濕度適當增減澆水次數(shù)),夏季需適當遮蔭,或種植在半遮蔭處,在生長更旺盛,忌積水,雨后應(yīng)及時排水。嚴防倒伏,同時需加強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待苗長到一定高度時(約40cm),需及時摘心,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入冬以后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區(qū)還應(yīng)澆足防凍水,在植株基部培上土,以提高越冬的防凍能力。分株宜在早春發(fā)芽前或落葉后進行。播種較好于種子成熟后立即盆播,撒種要稀疏,出苗前需用玻璃覆蓋播盆以保持土壤濕耬斗菜潤并遮蔭。經(jīng)1個月出苗。實生苗翌年開花。優(yōu)良品種通常采用分株法,于3~4月或8~9月進行,但以秋季為好。幼苗10cm左右即可定植,株行距30~40cm;ㄇ皯(yīng)施追肥一次。夏季需遮蔭。寒冷地區(qū)冬季需稍微加覆蓋。3年以后植物易衰退,應(yīng)及時進行分株,促其更新。分株繁殖:施肥整地同上。春、秋栽種,春季1~4月、秋季8~12月,株行距10×13.2厘米,覆土1.6厘米,澆足定根水,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旺盛期追施少量尿素,每畝用5公斤尿素兌水灌澆,促進生長。種子繁殖:春季1~4月,秋季6~12月均可用種子播種。為了調(diào)整貓爪草的休眠期,種子采收后立即播種。施足底肥,耙細整平,做好苗床,澆足底水,把種子均勻播在苗床上面,用三合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保持畦面濕潤,濕度過大會引起爛種,140天出苗。如用薄膜覆蓋60天出苗。出苗后通風煉苗,苗高6.6厘米移栽大田,隨挖隨栽,株行距10×13.2厘米,成活后追肥同上。耬斗菜-景觀用途本種花姿嬌小玲瓏,花色明快,適應(yīng)性強,宜成片植于草坪上、疏林下,春天草地上開滿星星點點小黃花,野趣盎然,也宜洼地、溪邊等潮濕處作地被覆蓋。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壇,巖石園。優(yōu)良庭園花卉,葉奇花美,適于布置花壇、花徑等,花枝可供切花;ㄕZ:必定要得手,堅持要得勝。耬斗菜-血見愁血見愁①植物名。學名Teucriumviscidum。亦稱“山藿香”。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上部被毛。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邊緣有帶重齒的圓齒。假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密被腺毛,夏秋開花,花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小堅果扁球形。生于山地林下潤濕處。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亦產(chǎn)。全草入藥,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等癥。②即“鐵莧菜”。③即“茜草”。耬斗菜-人工栽培較好步:在392孔的穴盤中播種,用蛭石覆蓋種子。發(fā)芽溫度控制在21-24℃,10-14天可發(fā)芽。生長溫度為18-20℃。每周施一次濃度為100ppm的氮肥。保持日照時數(shù)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可提前收獲。本階段需6-8周時間。第二步:將392孔穴盤苗移入50孔或更大的穴盤中,保持生長溫度在18—20℃,需要日照14小時的長日照。每周施用一次濃度200pp耬斗菜m的氮肥,保持土壤pH值在5.8—6.4,EC值在l.0—2.0,12—15片真葉時開始有花芽。在50孔穴盤中栽培需8—10周;注意不要使其卷根。自然條件下(3月中旬到4月開花)9月中旬到10月下旬在392孔穴盤中播種,移植到50孔穴盤8—10周后,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定植后10—12周開始開花。播種到開花大約24—28周。通過控制日照長度達到促生栽培(1-3月開花)7-8月在392孔穴盤中播種,待移植到50孔穴盤8周后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接下來的5周里給予自然的短日照和低于15℃的晝夜溫度較為理想。5周后要增加日照時數(shù),從晚上10:00到第二次早上2:00采用人工補光,使其日照長度在14小時。持續(xù)每天補光直到開花,大約需7—8周。從播種到收獲約需26—30周。通過控制溫度達到促生栽培(7-11月)2—5月在392孔穴盤中播種,8周后移入50孔穴盤,將其置于明亮涼爽的地方,保持日照長度14小時,溫度5℃,4周后開始成花,可適當澆水。4周后將50孔穴盤從冷涼處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定植后4—6周可開花。為“十一”用花,應(yīng)從夜晚10:00到第二日早2:00進行人工補光,確保日照長度14小時,持續(xù)每日補光直到開花。從播種到收獲大約需要22-26周。施肥:每周施用200—250pPm的氮肥一次。避免使用銨態(tài)氮肥,保持土壤ph5.8-6.4,EC值:1.0—2.0。耬斗菜-花葉病耬斗菜癥狀全株發(fā)病,葉呈花葉癥狀,葉面皺縮、畸形。病原體由黃瓜花葉**{CMV}引起。**粒體球狀,直徑35納米,失毒溫度60~70℃,稀釋終點1:10000倍,體外保毒期3~5天,蚜牙或汁液接觸傳播.寄主范圍廣泛。傳染途徑**可能通過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毒,使無病健株發(fā)病.黃瓜花葉**可以由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染,但田間主要是蚜蟲傳染.種子不能傳毒,病株的花粉也不能帶毒,蚜蟲傳毒是非持久性的,蚜蟲先在病株上吸食幾分鐘后,將病株汁液里的**吸附在口器里的**,在吸食過程中直接注入植株內(nèi).傳毒蚜蟲主要是桃蚜,其次是棉蚜和甘藍蚜。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1}科學施肥:重施有機肥,多用復合肥,增施磷鉀肥,忌偏施氮肥,以改善植株營養(yǎng)條件,提高其抗**;疏松土壤有利于植株根系發(fā)育。2、及時鏟除田間雜草,清除傳染源。及早防治蚜蟲,消滅傳毒媒介。
2019-03-12 電議神香草 神奇罕見植物神香草為唇形科多年生半灌木,英文名Hyssop。神香草在歐洲從古時起就有栽培,作為香味蔬菜受人歡迎,在印度作為藥用植物被人熟知。在熱帶各地海拔高的地方作為香味料種植。日文之所以取名為柳薄荷,是因為葉的形狀像柳一樣。神香草的原植物分布很廣,從歐洲的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到小亞細亞以至中亞,經(jīng)過阿爾泰山脈再到西伯利亞都有分布。印度通過伊朗傳入,甚至在克什米爾到海拔2400米—3300米的地帶都可見到。歐洲于1548年開始栽培,用于湯或色拉中。 種屬概述神香草神香草屬,唇形科,約15種,分布自亞洲中部,經(jīng)西亞至南歐及北非,此外,有1種見于蘇聯(lián)伏爾加及頓河流域,中國有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Boriss.及寬唇神香草H.latilabiatusC.Y.WuetH.w.Li2種,均產(chǎn)新疆,為蜜源、芳香油和藥用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帚狀;葉大都線形至長圓形,極全緣;輪傘花序2至多花,大都偏于一側(cè),多數(shù)組成頂生伸長的穗狀花序;花萼管狀、管狀鐘形或近鐘形,常具色澤,明顯15脈,齒間凹陷處具小瘤狀突起,萼齒5,等大;花冠藍、紫或偶有白色,冠筒內(nèi)藏或伸出,冠檐二唇形,上唇幾扁平,先端微缺或2淺裂,有時近全緣,下唇開張,3裂,中裂片較大,先端截形或凹陷;雄蕊4,前對稍長,大部伸出,花藥卵圓形,2室,室叉開;花柱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項端被毛或具腺或無毛。形態(tài)特征神香草苗神香草寬唇神香草,矮小半灌木,高20cm。莖基部木質(zhì),褐色,常扭曲,自基部帚狀分枝,當年枝多數(shù),基部淡褐色,上部變綠色,鈍四棱形,無毛,節(jié)間比葉長。莖葉線形,長1-2cm,寬1-2cm,先端鈍,基部楔形,無柄,兩面無毛,具凹陷的腺點,葉緣多少內(nèi)卷。穗狀花序頂生,長5-8cm,由輪傘花序組成,上部輪傘花序組成,上部輪傘花序密集,具凹陷的腺點,葉緣多少內(nèi)卷。穗狀花序頂生,長5-8cm,由輪傘花充了組成,上部輪傘花序密集,具6-8花,下部輪傘花序稍疏誣蔑了,具1-4花,均多少偏向于一側(cè),具長約2mm的總梗;苞片及小苞片細小,線狀鉆形;花萼管狀鐘形,長6mm,外被短柔毛及腺點,內(nèi)面在齒上被疏短柔毛,萼齒5,等大,三角形;花冠紫色,長約13mm,外面在上部神香草花有短柔毛,間或有腺點,二唇形,上唇直伸,長圓形,長約5mm,外被短柔毛,先端2裂,裂片卵圓形,下唇開線,長約7mm,寬大,外面除中裂片外被短柔毛,3裂,中裂片較寬大,寬約1cm,倒心形,基部驟然收縮,先端深凹陷,呈旗狀2裂,裂片先端具波狀齒,側(cè)裂片卵圓形,寬約2mm;雄蕊4,前對稍長,伸出花冠很多,花藥紫色,2室,室極叉開;花柱超出于雄蕊,上部向下彎,先端2淺裂;花盤杯狀;子房先端被短柔毛。小堅果長圓形;ㄆ8月。神香草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半灌木)。原產(chǎn)地中海地區(qū)及中亞的干旱沙地。多年生草本至常綠亞灌木,株高50~60厘米。枝條直立,叢生性強。單葉窄披針形至線形,綠色。穗狀花序細長,小花密集,唇形花冠呈管狀,花紫色,有白色、玫紅等品種,花期春夏。由于花朵密汁豐富,極易招蜂引蝶。神香草可用于巖石園,草藥園種植,也可組合盆觀賞。通常無毛,高度30厘米—100厘米。枝從莖的下方開始分開直立或擴大,葉無柄,線型或披針型全緣,兩端細鈍頭,長度5厘米以內(nèi),幅度不到1厘米。略肉質(zhì),兩面多數(shù)油腺,輪散花序分別片側(cè)腋生,開6朵—15朵花,花冠通常青紫色,也有玫瑰色或白色,唇形、基部桶狀,和長1.3厘米,萼片三角形帶綿毛,花期6月—9月,小堅果呈長卵狀,三棱形,平滑、全草具有一種芳香。 藥理作用神香草剖析圖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ssopuscuspidatusBoriss.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全草;曬干。性狀:唇形科神香草屬多年生草本,從古時起就是有名的香料與芳香植物。莖基部木質(zhì)化,4棱,葉對生,條形至矩圓形,無柄,兩端均急尖,全緣,花輪生在有葉狀苞片的穗狀花序上,萼筒狀,花冠2唇,上部2裂,下部3裂,花藍色。開花時,迎風吹來淡淡清香。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礫石及石質(zhì)山地干旱草地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性味:味辛;性涼。功能主治:清熱發(fā)情;化痰止咳。主感冒發(fā)熱;痰熱咳嗽。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摘錄:《中華本草》。 栽培繁殖神香草種子神香草喜歡溫暖的氣候條件,發(fā)芽適溫為18~25℃,生長適溫為15~28℃;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好;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第二年春天萌發(fā)。神香草以播種繁殖為主,較好進行育苗移栽。大田栽培應(yīng)施足底肥,株行距30厘米×45厘米;盆栽以腐葉土或菜園土做培養(yǎng)土,每盆栽1~2苗。繁殖方法有播種,分株,扦插等方式。播種在4月份進行,發(fā)芽天數(shù)約需2周左右,發(fā)芽后,保持株距25厘米—30厘米間苗。扦插在第2年的春季進行,需遮蔭條件;分株在第2年秋季進行。收獲的時期一般是開花的季節(jié),若以摘花為目的,頭年只能收獲1回,從第二年開始,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可收獲兩回;若以采葉為目的,則可隨時收獲。(但一次采葉量不得超過整體量的1/4)一度栽植成功,或連續(xù)收獲4年—5年種子直播時,每穴2-3粒,植株間距40-50CM,可再次移植,增加栽種面積與產(chǎn)量,2-3個月施肥一次,充分澆水,植株長的較肥大茂盛 應(yīng)用價值神香草的味道和薄荷非常相似,一般采取莖葉柔軟的部分,在湯和色拉涼菜中使用,葉子可作成醬或料理的調(diào)味料,莖葉和花作成泡酒的配香,植物體本身也可釀酒。全草經(jīng)水蒸氣蒸餾后得到的精油叫神香草油,作為藥用植物又能制成祛痰劑、發(fā)汗劑、刺激劑、健胃劑、驅(qū)風劑,驅(qū)蟲劑、利尿劑、緩下劑、強壯劑等多種內(nèi)服藥劑。其用法可以用新鮮葉的煎汁或干燥葉的煎茶劑。神香茶的處方是3.888克的葉子加水0.57升,還有葉子的汁或加入砂糖、蜂蜜、果汁。尤其對有蛔蟲的人食用后有下蛔蟲的作用。如果要外用的話,全草作成熱湯(即浸出液),將此浸出作為涂抹的外用藥來使用?芍委煹驌p傷,并可有效去除眼圈旁的黑痣。作為藥用的部分是開花的植物體的頂部,大致于8月份采收。另外,還可利用其香氣,放在包內(nèi),也可觀賞。利用部位葉、花用途:花可拌入沙拉,葉可少量加入食物中增加風味,有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去痰殺菌功用。亦可泡澡或用於蒸臉護膚。葉能促進油脂消化,可增加辣味口感,并具抗毒、殺菌的效果,浸出液有鎮(zhèn)定的功能,可治感冒、支氣管炎。 養(yǎng)護要點神香草1、喜歡全日照的環(huán)境,室外栽培,陽光充足較好。2、適中水量澆水:當盆土漸干時,每次澆水要澆濕透。較宜排水性佳、養(yǎng)分充足的土壤;積水易使根爛(敗根)死亡。3、低濕度栽培環(huán)境:大多數(shù)的香草喜涼溫干燥的環(huán)境,平地越夏困難,此時可置陰涼處待秋涼后剪修換盆,重新栽培。4、高肥量施肥:香草植物的生長速度很快,因此需肥量大,至少15日施三要素肥。5、定期摘心修剪:香草長得很快,約一尺高時可摘心或修枝,有利側(cè)芽成長植株茂盛。6、繁殖:陽光充足、少雨的季節(jié)較適合香草的種植,生長溫度約15~30℃?捎貌シN、扦插、分株、壓條等方法。多年生草本香草如檸檬香茅,若能每年分株,則生長會更佳,可獲高精油量。其他如百里香、洋薄荷等發(fā)根容易者,可以壓條大量繁殖。7、病蟲害:香草植物本身具有防蟲的效果,病蟲害問題不大,不大需噴農(nóng)藥,種植的數(shù)量及品目越多,防蟲效果越明顯。8、收獲:一般日長型香草越冬前采收,須注意多年生香草,連續(xù)采收則無法開花。使用常識1、其油大量使用會引起中毒,受國家法律的限制。2、將花穗融于茶中,有鎮(zhèn)痛去痰的功用,可改善感冒、支氣管炎等癥狀。3、將少許精油加入香水、香皂、沐浴露、洗滌劑中,不僅使其氣味芬芳,而且有提神醒腦的功效。4、葉子芳香,加入利口酒,可增加甜食和酸辣菜的口感,并有分解脂肪的作用。5、腌漬菜、做湯、做沙拉時加入幾片葉子,可增加風味,效果非常好。6、葉片搗碎可制成治療瘀傷的外服藥。7、利用神香草可制成收斂劑、怯風劑、神經(jīng)鎮(zhèn)痛劑、怯痰劑、健胃劑、驅(qū)蟲劑、強壯劑等多種內(nèi)服藥。 栽培: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或土質(zhì)深厚壤土為佳。種子直播,每穴2-3粒,植株間距40-50CM,可再次移植,增加栽種面積與產(chǎn)量,2-3個月施肥一次,充分澆水,植株長的較肥大茂盛。通常無毛,高度30厘米-100厘米。枝從莖的下方開始分開直立或擴大,葉無柄,線型或披針型全緣,兩端細鈍頭,長度5厘米以內(nèi),幅度不到1厘米。略肉質(zhì),兩面多數(shù)油腺,輪散花序分別片側(cè)腋生,開6朵-15朵花,花冠通常青紫色,也有玫瑰色或白色,唇形、基部桶狀,和長1.3厘米,萼片三角形帶綿毛,花期6月-9月,小堅果呈長卵狀,三棱形,平滑、全草具有一種芳香。1000粒/克 90元/1克 330元/5克 另零售30元150粒
2019-03-12 電議迷迭香是西餐較常用的調(diào)料之一。用迷迭香代茶飲據(jù)說有增強記憶的功效;自迷迭香提取的精油可以提神醒腦,緩解頭痛——對緊張性頭痛效果尤佳。 附: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唇形科( Labiatae )迷迭香屬常綠芳香灌木。全株具香氣,葉常于枝上叢生,葉片線形,長1-2.5厘米,寬1-2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向背面卷曲,革質(zhì),上面稍具光澤,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狀絨毛;ń鼰o梗,對生,少數(shù)聚集在短枝的頂端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小,具柄;ㄝ嗦褷铉娦,外面被毛,二唇形;ü谒{紫色,長不及1厘米,外被疏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寬大,3裂,中裂片較大,內(nèi)凹,下傾,邊緣為齒狀,基部縊縮成柄,側(cè)裂片長圓形。雄蕊2枚發(fā)育,著生于花冠下唇下方;ㄖ氶L,微超出上唇外側(cè);ㄆ4~11月。原產(chǎn)歐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早在曹魏時即曾引入我國,現(xiàn)國內(nèi)有栽培。
2019-03-12 電議紫蘇讓你的身體一直保持年輕苗條植物中的“深海魚油” 本世紀70年代初,丹麥科學家曾對居住在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進行過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常年以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的海魚、海獸等為主食,但愛斯基摩人心腦血管的發(fā)病率極低,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更只有同齡丹麥人10%;日本研究資料也顯示,沿海漁民的心腦血管病與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遠低于內(nèi)陸農(nóng)民;另有英國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深海魚油還可以分解腫瘤細胞中的蛋白質(zhì),具有很好的**作用,更被冠以“生命之油”的美譽。DHA和EPA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類似調(diào)查結(jié)論逐漸引起了科學家的關(guān)注,后經(jīng)一系列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深海魚類的脂肪中含有兩種人體必須的脂肪酸DHA和EPA,正是這兩種脂肪酸在上述保健功能中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不僅如此現(xiàn)代科學的不斷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了EPA和DHA更多其他的保健作用: 降血脂 降血壓 抗動脈粥樣硬化 降低血稠,抑制血小板聚集 補腦健腦,預防老年癡呆 促進青少年及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 營養(yǎng)視神經(jīng),提高視力 增強免疫力深海魚油的局限 正是由于DHA和EPA有著如此眾多的保健作用,所有含有這兩種必須脂肪酸的食品和保健品更是受到了人們的極力追捧,但在目前技術(shù)條件下食品或保健品中的DHA和EPA主要來源還是僅限于海洋魚類,來源的局限也為深海魚油產(chǎn)品帶來了幾個與生俱來的缺陷。價格昂貴 現(xiàn)在國內(nèi)市場上100粒,DHA和EPA含量在500mg/粒的國產(chǎn)品牌魚油產(chǎn)品的售價要幾十到百元左右每瓶,如果是含量更高或是進口品牌的價格更是高達每瓶數(shù)百甚至數(shù)千元不等,而DHA和EPA作為人體必須脂肪酸是需要我們長期補充的,所有如此昂貴的價格普通消費者很難接受。含有大量膽固醇 由于魚油產(chǎn)品是從深海魚類、獸類的內(nèi)臟和脂肪中提取的,所以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不少的膽固醇,如果高血脂人群長期服用很可能影響血脂的控制。重金屬殘留 眾所周知,深海魚類由于長期生活在深海中,體內(nèi)會逐漸積累大量的鉛、汞、鎘等重金屬元素,而這些重金屬元素多會沉積在魚類的內(nèi)臟和腦組織中,如果購買了制造工藝或原材料不過關(guān)魚油產(chǎn)品很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 我們該如何補充必須的DHA和EPA 看了以上關(guān)于DHA和EPA的優(yōu)缺點會讓我們有一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其實在某些植物的種子中還含有一種物質(zhì)叫做α-亞麻酸,它和DHA、EPA一樣屬于人體必須的脂肪酸,且三者同屬于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同時α-亞麻酸還是DHA和EPA前體,也就是說人體內(nèi)可以轉(zhuǎn)化成為DHA和EPA。α-亞麻酸這中脂肪酸在我們常吃的食用油品種如: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中含量僅占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不等含量很少,所以也是我國居民普遍缺乏需要補充的營養(yǎng)素之一。而在亞麻籽油和紫蘇油中α-亞麻酸的含量則高達50%-60%,是非常理想的食物來源,所以這兩種油又有“植物中的深海魚油”之稱。而且亞麻籽油和紫蘇油不僅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而且較之深海魚油更有其本身獨特的優(yōu)勢: 價格相對較低 安全性更高 不含膽固醇和重金屬 原材料生產(chǎn)規(guī)?煽 在平時飲食多樣性的基礎(chǔ)上,注意適當增加食用油中亞麻籽油和紫蘇油的比例無疑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不小的好處。 參考文獻:《深海魚油中兩種脂肪酸EPA和DHA的生理功效及機理的研究進展》 肖玫《α亞麻酸的保健功效及應(yīng)用》 陶國琴 國家二級營養(yǎng)師:王嘉峰 北京營養(yǎng)師俱樂部成員 QQ:10528950 新浪微博@王嘉峰原創(chuàng)美食營養(yǎng) 騰訊微博@營養(yǎng)師王嘉峰 紫蘇葉的做法及營養(yǎng)知識詳細介紹點擊瀏覽紫蘇葉菜譜(共有34種紫蘇葉做法) 紫蘇讓你的身體一直保持年輕苗條 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胡蘿卜素β、各種維生素和鐵元素等的配合下讓身體一直年輕! 紫蘇醛具有促進消化和清腸作用外,還有強力的殺菌作用和防腐作用,和生食物一起吃能預防食物中毒。 紫蘇這么吃: 推薦大家把紫蘇和冰糖、醋一起做成紫蘇醋。兌水喝就可以防止身體衰老哦。 別名:赤蘇、白蘇、蘇、蘇葉、紫菜使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煎湯洗。本品不可久服,久服泄人真氣。紫蘇葉知識介紹: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和野紫蘇的葉帶葉小軟枝。紫蘇一年生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枝葉茂盛時收割,攤在地上或懸于通風處陰士,干后將葉摘下即可。紫蘇葉葉片多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4至11厘米,寬2.5至9厘米,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shù)凹點狀腺鱗,葉柄長2至5厘米,紫色或紫綠色,質(zhì)脆。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野紫蘇葉片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葉呈卵形,長4至7厘米,寬2.5至5厘米,葉兩面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協(xié)定緣具圓鋸齒。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紫蘇葉營養(yǎng)分析:紫蘇在中國常用中藥,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國少數(shù)地區(qū)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蘇葉也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zhèn)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紫蘇葉補充信息: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老梗,或噴淋清水,稍潤,切寬絲,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紫蘇葉適合人群: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慎服。紫蘇葉食療作用: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毒;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咳嗽氣喘,脘腹脹悶,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食魚蟹中毒,癰瘡蛇毒辣。紫蘇葉食物相克:紫蘇葉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
2019-03-12 電議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